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赦1959》之后
在电视剧《特赦1959》的最后,杜聿明、王耀武、邱行湘等人被特赦后,迎来了咱们周总理的亲切接见。这些经历了战火洗礼的老将们,面对总理时的表现,真如同“小学生”般的谦恭。这样的反应可不是做作,也不是演戏,而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因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是当年黄埔军校的学员。
像杜聿明、宋希濂和曾扩情,都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员;王耀武晚了一些,是第三期的学员,而邱行湘则是黄埔军校第五期的小老弟。值得一提的是,周总理曾担任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正是他们的老师。因此,学生见到老师,难免要以一种尊敬、恭敬的态度相待。
那时,总理曾问他们:“你们出来后准备做什么?有什么打算?”其实,这个问题早在他们被关押期间的功德林里就已经考虑过了。杜聿明早已表示,打算依靠自己的手艺谋生,准备当个木匠。因为杜聿明向来以手巧著称,这样的选择并不让人意外。王耀武则更为务实,他理想中的生活是回家务农,过上安稳的日子。他在被俘时,家中曾发现有两台美国制造的拖拉机,陈毅和粟裕曾询问这些拖拉机的用途,王耀武坦言,他原本计划打完仗后,就回去务农。而邱行湘则幽默地表示:“我还年轻,体力足,去当搬运工,也挺美的。”
总理听完这些回答后,笑了起来,随即说道:“你们的志向很好,但别忘了,你们也是历史的见证人,应该有责任和义务把你们的经历写下来,以供后人参考。”接着,周总理抛出了一句哲理性的名言:“历史有正面和背面,它不光属于胜利者,没有背面,也就没有正面。”这番话,实际上也是对“文史专员”职位的一种精准定位。
有不少文章提到,“文史专员”是为了照顾杜聿明等人而设立的,然而从如今来看,这一设立的确是为了他们,但总理的用心良苦和对历史的高度责任感,是无法简单归结为“照顾”。这是周总理宽广胸怀和高远气度的体现。
于是,杜聿明等人的愿望未能实现,都成了“文史专员”。其中,杜聿明还曾多次随总理出席重要场合,接待外宾,最著名的一次是与陈毅元帅一起接待二战名将蒙哥马利。很多人只知道陈毅元帅曾反驳杜聿明的“送礼”论,但少有人知道,事后杜聿明曾私下对杨伯涛说:“陈毅的话,我只同意一半……”
二、“你们的百万大军去哪了”
1960年,杜聿明被特赦后的第二年,他接到通知,要随同周总理一起接待英国二战名将蒙哥马利元帅。蒙哥马利在二战中,以击败德国名将隆美尔而闻名,被称为“沙漠之狐”。因此,杜聿明心中充满疑惑,为什么如此高规格的接待宴会,竟然邀请他这样一个“败军之将”?不过,很快他就明白了,原来是蒙哥马利点名希望见他。因为当年,杜聿明曾率领远征军赴缅作战,打出了很大的声威和知名度。
杜聿明如约而至,作为同样经历过二战的将领,他们的话题自然而然地聚焦于战争。然而,在宴会初期,由于周总理和陈毅元帅在场,杜聿明表现得十分低调,更多的是以礼节性的敬酒为主。然而,蒙哥马利显然带着一些疑虑,酒过三巡后,他突然抛出一个尖锐的问题:“杜将军,你的百万大军去哪儿了?”
这个问题让杜聿明陷入了难言的困境,如何回答?既复杂又刺痛人心。于是,杜聿明巧妙地指着陈毅说道:“都送给陈毅将军了,被他吃掉啦!”这一回答既幽默又得体,巧妙地维护了自己的面子。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军事将领对胜负极其敏感。陈毅元帅听后没有笑,直接回了一句:“你哪里那么大方,你的百万大军是我一口一口吃掉的。”杜聿明顿时哑口无言,幸好周总理及时插话,缓解了尴尬:“不以成败论英雄,杜聿明先生从战犯到公民,依然展现了壮士断腕的勇气。”总理这一句话,成功地把这个问题化解。
但显然,杜聿明心中依然有许多话想说。对于淮海战役的失败,他已经经过了十几年的深刻反思,因为往往失败方的反思才更加深刻。
三、“陈毅的话我只同意一半”
宴会结束后,杜聿明与杨伯涛相遇,便向他讲述了自己接待蒙哥马利的全过程。最后,杜聿明说道:“陈毅的话,我只同意一半。”杨伯涛好奇地问他为什么,杜聿明解释道:“国民党军队中,至少有一半是败在自己手里的。”潜台词就是,自己的百万大军一部分被陈毅和粟裕击败,而另一部分则是被自己内部的问题搞垮了。
杨伯涛深有感触,并非常认同杜聿明的看法,同时也理解他为什么没有在宴会上作出反驳。此时,杨伯涛忽然拍了拍手,建议道:“你可以把这段历史写下来,毕竟你曾经在云南帮助蒋介石击败龙云。”这句话让杜聿明如梦初醒,随即毫不犹豫地开始动笔。
经过五天五夜的奋战,杜聿明终于完成了文稿《蒋介石解决龙云的经过》。在文末,他写道:蒋介石通过这次事件控制了云南,表面上扩展了地盘,增强了实力,但实际上却为后来的卢汉起义埋下了伏笔。谁能想到,这段历史竟然是在这样一个情境下被杜聿明重新记述和恢复的呢?
更令人意外的是,杜聿明的文稿引发了邱行湘的反思,他也开始动笔,写下了《洛阳战役蒋军就歼纪实》。这两位曾经的黄埔校友,透过文字对过去的战斗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向历史做出了自己的交代。
回头再看总理的那句哲理性的话:“历史有正面和背面,它不光为胜利者拥有,没有背面也没有正面!”是否让人不禁感慨万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