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谥号是一种用来评价皇帝、诸侯、大臣等重要人物生平的方式,拥有谥号的往往是地位显赫的人物。并且,谥号有不同的类型,包含美谥、平谥以及恶谥等多种。根据《谥法》规定,“杀戮无辜曰厉”,即“厉”代表暴虐和狠戾。在三国时期,曾有两位重要人物在去世后,被追赠了“厉”这个恶谥。
一、于禁
于禁(?-221年),字文则,出生于泰山郡钜平县(今山东泰安宁阳县磁窑镇西太平村)。他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地方人士,但在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后,于禁响应号召,加入了讨伐黄巾军的行列。他通过泰山郡的同乡鲍信参与了起义的镇压。之后,汉灵帝去世,董卓篡权,于禁与鲍信一同返回故乡,准备组建军队,参与抵抗董卓。
在初平三年(192年),鲍信迎接曹操并任命他为兖州牧。与鲍信同年,他为保护曹操而不幸身亡。此后,于禁便投身于曹操麾下,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于禁展现出出色的军事才能,屡次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尤其在对付青州兵叛乱时,他以严格的军法为人称道,甚至为了保持军纪,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故友,曹操也因此赞扬他“胜过古代名将”。
到了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被册封为魏王,曹魏政权逐渐稳固。于禁也被升职为左将军,假节钺,成为曹魏五子良将中的重要人物。然而,命运的转折发生在公元219年。此时,关羽带领荆州军队发动襄樊之战,战局不利,关羽成功围困了曹仁并迫使曹操派遣于禁、庞德等人前去援救。然而,关羽凭借水淹七军的巧妙战术,将曹军全数困住,最终于禁的军队被俘。面对庞德誓死不降的英勇,于禁选择了投降,最终被关羽俘获并押送到南郡。
在公元220年,孙权派兵袭击荆州,导致关羽被杀,而于禁则在这一过程中被东吴俘虏。黄初二年(221年),于禁终于回归魏国,担任了安远将军。然而,由于他投降敌军的行为,曹丕对此感到极度羞辱,最终于禁愤懑而死。由于他在战争中的投降行为,曹丕给他追赠了恶谥——“厉”。
二、曹芳
曹芳(232年-274年),字兰卿,出生于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是魏国第三任皇帝,年仅七岁便继位。曹芳是魏武帝曹操的曾孙,任城威王曹彰的孙子,任城王曹楷的儿子。他的皇位继承乃是曹魏皇室中的一部分权力斗争的产物。
曹芳出生于太和六年(232年),同年,他被选为魏明帝曹叡的养子,并册封为齐王。到了景初三年(239年),曹芳被正式立为皇太子,并在魏明帝曹叡去世后继位为皇帝。在他的即位初期,权力实际上掌握在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手中,两人共同辅佐曹芳治理国家。
然而,曹芳的政权并不稳固。在正始十年(249年),曹芳前往祭扫魏明帝的陵墓,曹爽兄弟一同随行。趁此机会,司马懿通过上奏永宁太后,成功逼迫曹爽兄弟下台,自己掌握了曹魏的大权。最终,曹爽被司马懿诬陷并定罪,三族被满门抄斩,这一事件史称“高平陵事件”。
在之后的几年中,曹芳虽然是名义上的皇帝,但实权已完全掌握在司马懿家族手中。到了嘉平六年(254年),曹芳的臣子李丰与张缉密谋废掉司马师,改立夏侯玄为大将军。可惜计划被揭露,司马师提前镇压叛乱。最终,曹芳被废除为齐王,由曹髦继位为新皇帝。曹芳的失势,也标志着曹魏政权逐步滑向司马氏的控制。
当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于泰始元年(265年)建立晋朝后,曹芳被封为邵陵县公,远离了权力的中心,最终在政治的风波中平淡无奇地度过了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