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主要分为杂号将军和重号将军两大类。重号将军地位较高,数量也相对较少,主要包括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方将军等职务。自西汉时期起,朝廷便大量册封杂号将军,赋予那些立下赫赫战功的武将。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度辽将军,便属于这些杂号将军之一。
一、毌丘俭
毌丘俭,三国时期曹魏的名将兼文学家,是将作大匠毌丘兴的儿子。最初,毌丘俭继承父爵,成为高阳乡侯。后来,他得到了魏文帝的青睐,担任平原侯曹叡的文学掾,与曹叡结下了深厚的友情。魏明帝即位后,毌丘俭历任尚书郎、羽林监、洛阳典农中郎将等职,逐步升迁,仕途一帆风顺。青龙三年(235年),魏明帝任命毌丘俭为度辽将军,目的是为了应对当时割据辽东的公孙氏家族。
在景初末年,毌丘俭参与了太傅司马懿的军事行动,攻灭了辽东的公孙渊,并因此被封为安邑侯。正始年间,毌丘俭两次远征塞外,摧毁了高句骊王国,他的军功也因此被加封为左将军,后来又被任命为镇南将军、豫州刺史。然而,随着司马懿家族逐渐篡夺大权,毌丘俭对曹魏政权的失望愈发加深,这使得他最终选择反抗。
正元二年(255年),毌丘俭因不满权臣司马师废黜魏少帝曹芳,并且痛心于好友夏侯玄、李丰的死讯,举兵反叛,但最终兵败,被追杀。在逃亡途中,他遭遇平民张蜀的刺杀。
二、阎柔
阎柔,生卒年不详,来自燕国广阳(今北京市周边)。年轻时,他曾被乌丸和鲜卑俘虏,但凭借其出色的能力和智慧,成功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公元193年,幽州牧刘虞去世后,阎柔被鲜于辅等人推举为乌丸司马,并联合鲜卑展开报仇,与公孙瓒作对。
在官渡之战时,阎柔选择投降曹操,并被任命为护乌丸校尉,参与了讨伐乌丸的战役。由于立下赫赫战功,曹操封他为关内侯,视如己出,曹丕也将其视作亲兄弟。阎柔常驻北方,指挥幽州兵马,抵御胡人的入侵。公元220年,曹丕即位后,阎柔被任命为度辽将军。从此以后,阎柔的历史记载就变得模糊,关于他的事迹几乎没有进一步的资料。
三、鲜于辅
鲜于辅,生卒年不详,来自幽州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在东汉末年,他与阎柔等人共同追随幽州牧刘虞。公孙瓒杀害刘虞后,鲜于辅等人展开了激烈的反抗,直至公孙瓒失败。之后,鲜于辅在田豫的建议下,投靠了曹操,并被封为建忠将军,负责督领幽州六郡的军事事务。
官渡之战后,鲜于辅立下战功,曹操将他封为左度辽将军,并赐爵亭侯。随着曹魏的建立,鲜于辅被提升为虎牙将军,并晋封为县侯。他曾被派遣持节前往蜀汉劝降诸葛亮,随后逐渐升迁为辅国将军。然而,由于史料的缺乏,鲜于辅的具体去世时间和事迹仍然没有明确记载。
四、孙楷
孙楷,吴国宗室,镇北将军、建德侯孙韶之子,东吴时期,孙楷被封为临成侯。太平三年(258年),当时的权臣孙綝废掉了皇帝孙亮,并让孙楷与中书郎董朝一同前往虎林迎接琅琊王孙休即位为帝。孙休即位后,孙楷被任命为武卫大将军,代替弟弟孙越担任京下督。
然而,天玺元年(276年),孙皓即位时,孙楷因被人举报心怀二心而受到猜忌。在孙皓的疑虑下,孙楷常感焦虑不安,最终决定带着妻儿和亲兵数百人投降晋朝。晋朝封他为车骑将军,并赐封丹杨侯。车骑将军作为一职,地位尊崇,是重号将军中的佼佼者,类似于蜀汉的第一任车骑将军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