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赵(304年~329年),又称汉赵,属于十六国时期的列国之一。它是由西晋末期的匈奴贵族刘渊所建立的割据政权。初创汉赵时,刘渊并未能迅速吞并西晋。然而,随着刘渊的第三子刘聪的登基,西晋王朝的历史才宣告终结。因此,在汉赵的几位帝王中,刘聪的名字无疑是最为人们熟知的。
一
刘聪是汉光文帝刘渊的第四子,母亲是张夫人。自幼聪慧好学,文武双全。西晋爆发八王之乱后,刘聪投奔了当时的晋朝权臣司马颖,并被任命为右积弩将军。304年,司马颖任命刘渊为北单于,刘聪则被立为右贤王,并随父亲返回匈奴五部,为司马颖带来援军。
然而,刘渊并不甘心仅仅作为一名附庸,他迅速返回五部后便自称大单于,而刘聪则被改封为鹿蠡王。刘渊集结力量,宣布自立为汉王,建立了汉赵政权。随后,他任命刘聪为抚军将军,开始频繁进行军事行动。刘聪凭借其在多次战斗中的出色表现,积累了大量的声望,这为他日后通过弑兄登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元熙五年(308年),刘聪被派遣至南方的太行山驻守。同年,刘渊即位称帝,刘聪升任为车骑大将军。不久后,他被封为楚王,并带领王弥、石勒等将领共同进攻壶关,成功击败了西晋将领施融与曹超,攻破了屯留和长子,迫使上党太守庞淳归顺。
几个月后,刘聪再次带兵攻打洛阳,并击败了西晋的平北将军曹武,直抵宜阳。然而,在第二次进攻洛阳时,司马越趁刘聪到嵩山祭祀之际,派兵突袭留守的汉赵军,杀害了将军呼延朗。尽管刘聪一度不愿撤兵,但刘渊听从了大臣鲜于修之的建议,命令刘聪撤退,刘聪这才结束进攻,带兵回撤。
二
回到平阳后,刘聪被任命为大司徒。310年,刘渊因病将大司马、大单于的职务交给刘聪,三人(刘聪、刘欢乐、刘洋)共掌尚书事务。虽然刘聪未能从父亲刘渊手中继承皇位,但在前赵政权中,他的权力几乎已经达到了极点。
不久后,刘渊去世,太子刘和继位。刘和即位后,由于过度依赖身边的权臣,导致了与刘聪的矛盾激化。为了重新掌握大权,刘和决定除掉掌握重兵的刘聪。面对即将来临的威胁,刘聪决定奋起反击。在这场权力争夺战中,刘聪带领军队从西明门发起进攻,成功闯入皇宫,并在光极殿西室杀害了刘和。弑兄后,刘聪正式登基为帝。
值得一提的是,刘聪当时还有一个嫡兄刘恭尚在人世。由于自己“越次而立”,刘聪对刘恭充满忌惮。趁刘恭熟睡之际,刘聪派人破墙暗杀了他,彻底消除了这一威胁。
刘聪即位后不久,便派遣刘曜、王弥与其子河内王刘粲等率军进攻洛阳,并与石勒会师,在渑池战胜西晋将领裴邈。第二年,汉赵大军攻入洛阳,将西晋宫中的宫人和珍宝一并掠夺,并屠杀了三万余名西晋官员及宗室成员。
晋怀帝和羊皇后也被俘虏并送往平阳。刘聪下令大赦百姓,改元嘉平,并将晋怀帝封为特进、左光禄大夫、平阿公。嘉平三年(313年)正月,刘聪在一次宴会上命令晋怀帝穿青衣为其斟酒,看到这一情景,晋朝的旧臣庾珉和王俊愤怒不已,悲愤之情溢于言表,甚至在宴席中哭泣,令刘聪极为厌恶。为此,刘聪下令处决了晋怀帝、庾珉及十余名晋朝旧臣。
三
晋怀帝被杀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晋朝的皇太子司马邺即位称帝,即为晋愍帝。对此,刘聪并未放松警惕,继续派遣大军进攻西晋。建兴四年(316年)11月,晋愍帝选择向汉赵投降。最终,建兴五年(317年)12月20日(318年2月7日),刘聪命令在平阳将晋愍帝处决,晋愍帝年仅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