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亡国之君往往被标记为昏庸无能的君主或是残暴的统治者,很少会认为他们是明智之君。然而,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确实存在一些所谓的“亡国明君”。这些统治者在位期间,努力治国理政,若非生在乱世,他们本可成为守成之主。唐朝的唐昭宗与明朝的崇祯帝便是这样的例子。在金朝末期,同样涌现了一位英明的“亡国之君”,他到底是谁呢?
一、动荡中的君主
这位君主便是金哀宗完颜守绪,诞生于1198年,父亲是金宣宗完颜珣。按照家族世系,完颜守绪原本没有机会继位为皇帝,因为在他的出生时,皇位的继承者正是他的叔父金章宗。在金章宗去世后,皇位由他的叔祖父完颜永济接任。然而在1213年,大将胡沙虎发动政变,推翻了完颜永济,拥立完颜守绪的父亲完颜珣登基为皇。
尽管如此,完颜守绪的皇位之路依然坎坷。他在金朝皇族中排行第三,且不是嫡长子。金宣宗的首位太子长子完颜守忠虽是合法继承者,却于1215年正月早逝。接着,金宣宗立了仅有两岁的完颜铿为皇太孙,但这位孩子也不久后夭折。在经过深入考量后,金宣宗最终决定越过他的次子完颜守纯,选立完颜守绪为太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1224年1月,完颜守绪成功挫败了诸种阴谋,皇位终于属于了他。
二、励志治国
此时的金朝已濒临崩溃,面临着内外的双重危机,外有蒙古、南宋、西夏三股势力的虎视眈眈,内部则是红袄军起义闹得如火如荼。金哀宗并未选择消极应对,而是下定决心要扭转这种险恶局面。刚刚登基不久,金哀宗就发布命令,鼓励百姓直言不讳。有一位人士在朝门外放声哭闹,言辞之间充满悲观:“我笑,是因为朝廷无能;我哭,是为金国即将灭亡。”这番言论引起众人一阵哗然,呼吁对其处以死刑。
然而,完颜守绪却显示出宽广的胸怀,他说:“对于那些为了直言而冒犯的百姓,我绝不加以追罚。”他不仅没有杀掉这个人,反而借此机会开启了言路,鼓励民众发声。接着,金哀宗对朝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大量任用廉洁干练的能臣和将领,其中最为人所知的便是完颜陈和尚。同时,他果断停止了与南宋和西夏的战争,并在与蒙古军队的战争中取得了一些局部胜利,展现出振兴金朝的决心与能力。
三、亡国之君的悲剧
尽管完颜守绪与西夏达成了短暂的和平,但此时的西夏已资不抵债,面临灭亡的境地。金哀宗始终希望能与南宋结成联盟,但这一愿望遭到了南宋的拒绝。而南宋不仅没有与金朝合作,反而联合蒙古,对金朝进行了猛烈进攻。尽管金哀宗努力治理国家,但金朝此时已是国力衰微,与强大的蒙古势力根本无法抗衡。到了1232年1月,金、蒙古两国在钧州的三峰山展开了一场决战,结果金军主力几乎全军覆没。
此后,蒙古大军开始围攻汴梁城,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围困,金朝的抵抗渐渐到了崩溃的边缘。金哀宗不得不逃往归德、蔡州。然而,南宋此时也响应了蒙古的号召,派兵加入了围攻蔡州的行列。经过三个月的围困,蔡州的粮食告罄,面对国将不国的现实,金哀宗不愿成为亡国之君,于是选择将王位托付给宗室完颜承麟。最终当天,宋蒙联军攻破了城池,金哀宗选择了以自缢结束自己的生命。元朝的历史评价中提到:“在国君死而国破之际,哀宗无愧于心。”
参考资料:《金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