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年间,内阁首辅的更换十分频繁,每个都在任不久,犹如走马观花般换了一届又一届,而徐阶是真正掌握了实权的其中一个,历史上对于徐阶的评价也是两极分化,而这与徐阶的为官之道和为人处世离不开干系。
徐阶
纯良正直的青年时代
虽然家境贫寒,但是徐阶打小就十分的聪慧,在嘉靖二年的时候就考取了进士第三名,以前可不比现在的考试,古代封建科考是从全国遴选出来的,所以徐阶能够一举考得第三名,可以说十分的优秀了。
凭借这个优异的成绩,徐阶被授予了
翰林院编修
的官职,但是走马上任没多久,父亲就离世了,徐阶不得不回家服丧,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徐阶的仕途,服除后又马上官复原职。
严世蕃
照道理来说,以徐阶的能力必然是可以平步青云,但是刚入职场的徐阶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他敢言敢语,不畏强权,对看不惯觉,得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直接向皇帝写报告,直言不讳的指出事情。
从人品上来说这人敢为百姓发声,敢于对抗官场中不成文,但是实际存在的“各种不道德潜规则”,可以说“初生牛犊不怕虎”!
要不说徐阶火力满满,一出道首先对决的就是当朝内阁首辅:
张璁
,事情缘由是张璁觉得历朝历代供奉的儒家之首:孔子名不副实,所以想降低孔子的身份及祭祀待遇。
面对这样的情况,百官虽然有所不满,但是鉴于张璁的权力,即使有不满也选择了隐忍,大家都保持沉默的态度。
这时候徐阶这个“愣头青”一马当先站了出来,他当面指责张璁,两人发生了激烈的辩争,最后逼得张璁说出:你竟然敢背板我,堂堂一个以辩礼起家的内阁首辅竟然说出如此上不了台面的话语,从此可见徐阶的口才有多么的厉害。
看似赢了,实际上对于位卑权弱的徐阶来说,这次明晃晃的对抗,狠狠地得罪了张璁,报复很快就来了,徐阶被张璁运用手段挤出京城,被安排到了
延平府做推官
。
能谋善断,威名远播
张璁可以说用心险恶了,延平府的条件很差,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可以说是极为偏僻的一个小地方,偏僻意味着“
山高皇帝远
”,也意味着难以管制,所以该地的地头蛇势力十分强大,徐阶的岗位就是处理当地刑事案件的。
可以说官小责任大,保不齐还会有生命危险的情况。经历过与张璁的博弈,徐阶也不再是那个不懂世事的“小白”了。
徐阶一番考量之后,认为仅凭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对抗当地地头蛇势力的,毕竟强龙不压地头蛇,所以他必须联合有实力的队友,很快他就找到了突破口。
当地里长也十分不满意地头蛇对银矿的把持,很早就想解决这股盘根错杂的势力,所以当徐阶表明来意的时候,二人一拍即合,彻底肃清了当地的地头蛇。
此时的徐阶在官场上的作为可以说手腕成熟了许多,再也不是当时那个“逞口头之勇”的莽夫了
。
都说运气要来的时候挡都挡不住,懂得官场之道的徐阶仕途一路高升,后来升到江西按察副使,随着张璁的倒台,徐阶被新上台的内阁首辅下夏言调回京城。
调回京城没多久,徐阶的母亲就去世了,他又回到了家乡服丧,待到服丧回朝,提拔他上台的夏言已经下台了,伴随而来的是臭名昭著的严嵩上台,就任内阁首辅。
此时的徐阶已经深谙官场之道,在夏言与严嵩的对抗中,他并没有站队,属于中间派人物,面对曾经有恩于他的夏言他并没有出手相助,可是说此时的
他已经懂得权衡利弊,知道什么才是对自己有利的,
所以严嵩上台后并没有针对徐阶。
徐阶虽然没有得罪严嵩,但是严嵩对于他也没有提拔的意愿,所以徐阶在吏部并不得势,后来被嘉靖调往翰林院当任翰林学士。虽然官职不是很高,
但是有一大好处就是可以经常接触到皇帝,这可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对于徐阶的个人仕途发展可谓是助力不少。
