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国故城坐落于滕州市区西南方向约5公里处,目前归属于滕州市的姜屯镇滕城村。滕国作为周朝时期封建的小型侯国,面积大致为五十里见方,首位国君为周武王姬发的第十四个弟弟姬绣,尊称为滕叔绣。在七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滕国经历了23位国君,最终在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被宋国所灭,结束了它的历史篇章。
尽管滕国规模不大,但在春秋与战国的动荡时期,它不仅未被强国吞并,还被各国视为“善国”,在苏河上诸多诸侯国中格外突出,这实在是历史上的一大奇迹。滕国因其著名的国君滕文公而更为人熟知,传说中他曾在成为世子时路过宋国的都城彭城,并多次向孟子请教治国之道。孟子曾表示:“今日的滕国,虽是小国,却可以通过补短板而成就善国的小规模,再次繁荣五十里之地。”
由于国力相对较弱,滕国的都城规模也相对较小。现今的姜屯镇分为东滕城村和西滕城村,就是滕国故城的遗址所在。滕国故城有着两道城墙,史书记载显示,“滕城周长二十里,内有子城”。外城地形略呈方形,考古学的研究表明其实际周长仅为5公里。而内城,又被称为子城,形状同样近似方形,虽标称有10里之广,考古资料却发现其实际周长不足3公里。
如今的内城正好位于现时东滕城村的地带,内城的东北角矗立着一座高台,被称为文公台,这座高台是为了追随周文王筑灵台之风而修建的,旨在给百姓带来欢乐。明朝万历年间,该台上还修建了真武庙。庙的左侧和右侧墙面上刻有清代朱榜秀才魏积查所作的楹联:“古迹近荆流,曾向高台怀世子;遗封原叔绣,莫将飞阁误滕王”,以纪念滕国的历史与文化。高台往东则有文昌阁、吕祖阁、功德祠、休息祠等古建筑群,因此这个地方通常被称为“滕城庙”。
进入故都遗址景区,游客会发现多座佛像景观。1992年,滕县对文公台及台上的庙宇进行了修缮,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滕国故城的开放景区,门票仅需10元。在文公台上,供奉着滕文公的塑像,以及一些从附近出土的精美石刻作品。从台上向北望去,依然可以看到内城残存的夯土城墙,高度也仅有一米多。此次前往滕国故城遗址,恰遇雨天,未能使用无人机进行航拍。尽管如此,故城内外的双重城墙仍然有不少夯土的遗迹存留。(鲁70,第一批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11月27日)
本页文字、图片、视频均为“乌何有之乡大树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用于其他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