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8月,刘邓大军纵深穿越大别山,拉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帷幕。实际上,所有人都明白,刘邓大军挺进敌人心脏地带,实际上是孤军深入。此举不仅是为了牺牲自己,还为了牵制敌军的兵力,为其他部队的歼灭提供机会。
这一天,6纵16旅旅长尤太忠接到了一个命令,让他率部在汝河进行阻击。这令他怒火中烧。原本,16旅已经走在前方了,现在却要掉头返回,面对敌方三个师的围堵,而自己手下只有七个营的兵力。更令他心头火大的,是之前反攻鲁西南的战斗,像攻打羊山集等任务,都是16旅带头拼杀,损失相当惨重。此时再给他这么一个艰巨的任务,尤太忠心中感到无法平衡,也不知道如何向官兵交代。然而,这却是野战军的命令,不容置疑,必须执行。
因此,尽管心中满是不满,尤太忠依旧愤怒地对6纵政委杜义德吼道。杜义德理解尤太忠的难处,知道他内心充满了焦虑,觉得此时让他发泄出来也许会好一些,于是默默听着,不做回应。尤太忠作为刘邓大军的战将,深知上级赋予他这个重任,既是对他的信任,也是对他军事能力的肯定。愤怒发泄过后,他又向杜义德承诺,必定完成任务。
与此同时,尤太忠提出,必须让刘邓立即离开战场,因为战斗很快就会打响,这里已经成为一个危险之地。即便是硬要赶走,也得确保他们的安全离开。
这让杜义德陷入了两难境地。刘邓此刻一直随同6纵行动,而且大多数时候与16旅同行。他们也深知,尤太忠战术缜密,打仗有独特的见解,野战军机关也觉得跟着他们非常有安全感。但此时情况不同,刘邓必须离开这里。刘邓心里有些担心,认为如果汝河阻击战不能顺利展开,那么中原局、野战军机关、纵队机关很难脱身,这样的话,整个局势将更加危险。
于是,刘邓坚持守在指挥所,决定亲自督导16旅的阻击战。特别是刘伯承,坚决留在指挥部,说无论如何都不干扰尤太忠的指挥。面对劝阻,他没有动摇。
就在当天的下午,敌人的炮火一发接一发地落在了尤太忠的指挥所附近。这让尤太忠更加忧虑,他再次向政委杜义德提出,必须立刻让刘邓离开,否则他将拒绝执行任务。杜义德急忙想办法,经过一番劝说,最终劝动了刘邓,并亲自带他们撤离。
尤太忠从指挥所里走出来,送别刘伯承和邓小平。当他们离开时,尤太忠松了一口气,只要确保刘邓的安全,再大的牺牲也值得。但随即,他不禁为战场上的焦虑和部队的伤亡感到心头沉重,眼中涌上了泪水,心里五味杂陈。尤太忠不知道,刘邓走后,他还能否再见到两位首长。
这些年,尤太忠在刘邓麾下成长,进步飞快,成为野战军中的佼佼者,但此刻他心中却充满了不确定,心中无比沉重。正当此时,已经走远的刘伯承突然回头,快步走回来,紧紧握住尤太忠的手,郑重说道:“太忠同志,记住会和地点。”尤太忠知道,刘伯承一直关心16旅的安全,提醒他们完成任务后,务必迅速前往彭店集中。尤太忠整理了情绪,急忙答道:“首长,我记住了。”
刘伯承瞬间眼中闪现泪光,他再次狠狠握住尤太忠的手,转身准备离开。可他并没有走几步,又回头大声喊道:“彭店,彭店,千万不要忘了!”多年来,每当尤太忠回忆起这一幕时,眼泪总会不由自主地涌上眼眶。因为这一刻,刘伯承心中早已预感到16旅将会有巨大的牺牲,这不仅是生死托付,更是对他们的期望和关怀。
幸运的是,16旅全体官兵同仇敌忾,最终圆满完成了掩护中原局、野战军和纵队机关的任务。这场战斗持续了一整天一夜,16旅损失惨重,2000多名官兵英勇牺牲。许多连队和班长以上的指挥员已阵亡,剩下的战士寥寥无几。牺牲的战士们被简单包裹后就草草埋葬,连登记都没有,伤痛难以言表……
这时,刘邓正在焦急地等待着16旅的消息,甚至一夜未合眼。当他们看到尤太忠前来报到时,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无言的感动胜过任何语言,所有人都深知,这份不言而喻的情感,承载了无数的牺牲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