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坚刚去世,36岁的太子杨广便送给了他27岁的庶母宣华夫人一枚精致的同心结。宣华夫人看到这个礼物后,不禁满脸羞愤,心情复杂,心中暗自感到屈辱。
隋文帝杨坚,是历史上以励精图治、关心民生而著称的皇帝之一。他深知民情,减少苛捐杂税,致力于国家改革,勤于政务,且在生活上节俭朴素。正是因为这些努力,隋朝在他的统治下达到了相对的兴盛。
然而,随着岁月流逝,曾经充满精力的杨坚逐渐感到体力不支。年逾六十,他的身体健康逐渐下降,最终在仁寿四年(604年)因病倒下。
某日清晨,宣华夫人陈氏在仁寿宫照顾杨坚病情,刚刚更衣完毕,头发散乱、面容惊慌地走到杨坚床前,杨坚见状,问她为何如此神色慌张。宣华夫人泪流满面,低声说道:“太子无礼!”
杨坚听后如同遭遇雷击,瞬间眼前一黑,几乎说不出话来。他头疼欲裂,最后愤怒至极,头撞床角,痛得咬破了自己的手指,满口咒骂:“畜生,怎么能做这种事!”
原来,昨夜,宣华夫人整夜侍奉在杨坚床前,清晨时离开去更衣,却被太子杨广偷偷跟随。杨广本性放纵好色,自从杨坚病重后,他每天都趁机前来看望,借此与宣华夫人接触。终于有一天,他决定趁宣华夫人离开时不经意尾随,并试图图谋不轨。
杨广见她独自一人外出,宫女们尚未完全起床,便趁机跟上,言语中透露出对她的欲望。他急促地说道:“夫人如此美丽,父皇一旦去世,我必定为您着想。”
宣华夫人听后,立即严肃反驳:“殿下错了。我是殿下的庶母,怎么能如此放肆?若父皇知情,必定不会放过您的!”
杨广听后,瞬间感到羞愧,但此时宣华夫人趁机挣脱,并匆忙回到杨坚的寝宫,心中充满了不安与愤怒。
杨坚得知太子杨广的所作所为后,感到痛心疾首,愤怒与懊悔交织在心头。他想起过去杨广如何巧妙地博取了自己和妻子的宠信,如何金钱收买宫中亲信,最终废掉了太子杨勇,使自己顺利成为了继承人。
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杨广更是对同为朝中的亲弟弟杨秀和杨琼下手。杨秀因为在废立太子一事上有所反对,被杨广陷害至囚禁,而杨琼则因权力较大,暂时没有被动手。
在仁寿二年(602年),随着独孤皇后去世,整个朝廷悲痛欲绝,但后宫依旧需有人掌权。杨坚在这个时刻册封了陈氏为宣华夫人,蔡氏为容华夫人。大权交给了杨广,杨坚和两位妃子则前往仁寿宫享受清福。
杨坚生病的消息很快传到杨广耳中,杨广心中欢喜,立即写信询问杨素,为即将登基作准备。不料信件被误送至杨坚手中,杨坚看后大吃一惊,正在犹豫如何处置杨广时,宣华夫人慌张地跑来,告知杨广对她不轨。
杨坚听后气愤至极,几乎站立不稳,愤怒的情绪瞬间爆发,牙齿咬紧,怒道:“此逆子,禽兽不如,怎么能成就大事!”
杨坚立刻决定废掉杨广,重新立杨勇为太子。然而,在宫女即将将旨意传给太监时,杨广已经知道了这一切,心中大急,决定采取行动。
于是,杨广带领侍卫进入仁寿宫,将父亲杨坚掐死在床榻上。随后,他伪造杨坚的圣旨,命令处死废太子杨勇,并将杨勇的几个儿子一并毒死。
杨坚去世的消息迅速传遍全国,杨琼立刻率兵前来讨伐杨广,然而,兵败被捉,并因病重不久后去世。
公元604年,杨广最终通过亲手杀父和兄弟,夺得了帝位。他就是那位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隋炀帝。登基后不久,宣华夫人因早知杨广必不会放过自己,收到了他送来的精美同心结。然而,这份礼物并没有带给她任何喜悦,反而让她倍感屈辱。
她虽然幸运地保住了性命,但杨广的示爱让她心中充满了羞愤。她甚至开始憎恨自己的美貌,觉得这一切的痛苦与屈辱都源自自己的容貌。她想再见杨坚一面,却被侍卫粗暴地赶走。
宣华夫人意识到,她已经无法再为自己而活,内心充满无尽的悲伤。尽管享受了无尽的荣华富贵,她的生活却变得充满灰暗,心情愈加低落。最终,她患上忧郁症,食不下咽,身体每况愈下。日复一日,她的床边越来越常见药罐,但她再也无法坚持下去,最终因抑郁症离世,年仅29岁。
杨广对此深感悲痛,并亲自作《神伤赋》来纪念她。
杨广登基的第二年,他改元“大业”,正式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然而,这一切并未给国家带来真正的安定和繁荣。他推行大规模的征兵与土木工程,百姓疾苦,反叛之声四起。
公元618年,年已50的杨广最终死于叛乱,死于自己的亲信宇文化及的手中。
他的悲剧结局证明了,一个薄情寡义、为欲望所驱使的人,最终注定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尽管杨广在科举选拔和大运河建设等方面有所建树,但他弑父杀兄的恶行永远将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最终成为了历史上最令人唾弃的帝王之一。
有论者认为,良知是做人最根本的东西;而杨广的命运则提醒我们,失去良知便会化为魔鬼,最终走向毁灭。
史料来源:《隋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