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9月,八届十中全会在北京如期召开。在这次重要的会议上,出现了一位特别的身影——曾经享有盛名的战斗英雄、前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邓华。
回溯到1959年10月,邓华因庐山会议的波动,被调任四川担任副省长,离开了他曾经服务多年的军队岗位。这一变动让他感到非常失落和迷茫。为了转移心情,他将自己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然而,不管是多么坚强的人,在经历如此剧烈的挫折后,内心的调整总是需要一段时间。
在这段低落的日子里,邓华的心情一直无法平复。他作息紊乱,食欲减退,身形也逐渐消瘦,最终体重下降至不到100斤。这个曾经英勇的战士,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身心双重打击。然而,毛主席和党中央并没有忘记他这个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将领。在那一年,邓华接到了一项通知:前往北京参加八届十中全会。
尽管如此,距庐山会议的结束,才刚刚过去不到三年,邓华的身份依旧非常敏感。许多以前的老战友和同僚为了避免陷入麻烦,纷纷避免与他接触。当邓华抵达北京时,他也感受到了周围的冷漠。为了不再给别人带来麻烦,他也选择了保持沉默,不与人交谈。
邓华内心的苦闷并没有因此而得到缓解。他注意到,那些曾经一同浴血奋战的老战友,尤其是四野的同袍们,现在都变得陌生,仿佛与他相隔了千里。忆起过去的战斗岁月,如今却面临如此冷落,邓华的心情愈发沉重。
会议按照计划开始了。这一天,邓华早早用过餐,来到了会场,找了个角落坐下。他扫视了一下会场,逐渐有了些许熟悉的面孔。正当他注视着周围时,目光不自觉地与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对视了一下。邓华急忙移开了目光,开始低头翻阅资料。过了一会儿,突然有人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邓华抬头一看,竟然是刘亚楼。邓华内心百感交集。在这段日子里,没有人主动过来与他说话,尤其是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的四野老战友,几乎没人愿意与他有太多接触。没想到,刘亚楼却毫不犹豫地走到他身边,主动和他打招呼。刘亚楼紧握邓华的手,关切地问:“老邓,你怎么瘦成这样了?那点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别太放在心上。”
邓华听后,眼中的泪水几乎要忍不住涌出,所有的委屈瞬间涌上心头,心情的复杂让他几乎无法言语,只能紧紧地握住刘亚楼的手。虽然会场的会议很快就开始了,刘亚楼并没有再与他多说话,而是匆忙去参加会议,但那一刻刘亚楼的关心与温暖却深深地烙印在了邓华的心里。
晚上,邓华依然独自一人,匆匆吃过晚餐后,便返回房间看资料。这时,突然有人敲门。邓华打开门,看到是刘亚楼。他急忙把刘亚楼请进房间,低声告诫他,最好避免接触,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然而,刘亚楼却笑着说:“我就是正大光明来看望你,哪里有什么错呢?”
刘亚楼告诉邓华,自己在前些日子一直在转移部队,直到昨晚才赶回来。他知道邓华来到北京,也一直没有找时间过来看他。邓华感慨万分,表示已经很感谢刘亚楼能够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看望他。刘亚楼安慰他说,时间会证明一切,党中央和毛主席决定让他参加这次会议,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未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刘亚楼鼓励邓华要坚强,并坚信公正的结论终将到来。
邓华感激地回应,承诺自己一定会坚持下去,等待最终的公正裁决。直到晚上十点多,刘亚楼才告辞离开。看着他下楼的身影,邓华的眼中不禁有些湿润。
事实上,在庐山会议的后期,邓华已经受到了牵连,并面临批判。在那时,许多人已开始远离他。此时,刘亚楼是唯一主动接近并与他保持联系的人。他看到了邓华的苦闷,便毫不犹豫地约他聊天,陪他在庐山的山间散步,开导他要放宽心,不必把一时的困境看得太重。两人还一同在庐山合影留念。可以说,刘亚楼对邓华的深情厚谊和支持,邓华一直铭刻在心。
不幸的是,刘亚楼在两年后去世了。邓华深深怀念这位重情重义的老战友,也一直感激他在自己最困难时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尽管刘亚楼已不在人世,但邓华对他的感激与思念,永远埋藏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