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这一排名显然并不公正。典韦排在第三位,但他并未斩杀过任何知名的将领,也鲜少和其他武将单挑过,因此其武功应当与许褚相差无几。比如在一次典韦与许褚的对战中,两人从辰时打到午时,不分胜负,双方都曾稍作休息。当战斗继续进行时,直到黄昏才因各自的战马疲劳而暂停。
曹操似乎并不认为典韦的武功能超越许褚,因此在濮阳之战时,许褚被派去与吕布单挑。两人激战了二十回合后,曹操见许褚难以取胜,这才派典韦前去援助,最终夏侯惇、夏侯渊、李典和乐进也加入了战斗,才成功将吕布赶走。
需要注意的是,典韦与许褚的交手,是由许褚两次主动挑战的;而濮阳之战时,典韦则是在曹操的命令下出战。从勇气的角度来看,典韦似乎不如许褚。
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张飞与马超的较量上。两人在葭萌关展开了一场持久战,打了数百回合,最终未分出胜负,但马超的排名反而在张飞之前。许褚曾和马超大战了两百三十回合,并成功折断了马超的枪杆,但张飞却在短短几回合内将马超挑下马。由此可见,如果两人继续战斗下去,马超很有可能会败下阵来。
马超在进攻葭萌关时,带着张鲁的军队,而诸葛亮曾对刘备说:“必须由张飞和赵云两位将军出战,才能与敌对抗。”这说明关羽当时不能出战,而张飞之所以能出战,是因为“子龙引兵在外未归”。
在这场战斗中,虽然张飞和马超的较量看似平手,但实际上,马超已经意识到自己很难打败张飞,因此在初战中使用了铜锤偷袭。气势上,马超显然已经落了下风。第二天,尽管张飞请求出战,却被刘备和诸葛亮阻止,而马超则没有再次挑战,这表明他不愿再与张飞战斗——面对无法取胜的敌人,谁也不愿再冒险。
从张飞和马超的对战中,我们也能看出,张飞不仅是一个强悍的战士,还是一个十分审慎的人,他甚至没有辱骂马超为“三姓家奴”,这显然是考虑到刘备希望能够收服马超。马超原本姓马,后来曾有过想做韩遂的养子,也曾差点成为张鲁的女婿——只不过遭到张鲁谋士的反对。
葭萌关之战最终以马超的投降告终,但他很快受到了赵云的威胁和关羽的胁迫,最终投降刘备。这个情节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刘备和诸葛亮不让关羽或赵云亲自出战马超呢?
答案或许与他们三人的性格特点有关。刘备和诸葛亮深知,张飞义释严颜,显示出他宽广的胸怀,他与马超交战后绝不会心生怨恨。然而,关羽和赵云的性格却不同,他们脾气较为刚烈。关羽的傲气和赵云的果敢,都使得他们若出战马超,可能会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
虽然从排名上来看,赵云和关羽似乎比马超更强,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可以通过刘备和诸葛亮的安排来推测。为了让马超保持面子,同时又能得到刘备的支持,最理想的方式是让张飞出战。张飞无论输赢,都不会与马超结怨,但如果是关羽和赵云出战,后果可能会不堪设想。
在葭萌关的战斗后,刘备有意安排马超在城楼上饮酒,故意让他见识赵云的武勇。赵云未曾坐下,便已斩杀了两名敌将的首级,并献上酒席前。此举不仅让马超大为震惊,还让他对赵云深感敬重。
关于赵云与关羽的差异,诸葛亮曾明确指出,虽然马超雄猛过人,但他与关羽的差距不可忽视。在关羽的巅峰时期,他曾斩颜良、文丑,这两人武功远超徐晃,而徐晃与许褚的武功相当。关羽的战绩也远超马超,这一点诸葛亮心知肚明。
关羽与马超的较量,注定是一场生死搏斗,而刘备和诸葛亮的策略显然是希望通过巧妙的安排,收服马超,而非与他作死斗。关羽若三十回合就将马超击败,无疑会让马超失去面子,刘备和诸葛亮显然不愿看到这样的局面。相反,如果马超能够坚持较长时间,甚至取得些许优势,刘备和诸葛亮也难以接受。
赵云则在此时镇守绵竹,身处较远的地方,但若刘备和诸葛亮决定派他出战,距离并不会成为问题。赵云的战绩斐然,曾大战文丑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在长坂坡一战中更是声威赫赫,凭借青釭剑的加持,赵云打败马超几乎是手到擒来。
从这些细节看出,刘备和诸葛亮之所以安排张飞出战马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张飞既能维持马超的面子,也能确保双方的战斗不会恶化成无法收场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