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袁绍与袁术是举足轻重的两位强势诸侯。随着董卓进入洛阳掌权,这两兄弟得以迅速割据一方,背后汝南袁氏这一世家大族的支持无疑起了关键作用。汝南袁氏的“四世三公”声望,意味着他们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广泛的门生和故吏,这也为袁绍和袁术起事提供了迅速聚集英雄豪杰的机会。那么,究竟是哪些家族成员曾担任“三公”职位的呢?
一、袁安
袁安(?-92年4月9日),字邵公(或作召公),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安是袁绍与袁术的高祖父。在东汉初期,袁安担任汝阳县的功曹,之后因孝廉而被推荐,升任阴平县令与任城县令。汉明帝时,袁安多次升迁,先后担任了楚郡太守、河南尹等职。最终,他历任了太仆、司空与司徒等高职,这也使得袁安成为汝南袁氏家族中第一位官至三公的人。
当时,窦太后临朝,外戚窦宪一党把持大权。袁安不畏权贵,坚守正道,多次上书直言,弹劾窦氏的种种不法行径,这引起了窦太后的忌恨。最终,袁安在永元四年(92年)辞世。
二、袁敞
袁敞是袁安的儿子,任职期间官至将军、大夫、侍中等职,并在东郡任职太守。公元116年,袁敞代替刘恺担任司空,正式成为三公之一。次年,因其儿子在与尚书郎张俊的交往中泄漏了国家机密,袁敞被免职。
值得一提的是,袁敞为人清廉刚正,不谄媚权贵,直言不讳,最终由于违背外戚邓氏的意愿,选择了自尽。朝廷为掩饰其死因,按照三公的礼遇为其举行了葬礼,并且追复了他的官职。
三、袁汤
袁汤(生卒年不详),字仲河,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县)人,袁安的孙子。其父袁京是袁安的次子。袁汤早年以孝廉出仕,先后担任了司空、司徒、太尉等职,并被封为安国亭侯。令人称道的是,袁汤一生几乎担任了三公所有职务,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然而,到了永兴元年(153年),因某些原因,袁汤被免职,数年后去世,朝廷赠予他特进,并谥号康。
四、袁逢
袁逢,字周阳,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县)人,是袁汤的儿子。袁逢以宽厚和诚实著称,曾历任太仆卿、司空与执金吾等职,成为朝廷的重要人物。最终,袁逢去世时,朝廷赐给了他厚重的丧葬,并追封他为宣父侯。
五、袁隗
袁隗,东汉时期的太傅,出生于汝南袁氏的名门望族,正是袁绍与袁术的叔叔。袁隗年少即投身官场,娶了汉末大儒马融的女儿为妻。袁隗比其兄袁逢更早晋升为三公,曾任东汉太尉与太傅。公元189年,汉灵帝去世后,宦官与大将军何进的斗争导致朝廷动荡,董卓趁机入驻洛阳,掌控了朝廷大权。
通过这些家族成员的官职,我们可以看到汝南袁氏如何凭借深厚的政治背景与影响力,成为东汉末年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