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一旦下定决心要“鱼死网破”,结果却果真如他所愿,演变为“鱼死网破”:不仅鱼儿丧生,连那张网也裂开了。
然而,李世民若是说出“鱼死网破”,发生的结果却可能是网毁了,而鱼却安然无恙。两者之间的区别显而易见,根本在于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李渊是父亲,而李世民则是他的儿子。
可想而知,李渊作为父亲,拥有众多的儿子,总共多达二十余位。如果李世民被处死,李渊还有许多其他的选择可以安排。李世民深谙此理,因此,在玄武门之变那历史性的瞬间,他毫不犹豫地铲除了他的哥哥李建成与弟弟李元吉。
此时,李渊的处境变得颇为尴尬。虽然他有二十多个儿子,但是除了那些死于早夭的、年幼的,或者尚未出生的孩子(值得一提的是,李渊在退位成为太上皇之后,竟然还生了几个儿子),真正成年的儿子就只剩下三个,分别是建成、元吉和李世民。而今,已近花甲之年的李渊,仅剩李世民一位成年儿子可依靠。他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从那些十几岁、几岁的幼童中寻找一个可培养的储君。更何况,如果没有成年儿子的协助,李渊如何能有能力去维持这刚成立的大唐帝国呢?
倘若李渊真去除掉李世民这条“鱼”,那么他就把整个大唐帝国置于一个不可知的危险境地。而李渊本人,作为这个帝国的一员,身处如此困境,自然也难以置身事外。若大唐出事,他与妻儿、门徒和朋友、乃至远亲近戚,皆难以全身而退。杀掉李世民这条鱼,归根结底就是在撕裂他自己所编织的那张网。这是一个简单而明了的道理。
李世民正是抓住了这个道理,坚信自己的父亲不敢对他下手,才敢冒险发动玄武门之变。即使在李渊杀掉李建成与李元吉后愤怒难平,纵然他不去考虑继承人和国家安危的种种问题,执意要将李世民斩于首级,李世民也敢迎战,接受这个“鱼死网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