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纪初期,蒙古的崛起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1200年,铁木真联合王汗征服了泰亦赤兀部;1201年,扎木合发起进攻,然而却失败于铁木真;到了1202年,铁木真灭掉了塔塔儿部,并与王汗联手击败了乃蛮、蔑儿乞和札木合组成的联合军;1204年,铁木真战胜了王汗,吞并了克烈部;同年,他展开西征,摧毁了乃蛮部,至1206年,乃蛮部彻底消失;1207年,铁木真收降了林中百姓,从而彻底统一了漠北高原。
在1200年到1207年这段时间里,如果金国、西夏或西辽等周边国家能派兵干预草原,可能会对铁木真的统一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改变亚欧大陆的历史。那么,漠北周边的国家当时到底在做什么呢?
首先来看金国。金章宗是当时金国的皇帝,他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君主,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内政改革,培养女真猛安谋克户与汉人通婚,极大推动了民族融合,缓解了北方民族间的矛盾。他还大力发展经济,使得金国人口达到了5600万,史称金章宗时期的“宇内小康”。
然而,随着金章宗晚期的到来,金国开始显现出衰退的迹象。一个重要原因便是黄河的泛滥。自北宋末期黄河改道以来,金国一直面临这一棘手的自然灾害。金国的每一位皇帝都试图治理黄河,但效果始终不显著。金章宗后期,黄河多次决堤,泛滥成灾,导致北方的农业生产力严重受损,而要大规模治理黄河又需要大量的人力与财力,这加剧了金国财政的危机。
与此同时,南宋也察觉到了金国因黄河泛滥而衰退的迹象,于是开始有了北伐的打算。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的那一年,南宋权臣韩侂胄发动了开禧北伐,宋军一路攻向淮北,金国此时已无法顾及草原的局势,只能全力应对南宋的北伐。直到1208年,金国才击败南宋,并通过“嘉定和议”与南宋达成和平协议,南宋为金国增加了岁币。
因此,金国错过了干预铁木真崛起的最佳时机。事实上,在铁木真崛起之前,金国曾多次出兵漠北,拉拢小部落,并打击强大的部落。1195年和1198年,金国曾两度出兵草原,重创塔塔儿部等部落,而铁木真和王汗也曾与金国合作作战,并被册封为王侯。此后,为了避免金国的干涉,铁木真每年向金国进贡,直到金章宗去世才停止。
然而,铁木真并非无敌可胜。在1203年,他与王汗发生冲突,结果惨遭败北,撤退时队伍极为零散,伤亡惨重,从而导致铁木真不得不迁移至合勒合河,而其随行的部队从最初的数万减少到仅有2600人,最终在班朱尼河时,仅剩19人。假如此时金国出兵进攻铁木真,或许亚欧历史将发生巨大的改变。
然而,1203年,金国的重心并不在草原上,而是在防备南宋的北伐战争。为了防范宋朝的进攻,金国加强了边防,增加了粮草储备,甚至还禁止了襄阳的商品交易。与此同时,南宋也加强了北伐的准备工作。这一时期,金国的注意力完全被南宋所吸引,无法分心去干预草原局势。
再来看看西夏。西夏原本与金国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西夏的政策长期依赖金国。草原上的盟友克烈部在1203年被蒙古吞并,而王汗的儿子桑昆逃入了西夏。铁木真在征服乃蛮部后,许多乃蛮部的贵族也逃到了西夏境内,为蒙古后来的侵略西夏埋下了隐患。
到了1207年,蒙古军队追击乃蛮部,侵入了西夏境内,但此时的西夏已经腐化,根本没有能力抵抗蒙古的侵略。蒙古军队撤退后,西夏的国君和百姓过度庆祝,甚至将兴庆府改名为“中兴府”。然而,这并不是西夏的复兴,而是灭亡的开始。1209年,蒙古开始有针对性地入侵西夏,并且西夏派遣使者请求金国援助。但金章宗已经去世,新即位的卫绍王并没有派遣援兵。西夏最终被迫向蒙古称臣并纳贡。随着蒙古的进攻,西夏在西线对金国发动进攻,导致金国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多年的战争使西夏元气大伤,最终在蒙古的侵略下灭亡。
再谈西辽。西辽自耶律大石在西域称霸后,已经在西域稳固了几十年。然而,由于契丹人势力有限,西辽始终未能建立中央集权,境内只有四个附属国——高昌回鹘、东喀喇汗、西喀喇汗和花剌子模。西辽的首都虎思斡耳朵也仅是东喀喇汗王国的首都八剌沙衮城外的一个营地。
到了12世纪末,西辽的统治已逐渐动摇,花剌子模逐渐脱离了西辽的控制,并开始侵蚀西辽的土地。1198年,西辽与古尔王朝爆发激烈战争,西辽损失了1.2万人,严重削弱了契丹人力量。1203年,铁木真正在与王汗激战,而西辽又卷入了与花剌子模和古尔王朝的战争。西辽虽最终击败了古尔王朝,但自身元气大伤,而花剌子模趁机攻占了河中地区,并开始扩张。
随着1206年花剌子模攻占布哈拉,西辽的控制力逐渐丧失。1209年,高昌回鹘投降蒙古,西辽的疆域迅速萎缩。1210年,花剌子模对西辽发动大规模进攻,西辽遭遇惨败,最终霸权崩塌。1211年,西辽的葛逻禄投降蒙古,而东喀喇汗也发动反叛但被镇压,西辽几乎崩溃,名存实亡。
因此,西辽的敌人基本都来自西方,它忙于应对塞尔柱、花剌子模和古尔王朝等战争,无法顾及东部草原的局势。此时,蒙古崛起,西辽已经濒临崩溃。
综上所述,蒙古崛起时,周围的金、西夏和西辽都已陷入衰退,并忙于应对各自的战争困境,无法干预草原局势。这为铁木真的统一草原提供了一个极其有利的国际环境。《孟子》有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当时蒙古无论在天时、地利还是人和方面都具备了巨大的优势,铁木真自然能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