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赵构要和谈,岳飞要北伐,激烈的君臣矛盾下,隐藏着什么秘密?
迪丽瓦拉
2025-09-06 03:03:07
0

“靖康”之耻之后,赵构南渡,在临安即位正式建立南宋。此时,摆在这位宋朝新官家面前最大的问题主要有四个。第一,北宋军队覆灭。第二,金军南下。第三,盗贼横行。第四,军阀势大。其实这四个问题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如果朝廷不抓住军权,那所谓的朝廷也只不过是一个玩偶而已。

赵构的尬尴

建炎三年,金兀术掌握金朝大权,率军南下。南宋朝廷在商议之后,决定派张俊、杨惟忠、刘光世、王渊、韩世忠等大将率军前往江淮的最前线。只留下苗傅的八千军作为都城的护卫,守卫朝廷。面对苗傅的八千护卫军,赵构忽然意识到,自己身处的环境并不比宋金的前线好多少。为了保障安全,赵构以以王渊有防江之议为借口,将其召回行在,实则为防范即将出现的不测之变。

高宗的调兵,很快就被苗傅察觉到了,他迅速出手,发动了兵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苗刘兵变。

苗刘二人逼迫高宗交出康履,腰斩之后,又逼其退位。高宗手上其实并没有能直接调动的部队,根本就没有办法挟制苗刘德军队。如果自己不退位,叛军攻城,自己并无直接控制的军队可以与之抗衡。若不退位,则二将有可能率兵攻城。随后,高宗下旨退位,苗刘二将把控朝廷。

虽然这场闹剧很快就被大将刘世光,韩世忠镇压下去,但是这次的兵祸让赵构意识到,中央如果没有掌握真正的兵力,且这样的兵力不足以强大到可以任意威慑诸将,则武将随时都有可能反叛朝廷,甚至弑君。

赵构很快把眼睛就盯在四个人的身上,他清楚。朝廷稳定不稳定,国家乱不乱,主要就看这四个人。张俊,刘世光,韩世忠和岳飞。

战还是和,是个问题

绍兴六年,伪齐南侵,朝廷命令刘世光率军抵抗。然而,面对朝廷的调度,刘世光却装聋作哑,按兵不动。战后张浚奏请罢免刘光世,刘光世也懂得形式,老老实实的也就把他行营护军左护军的军权交给了朝廷,自己做个闲散之人,倒也逍遥。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岳飞立即跑到高宗面前,要求把将刘世光统领的五万宋军归入到他的军中,正好为即将实施的北伐的计划。在此事之前,岳飞和高宗皇帝就曾经有一次促膝长谈。这次长谈中岳飞说凭借自己和金人作战的经验,目前的兵力守土可以,但是要收复北宋的故土,至少还需要二十五万精兵。

然而,高宗皇帝却并没有把行营左护军兵马交给岳飞,而是并属都督府,并听都督府参谋吕祉的节制。实际上否定了之前赵构给岳飞的许诺,也因此造成岳飞的不满,擅自离开军营,前往庐山守孝。历史上,每次说到这里,就会大骂高宗昏庸,忌惮忠臣,导致最后自毁长城。

记得以前上高中历史课的时候,只要提到宋朝,历史老师就会破口大骂,说宋朝的皇帝是死猪不怕开水烫,怂,而且特别怂。我也曾经感慨,高宗有岳飞,韩世忠这样的大将,怕个屁啊。特别是岳飞身上那股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气质,要收复北宋故土,还不是三个手指抓田螺,十拿九稳。

可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我才逐渐搞明白。如果我是高宗的话,我会变成我曾经最讨厌的样子。为何这样说呢?让我们先看看高宗当皇帝后,首先要处理的一个最为棘手的问题—军阀。

南宋初期,朝廷中央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正规军队,抵抗女真人的重担,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那些靠吸收流寇土匪和溃散军人,扩张私人军队的将军们,这些人已经习惯在势力范围内自作主张,不喜欢中央来指手画脚,历史上对这些将军有一个学术名词,叫军阀。虽然这些军阀的私人武装,战斗力的确是比此前朝廷豢养的禁军战斗力要强一点,可带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那就是飞扬跋扈,不听指挥。

举个例子,北宋被灭之后,金军继续南下。朝廷为了能统合各路大军共同抗敌,就派大将杜充节制诸路军马共同抗金:一来可以抵御金人的南侵,诸军联合抗战;二来可以在战争中将诸军统归在杜充手下,进而由宋廷掌控。赵构还专门下了旨意,让当时境内的诸军皆由杜充节制。在当时受杜充节制的诸军中,以刘光世和韩世忠手下的兵最多,也最能打。可是二人也占着自己兵强马壮,不愿受杜充节制,在金军过江的关键时刻,带着部队转移,使得杜充仓促间只能和岳飞、刘纲等十七人带着将兵三万人同金军血战,并以失败告终,丢了金陵城。