嘉靖皇帝非常喜欢青词,而徐阶的青词写十分的出众,所以很得嘉靖帝的赏识。严嵩父子受到嘉靖的重用,其中擅长于写青词的因素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虽然严嵩的儿子严世蕃长得其貌不扬,其中一只眼睛还是瞎的,有
独眼龙
的外号,但是他本人的才华是不容置疑的,十分擅长青词的写作,在古字鉴赏方面很有天赋,所以严氏父子深的嘉靖的喜爱。
利益趋势,牺牲家人
严氏父子善于逢迎拍马,而且笼络人心的手段那是十分的厉害,嘉靖皇帝长年累月不上朝,实际上他的旨意很多都是严家父子在执行的,也就是说朝中的大事的具体执行都要经过严氏父子之手,所以产生了很多可操作的灰色空间。
严氏父子趁机拉帮结派,贪污腐败行为屡见不鲜,此时的徐阶权势不如严氏父子,即使心中有所不满也不敢表露出来,为了更好地接近严家,徐阶居然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严嵩的孙子做小妾,这可真是造孽呀,居然把自己的利益得失建立在牺牲家人的基础上,此时的徐阶不得不说很“趋炎附势”了。
徐阶很清楚的知道,以自己目前的权力来说绝对比不上严嵩父子,所以他只能隐忍,蛰伏,等待合适的时机一举把严嵩父子拿下,其中只要有稍微有出错的环节,那将是万劫不复,因为严嵩父子的手段极其阴狠歹毒,他们对待政敌丝毫不手软,往往是一击毙命,这使得徐阶不得不从长计议。
都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嘉靖二十九年,蒙古部落的首领俺答陈兵北京城,这可吓坏了嘉靖皇帝,立即召开会议,宣召朝中大臣共同商讨退敌的方案。
严嵩表示们蒙古兵是循例来京城劫掠财物,他们意不在领地,所以只需要支付一点财物给他们,就此可以打发他们回家。
但是徐阶表示不认同严嵩的观点,他认为蒙古兵杀人如麻,对百姓的伤害极大,决然不可以轻易饶恕,但是蒙古部落只是对明朝“贡市”不满意才发动战争的,所以派兵攻打蒙古兵也不是解决的根本,所以徐阶建议排大臣先和劝退蒙古兵,接下来在派大臣就双方通贡问题进行商讨和周旋。
徐阶的建议得到了嘉靖帝的首肯,事情解决得很顺利,由此徐阶给嘉靖帝留下来很好的印象,此事件史称:
庚戍之变
。
嘉靖帝朱厚熜
留给大BOSS的印象是好的,但是得罪了自己的上司并不是一件好事,“庚戍之变”中,严嵩父子的表现可以说十分的差劲,可以说风头都给徐阶拿了,严嵩父子对此事耿耿于怀,心里谋算着一定要给点颜色徐阶,好让他不再“喧宾夺主”!
徐阶大概也知道这次自己夺了严氏父子的风头,他们不会那么轻易饶恕自己,只能更加小心翼翼的处事,严嵩很快就找到了整治徐阶的“小九九”,在嘉靖皇帝的一次召见中,严嵩诬陷徐阶有谋逆之心,而且还摆出莫须有的伪证,徐阶真是百口莫辩,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徐阶把孙女嫁给了严嵩的孙子做小妾,才得以逃过这节。
严嵩眼见徐阶服软,也就没有过多的打击报复他,而徐阶似乎也表现的越来越温顺,无论是在皇帝面前,还是在严氏父子面前都是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严嵩父子能够屹立官场多年,定然有不凡的识人之道,但就是这么一个“野心家”,愣是靠着自己绝佳的演技,骗过了严嵩与严世蕃。
绝地反击,招招致命
徐阶表面的驯服使得严嵩父子对他放松了警惕,而徐阶当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
可以座大
的机会。他在严嵩父子眼皮底下,结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同僚,因“庚戍之变”得势的大将军仇鸾,在死后被嘉靖帝掘棺鞭尸,原本严嵩认为徐阶是仇鸾的同伙,谁承想仇鸾的案件就是徐阶一手策划的,知道真相的严嵩父子不禁后背发凉。
仇鸾
