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牛继马后”与曹操的“三马同槽”一样,极富戏剧性和趣味性。为什么司马懿看到“牛继马后”四个字后,立刻决定除掉自己忠诚的大将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牛继马后”这一表象背后的深远故事。
这里提到的“牛”是指牛金,他是司马懿麾下的一员猛将。牛金为人忠诚勇敢,能力出众,多次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比如在公元231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兵北伐,军势浩大,一路攻势猛烈,包围了祁山。此时,司马懿亲自指挥,派遣牛金带领一队轻骑兵引诱诸葛亮,魏蜀两军刚接触,诸葛亮便因局势不利而撤兵,牛金立即带领魏军继续追击。后来,蜀汉名将马岱再度发动进攻,司马懿依然让牛金迎敌,牛金毫不迟疑,成功击退马岱,甚至斩首千余级。除此之外,辽东公孙渊反叛,司马懿依旧派遣牛金去平定,牛金带领另一名战将胡遵,一举平定辽东、带方、乐浪、玄菟四郡的叛乱。
牛金作为司马懿的得力助手,能力和忠诚可见一斑,堪称司马懿的心腹爱将。那么这里的“马”指的又是谁呢?答案自然是司马懿。司马懿,作为魏国的大政治家和军事家,深谙权谋,他不仅学识渊博,雄心勃勃,做事果断,还具有狼顾之相,这使得曹操非常忌惮他。除了司马懿与牛金,还有一位与牛字相关的人物,名叫牛钦。牛钦是琅琊王司马觐府中的一名小吏,而司马觐正是司马懿的孙子。不同于牛金,牛钦胸无大志且没有过人的才干,因此并未引起司马家族的重视,反而成功地避开了所有的注意力,成为了一个“漏网之鱼”。
可以拿曹操的经历做一个对比。曹操年轻时曾做过一个梦,梦见三匹马同槽,他深感这是一个不祥的预兆,认为西凉马家日后将成为曹家的大患。于是,曹操策划除掉了马腾、马铁,并经历了无数艰辛,最终平定了马超和马岱。晚年时,曹操再次梦到“三马同槽”,这让他联想到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因而在日常工作中,曹操常提醒儿子曹丕:“司马懿绝不会满足于只是臣子,他一定会干涉我们的家族事务。”于是,曹操对司马懿保持警惕,心中始终有着深深的忌惮。
司马懿自己经历过曹操“三马同槽”的忌讳,并且本身极为多疑,因此在处理“牛继马后”这件事时,他也效仿曹操,对身边的“牛”予以清除,以防后患。因此,牛金这位有才有功的将军,成了司马懿的捕杀对象。司马懿设下圈套,请牛金赴宴,桌上放了两只酒壶,其中一只酒壶有毒,而另一只则没有毒。机警的司马懿先喝了没有毒的酒,而把含毒的酒壶赐给牛金。忠诚的牛金毫不怀疑,喝下毒酒后当场丧命。
就这样,司马懿以为除掉了牛金,扫除了潜在的障碍,自己从此可以高枕无忧。然而,他未曾预料到的是,自己的孙子司马觐家中居然还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吏牛钦。正是因为这个小人物,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的出生充满了谜团。
公元251年,司马懿去世,五年后,司马睿诞生,并最终成为了东晋的开国皇帝。令人意外的是,司马睿的母亲夏侯氏风流成性,竟然与王府中的小吏牛钦私通,生下了司马睿。因此,有些史学家称司马睿为“牛睿”。从这一角度来看,“牛继马后”中的“牛”其实指的就是牛钦,而非牛金。
——《晋阳秋》·《御览》东晋史学家、名臣孙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