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作为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的人生经历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历史剧。1945年,随着二战的结束,他被苏联红军俘获,随后便被拘押。1950年7月,溥仪被引渡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中度过了一段时间的囚禁。到了1959年底,他获准特赦,成为了第一批得到特赦的战犯之一。
获得特赦之后,溥仪被赋予了文史专员的角色,负责收集和整理晚清及北洋军阀时期的重要史料。这一新职位使他能够深入研究自己曾经生活的时代。他感慨万千地表示:“这是我一生中最自由、最幸福的时光。”并自豪地称:“我溥仪能在世上存活,是由于国家的宽大政策!更是因为我愿意低头认罪……想想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末代皇帝能善终的又有几人?”
确实,历史上能善终的末代皇帝屈指可数,崇祯皇帝的悲剧便是最典型的例子。经历了袁世凯、日本侵略者和苏联红军的政治风波,溥仪却能安享晚年,这无疑是一种幸运的象征。
李以劻,一位曾与溥仪共事的同事,曾回忆起溥仪写字的风采,他的楷书如同小篆般秀丽,每年都会写下数十本笔记。此外,溥仪还能流利地讲英语,与人交往时总显得和蔼而诚恳。在清朝遗老遗少的面前,每当他们跪拜致敬时,溥仪常常严肃地说:“过去的溥仪已经死去,如今的溥仪是一个全新的人!”可见他对于过去的彻底告别,毫无留恋之情。
在成为文史专员不久后,溥仪的工作内容逐渐繁重。他不仅负责审核来自各省关于清末和北洋、伪满文史资料的超过一百万字的文件,还开始整理自己的自传《我的前半生》。在书中,他毫无保留地写下了清宫秘史,包括慈禧太后掌权期间的国事、宫内权力斗争、父亲载沣担任摄政王时的权谋手段,以及逊位后在小朝廷中的活动和随后被捕的历程。他的传记是以在抚顺时的“罪史”为基础,召集了二弟、妹妹和姐夫等人共同研究,最终由他亲弟弟溥杰执笔加工形成初稿,经过老舍等作家的润色,最终得以出版。
《我的前半生》的出版引发了轰动效应,不仅成为了畅销书,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广受欢迎。
溥仪去世前,并未停止对人生的追求,他又结了一次婚。这段婚姻背后有一段动人的故事。特赦后的溥仪曾接受过国家主席的接见,主席特意邀请他共进午餐,席间询问他的家庭情况。溥仪提到,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婉容已经去世,而第二任妻子则已改嫁。主席叮嘱他在重组家庭时要谨慎考虑。
在1961年10月,为了帮助文史专员重建家庭的需要,国总理提出了三条原则:
首先,对于在海外的家属要争取接回;
其次,对于在国内已离婚但未再婚的,积极争取复婚;
最后,对于不符合以上条件的可以找对象重组家庭。
听到这番话,溥仪的心中感到无比欣慰。不久后,他通过介绍与朝阳区医院的护士李淑贤相识,两人在1962年于南河沿招待所举行了婚礼。
李淑贤出生于1924年9月,而溥仪则是在1906年2月,两人之间的年龄差距达到18岁。以下这组珍贵的老照片记录了溥仪晚年的生活状态,令人感慨不已。
在一张老照片中,溥仪正在文史专员的办公室认真校对稿件。1962年,刚刚携手新婚的溥仪与李淑贤与客人们聚在一起,溥仪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而在另一张照片中,时光已至1964年3月30日,溥仪夫妇正在杭州都锦生丝织厂参观,展现出他们的幸福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