都说笑到最后才是赢家,徐阶成功得瞒过了严家父子,并且不断得在暗中积蓄自己的力量,为的就是有朝一日扳倒这个权倾朝野的奸佞之臣。
第一招:利用杨继盛之案
徐阶利用此前“兵部武选司员外郎”杨继盛的上书嘉靖帝的《请诛贼臣书》,其中列举了严嵩的“五奸十大罪”,此时的嘉靖帝还不舍得处置严嵩,因为严嵩父子对他还有利用的价值,于是迁怒于杨继盛,把杨继盛打入大牢关押,徐阶等人一直在暗中保护杨继盛。
杨继盛的上书虽然没有使严嵩父子受到惩治,但是成功地引起了“嘉靖帝的嫉妒心”,历来封建君主最忌讳的就是自己的权力受到威胁与觊觎,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例外,因杨继盛的上书涉及到太子的问题,所以嘉靖帝对严嵩父子也有了防范之心,不再似以前那般信任他们。
徐阶一直在苦思冥想,如何在找到一个引爆的点,直接燃爆嘉靖帝对严嵩父子最后的一点信任,严嵩老谋深算,做事滴水不漏很难找到破绽,但是他有个“猪队友”儿子严世蕃。
严世蕃好大喜功,为人贪婪多淫,但是他写的一手绝美的青词,对古文字画也颇有成就,此前也有言官上书嘉靖帝严世蕃的种种不检点,嘉靖帝都睁只眼闭只眼选择了原谅,也许是徐阶的最后一把火,彻底点燃了此前积蓄的种种不满,嘉靖帝决定收拾严世蕃,于是一纸文书把严世蕃发配到雷州,此时的嘉靖帝杀心为起,还是饶了严世蕃一条命。
第二招:打通司法三关,置之死地
严世蕃在官场多年,什么弯弯绕绕的手段,大风大浪没见过,只要尚存性命,那么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他打算贿赂言官,让言官重提杨继盛的案件转移焦点,自己就可以翻盘重生。
徐阶早已料到严世蕃决然不是容易就范的性格,他决定一举搞垮严世蕃,所谓“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徐阶直接找到三司法,给严世蕃定了嘉靖帝极其忌讳的罪名:私通倭寇,嘉靖帝看到呈上来的折子,勃然大怒,一气之下把严世蕃处死了。
随着严世蕃的倒台,严嵩的政治生涯也走到了终点,他被嘉靖帝贬为庶民,没多久就病逝在父亲的坟前。
人无完人,历史评价不一
随着严嵩父子的倒台,徐阶迎来了仕途上的春天,由于站队成功,徐阶在嘉靖帝未逝世前,就把赌注下在了裕王身上,所幸他赌对了,嘉靖驾崩后,由嘉靖帝的第三子朱载坖登基上位。
隆庆帝朱载坖
朱载坖史称“隆庆皇帝”,在历任明朝君主中比较仁厚,国家在他的治理下,经济政治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而徐阶因为押宝成功,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在他死后谥号被奉为:文贞,这对于大臣来说是莫大的荣耀。
从政治层面来说,徐阶的的确有所建树,他在位期间,广开言路,礼贤下士,明朝之后的“张居正,高拱”等人都是在徐阶的提拔下得到重用的,扳倒严氏父子更是他最大的政治功绩,可以说为大明朝的历史刷新吏治打下了基础。
但是徐阶在私德方面却有诸多方面使人诟病,首先他为了保全自己的权益,居然不顾自己的孙女的幸福,把她嫁给了死对头严嵩的孙子;其次,在自己得势后,利用自己的职权在富庶的江南地区兼并了二十多万亩的土地,事后为了自保还用三万两黄金贿赂负责此事的官员戴凤翔。
高拱
可以说徐阶在仕途上实现了个人的理想,无论是生前身后,得到了无尽荣光,权倾朝野,在那个尔虞我诈的官场,从一个刚烈耿直的正统青年,演变为老谋深算,唯权是道的官场“老油条”,其中有外部环境的原因,也有徐阶个人意愿的抉择。
我们难以从单一的方面去赞扬或者谴责徐阶这个历史人物,因为其中包含的因素实在是太过于冗杂,历史人物并不是非黑即白一刀切可以来解释了,“存在即合理”也许是最为贴切的比喻吧,如果他不步步为营,那么他根本走不上内阁首辅的位置,更不要说扳倒严氏父子,但是得势之后,他已经有了可以选择的资本,可是面对巨额的灰色收入,他选择了同流合污,这不得不说是他的人生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