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卓:在历史的缝隙中,与光重逢 | 新华走笔
迪丽瓦拉
2025-09-06 14:03:18
0

来源:5月16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彭卓

匈牙利,小克勒什市。

2024年春,为拍摄一部以匈牙利“民族诗魂”裴多菲为主题的纪录片,我和同事来到这座距首都布达佩斯百余公里的小城,造访裴多菲生命的起点——他的故居。

在小克勒什市裴多菲故居拍摄的中文版裴多菲文集。彭卓摄

1823年,裴多菲出生在这里。这位匈牙利爱国诗人与民族英雄,被视为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其作品《自由与爱情》为中国人民所熟知。

黑瓦白墙,幽静肃穆,小镇一隅的纪念馆,朴素而不失温度。走进故居,工作人员轻轻推开一扇老旧木门,一间不过10平方米的藏书室,悄然映入眼帘。

门轴轻响间,一股夹杂着岁月与油墨味道的气息扑面而来。阳光穿窗而入,飘浮的尘埃幻化为微光,辉映着典藏于胡桃木色书架的数千册书籍。

“这间屋子里,收纳了我们所有的外文版裴多菲著作。至于有没有中文版……记不清了。你可以试着找找。”操着半生不熟的英文,工作人员带我进入屋内。

怀着“碰碰运气”的心态,我沉入这片由多种语言织就的文学森林之中,目光在英语、法语、德语、俄语等语言间穿梭。忽然,我视线一凝——密密麻麻的字母丛中,几行熟悉的方块字跳入眼帘,如故人相逢——《裴多菲抒情诗》《裴多菲诗选》《裴多菲小说散文选》。

这三本朴素的中文平装书,静静地藏身于书架深处。当我轻轻翻开书皮,更令我怦然心动的惊喜,倏然跃入眼帘:

——裴多菲博物馆惠存,新华社记者周东耀,2005年8月。

短短几行文字,以中匈双语赫然写于扉页之上,如一枚时光信笺,将18年前新华社前辈的身影悄然留存,又跨越历史烟尘,与我不期而遇。

这是书本的语言归属,更是跨越时空的深情印记。寥寥数语,却胜似千言。

沉浸于巨大喜悦中的我,当即以这几本中文书作为前景,以墙上的裴多菲巨幅画像为背景,拍摄了一组照片。随着画面焦点的虚实流转,跨越国界的中匈文学情缘,在镜头中徐徐铺展。

历经200余年风雨洗礼,故居小屋依旧,光阴仿佛凝固在裴多菲生活的年代。窗外庭院里,鲁迅先生的雕像赫然伫立,在时光奔流中,讲述着在欧亚大陆另一端,因《自由与爱情》而被铭记的热血往事。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精悍有力的诗句,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唤醒无数中国人,成为一段“不能忘却的纪念”。这段跨越山海、横亘时空的文学情缘,也通过几代新华社记者的努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痕迹,更为两国人民所熟知。

拍摄结束后,我向故居工作人员讲述了这段“奇遇记”。她听得目瞪口呆,眼中满是惊讶与欣喜。随即,她郑重拿出一枚印有故居图案的冰箱贴,坚持要送给我,作为特别纪念。

“裴多菲是我们匈牙利人的民族英雄,我们感到非常荣幸,更感激遥远的中国人也爱他、敬他。”

话音顿了顿,她目光柔和地看着我说道:“更令我们感动的是,像你们这样一代代的新华社记者,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把裴多菲的故事带回中国。希望这段跨越时空的缘分,能够延续下去。”

还是在那个春天,踏上匈牙利的旅程前,我和同事曾前往塞尔维亚,拍摄一部聚焦中塞音乐情缘的纪录片。抵达首都贝尔格莱德后,我特地买了一束鲜花,前往中国驻南联盟使馆旧址,也就是如今的中国文化中心,悼念那位让我敬仰已久的前辈——新华社记者邵云环。

旧址前的草坪上,在一捧捧鲜花的簇拥下,两块纪念碑静静竖立。碑文以中文与塞尔维亚文镌刻着深情悼念:

“缅怀烈士、珍爱和平,谨以此纪念在北约轰炸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中牺牲的邵云环、许杏虎、朱颖烈士”;

“谨此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塞尔维亚共和国人民最困难的时刻给予的支持和友谊,并谨此缅怀罹难烈士”。

时间,总是在缅怀中沉淀,在砥砺间前行。

此番在欧洲驻外期间,我曾多次与新华社记者前辈的身影穿越时空交汇,沿着他们留下的足迹前行,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看见更远的世界。

