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中提到:“地球上的文明古国有四,中国、埃及、印度、小亚细亚是也。”后来,经过中国学者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小亚细亚的概念逐渐被确立为古巴比伦的遗址。随着岁月的流逝,古巴比伦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今天尚存的印度与埃及,也与古代文明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现如今,只有中国依然被认定为文明古国之一。
英国著名学者马丁·雅克曾在复旦大学担任中国研究院的客座教授,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和埃及至今仍存在,为什么我们只承认中国是文明古国?”这个问题引发了广泛讨论,也让我们对“文明古国”的定义有了新的认识。
这四大古国之所以被称为“古国”,并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历史悠久,而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原始文明孕育了后来的许多派生文明,推动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可以说,这四个古国是全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早期文明的摇篮。
众所周知,早期的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比如,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就诞生于两河流域,而古巴比伦正位于其中。原因在于大河流域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水源丰富,不仅适合早期人类的生存,而且广阔的平原有助于农业的生产与发展,成就了繁荣的文明。
古巴比伦的王国位于幼发拉底河中游,公元前18世纪,在汉谟拉比的领导下,古巴比伦不断扩展疆域,成为两河流域强大的帝国。为了维护奴隶制的统治,汉谟拉比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它不仅是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巴比伦王国最著名的遗迹之一,就是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相传,古巴比伦的国王深爱着一位美丽的王后。由于王后常常因思念家乡的美丽景色而感到忧郁,国王便倾尽国力,建造了一座华丽的空中花园,来安慰她的心情。然而,尽管这个王国一度强盛,最终还是未能避免灭亡的命运。关于古巴比伦的衰亡,学者们众说纷纭,但普遍认为,王国的腐败与暴政最终导致了它的灭亡。
在2009年出版的《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与西方世界的衰落》一书中,马丁·雅克指出,今天的印度和埃及之所以无法被视为“古国”,正是因为它们早已失去了曾经的辉煌文明。那么,古印度与古埃及与现代的印度和埃及到底有何不同呢?
古印度其实并非一个统一的国家,它是由成千上万的城邦组成,这些城邦通过联盟或吞并不断地融合与发展。它包括了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以及孟加拉等国。1922年,考古学家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现了古印度文明的遗址,揭示了古印度早在青铜时代就已拥有了先进的城市文明。例如,摩亨佐·达罗城的街道宽阔整齐,排水系统也非常完善。
古印度文明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就是严格的种姓制度。《吠舍》中记载,梵天用口创造了婆罗门,用手创造了刹帝利,用双腿创造了吠舍,用双脚创造了首陀罗,从而形成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各个等级之间的人员不能通婚,且每个等级的职责和地位都由出生决定,几乎无法改变。除此之外,古印度留下了许多文化传统至今仍为人们所传承,例如瑜伽,最初是印度佛教徒的修行法门,如今已成为一种广泛的健身运动,影响全球。
然而,古印度的历史是一部被不断侵略的历史。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先后遭受了希腊人、安息人和波斯人的侵略,其文明也逐渐衰退。直到18世纪,印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古印度的传统文化和文明彻底消失。今天的印度早已遗忘了它曾经的辉煌,虽然种姓制度仍在流传,但它如何能够被称为文明古国呢?
至于古埃及,它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堪称四大文明古国中最为先进的一个。当中国的夏朝仍在发展时,埃及的金字塔已屹立了几百年。古埃及不仅拥有完整的文字和政治体系,还在数学、医学和科学等多个领域影响了后世。古埃及有句话说:“我们不能说埃及的历史悠久,而是有了古埃及,才有了历史。”然而,古埃及的消亡与外部侵略密不可分。古埃及曾七度被外族征服,尤其是在阿拉伯人入侵后,埃及的文明逐渐被伊斯兰文化所取代,原本辉煌的文明也在多次征服中逐渐消散。如今,埃及已不再是曾经的那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明古国。
与印度和埃及的衰败不同,中国至今依然被认为是文明古国之一,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始终保持着许多古老的传统文化。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许多理念至今仍对人民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比如《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体现了中华民族低调谦虚的人生态度,而端午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至今依然是民众的重要节庆,持续流传。
尽管中国历史上也曾遭遇外敌入侵和政权更替,但中国的文化体系始终没有改变。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时间里没有断裂,这也是当今中国仍被称为文明古国的重要原因。
中华文明能够延续至今的原因之一,便是大一统王朝的建立。秦始皇虽然在位时间短暂,但他的统一六国的伟大功绩对中华民族的领土完整与文化延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奴隶制的消亡,国家逐渐走向了更加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避免了分裂和文化的消失。
中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也为文明的延续提供了支持。中国的地形复杂多变,内陆无太多自然障碍,外部则因西部的高原和山脉以及东南的太平洋而与外界隔绝。在其他古国经历战争和文化入侵时,中国能够依靠自身地理条件保持独立。
最后,中华文化的博采众长也为文明的延续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不仅保持了自身文化的独立性,还能借鉴外来文化并融入其中。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便逐渐转化为禅宗,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同时,传统儒学与佛教的结合,衍生出了新的哲学思潮,推动了文化的进一步繁荣。
正因为这些独特的优势,中华文明才能屹立于世,并一代代传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