在这种关乎国家存亡的战争中,大将们皆不服从命令,也因为问题的严重性,赵构意识到,朝廷才必须收回兵权,否则后果非常可怕。

对于岳飞抛下军队,自己一个人跑到庐山上去,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赵构是气得要死。一个国家的将军,这样的肆无忌惮,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不但让赵构在群臣眼里没有面子,同时也对国家的稳定产生了威胁。但是既是知道岳飞给自己刷脸色看,赵构还是强忍着不发作。他知道,

岳飞手中握有一支重兵,是朝廷赖以抵御金人的重要力量,这支力量也是岳飞敢于和自己叫板的底气。故高宗赵构在知道岳飞暴走后,也只能吐槽一下:“

若在太祖时,犯吾法者唯有剑耳

”之类的窝里说的狠话。

绍兴十年,岳飞感觉时机成熟,可以北伐。但是已经对岳飞有所猜忌的赵构不想让岳飞出兵。为此赵构甚至派遣司农少卿李若虚往岳飞军中计议,阻止岳飞进军。但岳飞不顾朝廷的命令,依旧进兵,虽然这次北上,岳飞打了胜仗。可是岳飞的蛮横,对朝廷命令的置若罔闻,也是让赵构看到了岳飞的跋扈和他对朝廷命令的轻视。

武将拥兵的威胁——他们往往视中央的命令而不顾。刘光世是这样,韩世忠是这样,如今的岳飞更是这样。面对岳飞一而再再而三的抗旨,高宗终于起了杀心。

总结

风波亭,一场千古奇冤。可是这场冤案中,唯有韩世忠替岳飞父子说了一句“莫须有,何以服天下”?可是这场官司的真相是,判处岳飞父子的高宗皇帝赵构和秦桧,其实比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知道岳飞冤。可是为啥明知道岳飞冤还是要杀他呢?岳飞北伐,要恢复北宋故土,找回民族尊严,他错了吗?没错。高宗要稳定朝局,让民间恢复生产秩序,将兵权收回中央统一管理调度,防止军阀做大,危害国家。高宗做错了吗?也没有。

那究竟是哪里错了呢?读者朋友,你们认为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隋唐英雄传》是一部讲述隋末唐初英雄人物事迹的作品,故事中许多英雄人物,如秦琼和程咬金,大家都非常熟...
原创 为... 一听到“日本工匠精神”,就来气。 很多人都会满怀崇敬地觉得那是一种挺值得去学习的“大和文化灵魂” 不...
滨田弥兵卫事件:日本商人降服荷... 公元1628年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席卷台南大员。大批日本武装商人暴走,突袭荷兰长官彼得的官邸,将他...
原创 清... 新中国成立后,章士钊被任命为中央文史馆馆长。他一直对清朝历史颇有兴趣,因此常常会去书摊逛逛。有一天,...
原创 公... 清朝时期,皇帝为了巩固与蒙古的关系,常常通过婚姻进行外交联姻。许多皇室宗女被送往蒙古,成为蒙古贵族的...
原创 如... 庞德,原本是马腾帐下的一名部将。马腾兵败后被曹操所杀,他的部队便归马超指挥。庞德因其出众的武力,被誉...
原创 李... 太祖开疆拓土,太宗安邦定国,这种模式在历朝历代都几乎是常态。自古以来,许多开国皇帝被尊称为战神,而作...
新手福音!三国谋定天下轻松畅玩... SLG老哥们都知道,很多三国策略游戏又肝又氪,新手进去根本玩不明白,很容易就被劝退。但《三国:谋定天...
原创 他... 在清朝时期,蒙古部落和大清朝廷的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其中的科尔沁部与清廷的关系尤为深厚。科尔沁部与清...
原创 曾...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四大中兴大臣之一,他不仅帮助清朝政府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在政治和学术领域也做出了不...
专家讲文物—“仓颉篇”汉简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扫一扫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大碗:海贸遗珍,彩瓷华章 一、年代溯源 此碗产自清代雍正年间(公元17...
原创 清... 在古代,由于缺乏现代的高科技刑侦手段,很多案件发生后都难以侦破,许多罪犯也因此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因此...
原创 历... 在漫长的历史中,有些瞬间像闪电一样转瞬即逝,而有些则成为永恒的痛,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提到燕云十六州...
原创 累... 在古代,各国都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大将,他们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征战四方,不少大将也因此死于沙场。但有些英...
原创 马... 马超在西凉被誉为神威天将军,不仅武力极为出众,而且深得羌人的尊敬。尤其是在潼关之战中,凭借过人的武艺...
播客|气候变化之下,如何让历史... 博物馆的文物,乃至分布在各处的文化遗产,都承载着很多信息,客观上记录了当时的人类如何组织起来,应对各...
原创 中... 最近,中日关系愈发紧张,局势如同紧绷的弦,一触即发。就在这敏感时刻,一些日吹和日奸却像雨后春笋般冒了...
原创 许... 曹操为了收降关羽,提出了三个条件,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土山约三事。有些人误将土山理解为屯土山,但实际上屯...
原创 清... 清朝末期的中国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在这动荡的年代,盛宣怀凭借着百亿家产,一度成为当时最富有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