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8年,诸葛亮首次发起北伐,意图重新夺回中原。这场战役的结果却因马谡在街亭的失守而告终,导致了诸葛亮的大计落空。北伐结束后,诸葛亮命令将马谡以及与他同在街亭抗敌的张休、李盛等人全部处决。马谡的死让诸葛亮心如刀绞,为他亲自前往吊丧,泪流满面,悲痛不已。马谡在生前深得诸葛亮的信任与器重,其被杀亦让诸葛亮感到失落与自责。而今天我要提到的另一名人物杨颙,同样是诸葛亮非常器重的部下。杨颙去世后,诸葛亮悲痛欲绝,足足哭泣了三天之久。
一
杨颙,字子昭,乃荆州襄阳郡(今湖北襄樊)人,与他同族的杨仪同住在沔水边的徊湖附近。两人在地理位置上是兄弟相隔不远,杨颙居于下徊,杨仪则位于上徊。时光推移至赤壁之战后,杨颙便开始追随刘备。公元211年(东汉建安十六年),应刘璋之邀,刘备率军入蜀,杨颙亦随同而去。年终,刘备与刘璋因权力斗争反目成仇,益州之战由此拉开序幕。
公元214年(东汉建安十九年),刘备成功攻占益州,任命杨颙为巴郡太守。从官职来看,杨颙在三国时期的重要性不输于法正、张飞、赵云等人,这不仅显示了他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也彰显了其卓越的才能与能力。
二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即位,宣告建立蜀汉。同年,他亲自出征,计划征讨东吴。然而,夷陵之战中他不敌陆逊,终遭败北。到了公元223年(蜀汉建兴元年),刘备因病去世,刘禅继位,随即任命丞相诸葛亮出任国政,诸葛亮则任命杨颙为丞相主簿。作为丞相主簿,这一职务在三国时期非常重要,曾经曹操任丞相时,杨修等人也担任过类似职务,这都是丞相的重要助手。
诸葛亮经常对文书和簿册进行亲自考核,杨颙则直入内帷,毫不避讳地劝导诸葛亮:“治理国家需要明确的职责划分,上级和下级的官员职责不能模糊不清。”在此基础上,杨颙进一步指出:“古语有云:‘坐而论道者为三公,起而行事者为卿大夫。’像邴吉这样的人不去处理道路上的尸体,却只关注牛因炎热而喘息,陈平对于国家的赋税问题则轻描淡写,称自然会有人处理。他们都各尽其职。而如今您为治理国家,亲自处理文书和簿册,日以继夜地辛劳,难道不是令人堪忧吗!”
诸葛亮听后深感受益,亲自向杨颙致以谢意。杨颙的核心观点十分明晰,作为最高统治者的丞相,诸葛亮不应当过分插手细节事务,这样只会使自己身心俱疲,反而影响国政。
三
在诸葛亮的器重与信赖下,杨颙担任东曹属,负责选拔和推荐贤能之士,这无疑是一个关键职位。公元228年(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驻扎汉中,积极为北伐推进各项准备。但是,不幸的是,杨颙在职期间突然去世。
得知这一噩耗后,诸葛亮心如死灰,失声痛哭,连哭三日。在此期间,丞相西曹令史赖厷也相继去世。诸葛亮在给留府长史、参军张裔和蒋琬的信中感叹:“丞相失去了赖厷,掾属失去了杨颙,这是朝廷的重大损失啊。”这样的悲痛不仅是对杨颙个人的惋惜,也是对国家人才凋零的深刻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