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经历了一生的起伏与变化,亲历了近现代中国许多关键的历史事件,是一位典型的悲剧人物。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毛泽东主席与周恩来总理决定改变溥仪的命运,这位昔日的皇帝才发生了彻底的心态转变,愿意甘心做一位普通的中国公民。
从溥仪被苏联移交到中国直到去世,他的生活已经持续了整整17年,在这段时间里,溥仪履行着自己作为新中国公民的责任,始终在进行自我思想的改造。这段岁月里,溥仪的命运与毛主席和周总理紧密相连。
1962年春节那天,毛主席特地在颐年堂举行了一场家宴,邀请了程潜、王孝范、章士钊和仇鳌等四位知名人物。大约在上午8点,几位名流陆续到场,而毛主席早早地在场迎接他们。他微笑着说道:“今天叫你们过来,是为了陪一位特别的客人。”
章士钊有些困惑,他环顾四周,想找出这位“特别的客人”,但并没有看到任何人,便好奇地询问:“主席,您说的客人是谁呢?” 毛主席笑着回答:“今天这位客人可不简单,我先透露一点,他曾经可是你们几位的顶头上司!”
众人都露出惊讶的表情,不久后,一位消瘦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大家并不认识这位来者,甚至毛主席也是第一次见到他。不过,毛主席却亲切地上前与他握手,随后邀请他入座。毛主席转头对大家介绍道:“你们肯定不认识他吧?他就是宣统皇帝,曾经我们大家都要听从他的命令,算是我们以前的‘顶头上司’!”
话音刚落,溥仪缓缓站起,做了个礼,谦逊地介绍自己。那时的溥仪已经不再是昔日的威严皇帝,经过思想改造的他,温和且亲切。毛主席看到溥仪有些拘谨,便安慰道:“不必这么客气,这些人都是我的老朋友,今天的主角不是他们,而是你。”
面对坐在一旁的溥仪,章士钊感到有些尴尬。曾经在溥仪担任伪满洲国皇帝时,章士钊曾在报纸上发表过批评文章。然而此刻的溥仪,早已不再拥有皇帝的架子,他已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了改造,成为了一位普通的公民。
由于当时正是困难时期,桌上的菜品也并非溥仪所熟悉的满汉全席。只有几道湘菜,旁边还放着一盘辣椒和豆豉,外加白米饭和馒头。溥仪扫了一眼桌上的菜肴,并没有看到他曾经喜爱的燕窝和鱼翅。当他的目光停留在那盘辣椒上时,毛主席笑着解释:“我们湖南人喜欢吃辣椒,没辣椒就吃不惯饭,所以我们走到哪,辣椒的味道都会跟着。”
毛主席不确定溥仪能否接受辣味,便小心地夹了一块青辣椒放进溥仪的碗里。溥仪马上将辣椒送入口中,毛主席期待地问:“味道如何?” 经过一番品尝,溥仪已满头大汗,显然是辣椒让他有些受不了,尽管如此,他还是连忙表示菜肴非常好。
毛主席笑着说:“看,溥仪已经有点儿北方人的辣味了。” 随后,他指着程潜和仇鳌说道:“这两位可是最辣的人,他们可是一直不安分,总想着反叛,闹了个辛亥革命,把你赶下了皇位。”
毛主席的话引得在场所有人都哈哈大笑,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笑声中,毛主席还关心地问溥仪的婚姻情况。得知溥仪还未成家后,毛主席便安慰道:“别急,找一个合适的就行。”他又语重心长地说:“一定要找个合适的,不要着急。”
溥仪感动于毛主席的关心,连声道谢。家宴结束时,毛主席邀请溥仪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大家站好后,毛主席小心地将溥仪拉到身边,并低声说:“咱们得来一张合影。”在摄影师的镜头下,毛主席与溥仪并肩而立,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章士钊打趣道:“这就是开国领袖和末代皇帝的合影。”
毛主席不仅关心溥仪,还非常关心溥仪的家人,尤其是皇族成员的生活。溥仪的叔叔载涛便曾受到毛主席的关怀。1950年8月,已经年过六旬的载涛收到了一封毛主席亲自签署的任命书。毛主席特别安排载涛进入中央军委炮兵司令部,担任马政局军事顾问,级别为十三级。
在任职期间,载涛不仅领取200元的月薪,还能得到50元的车马费补贴,成为了国家级干部。载涛没想到自己能在新中国成为干部,且能享有如此优厚的待遇,这让他既感到惊讶又十分感激,于是写了一封感谢信给毛主席。
1964年正月初一,毛主席召开了一场谈话会,并特别交代章士钊:“你们一定要与宣统皇帝保持团结。”谈到溥仪的工资时,毛主席语气更加坚定,并表示自己会提供稿费来帮助溥仪,也会帮助载涛。
会后,毛主席批准了两项稿费拨付申请。尽管溥仪有些不好意思,但在章士钊的坚持下,他感激地接受了毛主席的帮助。而载涛收到稿费后,再次写信感谢毛主席,并为毛主席的关怀感动得泪流满面。
溥仪的床头始终摆放着他与毛主席的合影,无论他住在哪里,这张合影都被他当作宝贵的纪念,放在最显眼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