在威尼斯,我以王星桥老师的稿件《从马可·波罗到新丝绸之路》为“地图”索引,寻访马可·波罗故居与相关遗迹。在这位伟大的旅行者逝世700周年之际,拍摄下大量纪录片画面,为古老故事注入新的影像表达。

2024年,是中国北极科考站“黄河站”建成20周年。当我踏上这片地球的“白色边疆”,拍摄纪录片《北极守望者》时,2004年李斌老师拍摄的“黄河站落成”主题系列图片,铺陈出厚重的历史感,也让我在剪辑纪录片时,有了时空交错的素材和底气。

意大利最南端的兰佩杜萨岛,距离非洲大陆约110公里,是数以十万计的非法移民跨海偷渡的第一站,也是无数倾覆船只与逝去生命的终点。当我决定前往这座地中海孤岛,拍摄关于移民危机的图片报道时,历届新华社罗马分社记者所留下的文字、照片与影像,如同一条条清晰的线索,定格了海天之间的血泪与希望,成为我记录现实的重要指引……

在我看来,这些由前辈们以敬业与热忱书写的光辉过往,不只是经验的指引,更是精神的薪火相传。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我未曾谋面,但那份跨越时空的新闻热情,始终激励着我:心存谦卑,始终热爱,放眼世界,永怀希望。

每一次重逢过去,都是通向未来的另一次启程。

■往期新华走笔系列:

监制:姜锦铭 | 责编:刘小草、 吉玲、刘梦妮、刘晶瑶 | 校对:张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十... 计划中的十二兵团以十八军作为主要骨干进行组建,初期还计划编入十军和十四军。这两支部队都有过重建的经历...
新手必备!大发导师带钱赚计划_ 大小与双单走势技巧规律【89hf · C C 】 “为什么贾宝玉那么爱林黛玉,却从来不劝她好好吃饭,...
原创 李... 前言 咸阳公主的婚礼宛如一场华丽的盛典,金碧辉煌,灯火辉煌,来自唐朝权贵家庭的各色男女汇聚一堂。此...
原创 贾...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贾母决定为宝钗庆祝生日,本应是件寻常的事,但在很多读者眼中,这个举动似乎暗含...
原创 跨... 当地时间5月16日,美国史密森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向中国国家文物局正式移交战国楚帛书《五行令》与《...
原创 汉...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盛极必衰,月盈则亏。历史的规律总是如此鲜明,特别是在古代中国的王朝更替...
原创 东... 古籍里的历史 庾亮的早期经历可谓顺风顺水,诸事得心应手。他不仅能策划周全,机智果断,还在战争中屡屡获...
原创 隋... 我们先来看看《隋唐演义》中的四猛和八大锤,看看他们是怎样的英雄人物。 李元霸,唐国公李渊的第四个儿...
原创 庞... 在三国时期,众多智慧谋士中,庞统的名字或许无法与诸葛亮相抗衡,但他的才华和影响力同样值得我们重视。庞...
原创 让... 前言 在北宋时期,有一个令北方朝廷头痛不已的民族,他们便是历史记载中的“契丹”。这一名称让人不禁好奇...
封神榜之武王伐纣 封神榜之武王伐纣
原创 民... 民国时期的袁大头是一种在市场上相对常见的银币,几乎随处可见。它的设计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各个版本在收藏...
为何司马懿直到死都无法染指曹魏... 公元251年,最后一任征东大将军王凌与兖州刺史令狐愚推举曹操的儿子曹彪推举为帝,发动兵变,谁料计划早...
原创 背...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涌现出了无数的历史人物。其中,有些人物因为其功绩和人格魅力,受到万世的称颂;而有些...
原创 长... 当谈及东吴立国的历史时,人们总会提到长江天险以及“划江而治”的战略。这四个字虽然简洁,但其中蕴含的复...
原创 老... 老美给了什么好处?北大数学4才子海外齐聚,如今颜宁弃国赴美 如今,很多人都认为“老美没什么特别的,...
满清八旗军,为何多尔衮一死就失... 八旗军是什么? 是当年后金建立的东北亚最强军事集团。 这只军队战斗力彪悍,借力明朝的内乱成就了清朝的...
原创 东... 前言 千年长盛,哪个国家的鼎盛时间最为悠久? 提起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许多人会首先想到汉朝。汉...
原创 飞... 前言:历史上有一位著名将领,他的威名如虹,曾被匈奴称誉为“飞将军”。然而,他的历史却并不光鲜,身为英...
原创 海... 大家好,我是小蜘蛛。 巨人岛艾尔巴夫篇终于迎来真正的高潮,贾巴的加入让我们见识到天龙人那诡异的不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