故事发生在公元75年,当时汉朝重新设立了西域都护,并任命耿恭和关宠为戊已校尉。第二年,北匈奴发动大规模进攻,目标是车师国。车师国在压力下投降了匈奴,并与匈奴联手围攻耿恭驻守的金蒲城。匈奴派出两万兵力,将金蒲城围得水泄不通,切断了通往北匈奴的所有路口。
面对这种绝境,耿恭知道,他手下的数百人无法长时间坚持下去。他唯一能寄托希望的,就是新继位的汉章帝能够派遣援军。尽管希望渺茫,但他只能在等待援军到来的日子里,尽力保持士气。他充分利用心理战术,每当匈奴发动攻击时,便命令士兵高喊:“汉家箭神,其中疮者必有异。”意思是汉朝的箭矢威力巨大,哪怕只是被箭射中,伤口也将痛苦不堪,简直生不如死。实际上,这些箭矢上涂了毒药,这种做法不仅震慑了匈奴士兵,也有效地打击了他们的士气。
除了通过心理战削弱匈奴士气,耿恭还组织了百人敢死队,在夜间突袭匈奴营地。出其不意,匈奴完全没有防备,百人敢死队给他们造成了重大损失。史书记载,匈奴单于听闻此事后深感震惊,甚至惊叹:“汉兵神,真可谓也!”尽管我们无法确认这句话是否真实,但可以确定的是,匈奴的士气遭到了重创,他们决定暂时撤退。此时,汉军士气大振,但耿恭明白,这并不代表安全,必须寻找一个更有利于防守的地方。
趁着匈奴撤退的机会,耿恭迅速带领士兵转移到更为坚固的疏勒城。疏勒城是汉朝修建的要塞,地势险要,依山傍水,便于防守。然而,匈奴很快就开始了第二轮围攻,这一次,他们不仅包围了城池,还切断了疏勒城的水源。为了求生,耿恭命令士兵用马粪汁替代水源饮用,虽然这令人不寒而栗,但也没办法——水源依然无法找到。之后,他们开始挖井,但挖到十五丈深时依然没有水源,士兵们渐渐失去了希望。就在大家准备放弃的时候,奇迹发生了。突然间,地下的泉水涌出,士兵们纷纷跪地感谢天命,齐声欢呼“万岁”。这一奇迹的出现让匈奴单于目瞪口呆,甚至怀疑是否真有神灵保佑汉军。
然而,几个月过去了,援军依旧没有到达,金蒲城中的粮食也已消耗殆尽。士兵们甚至不得不将弓箭和铠甲的皮革煮了吃,情势越来越严峻。匈奴开始劝降耿恭,但耿恭并没有退缩。他设下计策,将匈奴的使者引到城头,并将其烤制食用。这一举动,既向匈奴表明了决心,也激励了自己的士兵。正如岳飞在《满江红》中所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经过一段时间,车师王太后终于派人暗中送来了粮草和军械,救援终于有了希望。
此时的汉章帝,也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否派遣援军。以司空第五伦为首的反对派认为,即便援军到达,汉军的将士也已经尸骨无存,不值得再为他们冒险。但司徒鲍昱的言辞却改变了局势:“若使人处危难之地,急而弃之,外则纵蛮夷之暴,内则伤死难之臣。此际若不救,匈奴复犯边塞为寇,陛下何以使将?”这段话让汉章帝深感责任重大,他立即决定出兵援救。
于是,汉章帝命令张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国的军队组成七千人的救援队伍,开始了艰难的长途跋涉。最终,汉军大败匈奴,斩首三千余人,俘虏三千余人,另有大量牲畜被缴获。然而,战争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胜利,救援队伍中的将士们面临着另一个艰难的抉择——继续北进,还是放弃。
此时,耿恭的部下范羌挺身而出。他自告奋勇,带领两千人继续北上,突破了天山的重重险阻。虽然史书简短地记载了这一过程:“开门,共相持涕泣”,但这背后是范羌带领着队伍历经艰难险阻,最终与匈奴展开了殊死搏斗。到了最后,援军只剩下了13人成功返回玉门关,而当初的数百人中,最后只剩下26人活着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