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小西行长是大部分中国人最熟悉的日本战国名将,那么胁坂安治则是大多数韩国人耳熟能详的日本战国人物。韩国历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鸣梁》中的反派之一正是胁坂安治,2022年韩国热门电影《闲山》中的主要反派,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男二号,也同样由胁坂安治饰演,胁坂安治在韩国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中频繁出现。
然而,胁坂安治在日本本土的知名度相对较低。尽管他是丰臣秀吉钦定的“贱岳七本枪”之一,这一群体的成员包括福岛正则、加藤清正、胁坂安治、片桐且元、平野长泰、糟屋武则和加藤嘉明,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下来,就像五虎上将中黄忠和马超的名气远远不及关羽和赵云一样。福岛正则和加藤清正无疑是“贱岳七本枪”中最为人熟知的名字,因此胁坂安治对于大多数日本人来说,只是一个普通的战国将领。
胁坂安治出生于1554年,是“贱岳七本枪”中年纪最大的一位,他的出生地是近江国。当时,近江由浅井家族统治。胁坂最初效力于浅井长政,直到1573年浅井家灭亡,他转投织田信长麾下,并在信长的部将明智光秀指挥下作战。后来,明智光秀攻打黑井城,胁坂安治在这场战斗中斩杀了敌将“赤鬼”,立下赫赫战功,但明智光秀并未给予他应得的奖励,这让胁坂颇感不满。就在此时,织田信长的另一名部将羽柴秀吉开始接触胁坂安治,并招募他加入了自己的阵营。1578年,胁坂安治跟随秀吉在讨伐毛利家的战役中立下了战功,秀吉因此赐予他绣有白轮纹的母衣,胁坂安治将这一纹样定为自己的家纹。
1583年,织田信长去世后,织田家发生了剧烈的内部冲突,羽柴秀吉与柴田胜家争夺家业,史称“贱岳之战”,这场战斗是胁坂安治的成名之战。在这场战役中,胁坂安治亲手斩杀了敌方大将柴田胜政。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贱岳七本枪”在天下闻名,但福岛正则曾公开表示不屑与胁坂安治并列,连加藤清正也曾发表类似的看法。
贱岳之战后,胁坂安治以丰臣水军将领的身份继续活跃在日本战国的舞台上,他不仅精通陆战,还擅长水战。1585年,在参与四国征伐时,因功被封为淡路岛的领主,成为四国地区的大名,石高达到6万石。
1592年,丰臣秀吉发动了侵朝战争,胁坂安治继续以水军将领的身份参战,他指挥着1500人出征。在战争初期,丰臣水军需要了解陆军的动向,胁坂安治被总司令九鬼嘉隆派往陆地,与加藤清正的部队一起作战,以便实时获取战况。当加藤的军队行进到汉城南面的龙仁时,胁坂安治暂时留在龙仁,指挥自己的部队驻扎在那里。
1592年5月20日,朝鲜全罗道地方长官李洸组织了五万大军,试图夺回被日军占领的汉城。到达龙仁时,李洸的三道勤王军与胁坂安治的部队展开了对抗。尽管胁坂安治并不在场,但他的部下胁坂左兵卫和渡边七右门卫成功击杀了朝鲜军先锋白光彦和李之诗两名将领,令朝鲜军的士气大幅下滑。第二天,胁坂安治亲自带领部队赶到现场,发起了对五万勤王军的攻击。尽管敌军远超自己,但他依然勇敢迎战,最终在光教山一带以大约2000人的兵力打败了朝鲜的五万勤王军,战斗结果震撼了对方,朝鲜史料中描述道“勤王军望之大溃,声如山崩”。这场胜利被认为是壬辰倭乱中的耻辱战之一。
这场战斗不仅展示了胁坂安治的勇气和战术智慧,还被视为日本战国时期兵力悬殊的经典奇袭之一。类似的奇袭战还有毛利元就以4000兵力在严岛之战击败陶晴贤的4万大军,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之战以3000人击败今川义元的2万大军等。光教山之战也可以与这些历史战役并肩而立,然而在日本本土,这场战斗几乎无人知晓,甚至日文维基百科也没有专门为光教山之战设立条目。
此后,胁坂安治继续担任丰臣秀吉的水军将领,但在与朝鲜水军的对抗中,胁坂安治在一次突袭中被朝鲜的李舜臣痛击,导致日本水军损失惨重。尽管如此,他依然在日本的历史中有着一定的地位,直到1626年去世。
胁坂安治的后代胁坂次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大佐身份参与了南京大屠杀。虽然他在战后仍旧是名门之后,但其祖先所做的侵略行径和其个人的恶行使他与“贱岳七本枪”的历史紧密相连,成为历史上无法抹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