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复三年(公元903年)十月十四日,宿卫都指挥使朱友伦在左军军营中,正与一众门客们共享马球的乐趣。那一天,天高云淡,马球场上尽是马蹄声与欢笑声,众人纵马驰骋,气氛热烈,然而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朱友伦从高高的马背上失足摔下,众人急忙扑上去抢救,但最终未能挽回他的生命,朱友伦不幸身亡。消息迅速传到开封,朱温得知后,感到既痛心又愤怒,他的情绪暴怒至极,以致下令处决了七位朝中的重臣。这一切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呢?
一、朱温的侄子
朱友伦乃是朱温的亲侄子,他的父亲朱存是朱温的二哥。朱温原有三位兄弟,他排行第三,大哥朱全昱和二哥朱存都曾参加了黄巢起义。朱温和朱存是义军中的一员,奋勇参战,然而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朱存不幸战死沙场。朱存留下了两个儿子:长子朱友宁和次子朱友伦。朱友伦天资聪颖,早年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精通《论语》并且熟悉音律。朱温非常宠爱这些侄子,尤其是朱友伦,倾心培养,使他获得了许多重要职务,包括元从马军指挥使和右威武将军等。朱友伦不仅跟随朱温征战四方,屡次立下赫赫战功,还因深得朱温的信任,负责在唐昭宗被接回长安后,镇守并监视唐昭宗的动向。
二、宰相的权谋
朱温东归的决定实际上意味着他暂时放弃了对朝廷的绝对控制,而这个权力的空缺也给了宰相崔胤一个机会。尽管崔胤一度在朝廷内外饱受争议,但他忠诚于唐朝的立场毫无疑问。作为文官中的领袖,崔胤利用朱温东归的时机,逐渐打压了宦官势力的影响力,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权力基础。崔胤心知朱温的野心,意识到如果任其发展,将可能威胁到李唐的统治。为此,他提出了重建禁军的计划,准备加固唐朝的防线,防止任何变故的发生。崔胤被唐昭宗任命为判六军诸卫事,并且被授权将自己的家迁入左军,配备了十车帐幄器用。这样的权力配置,在唐朝历史上前所未有,极大增强了崔胤的兵权。为了防范可能的外敌,他开始大规模招兵买马,并拆毁城外的木浮图,以求利用铜铁制作兵器装备,强化军力。虽然朱温表面上表示同意,但他心里清楚,崔胤所做的一切都在削弱自己在朝中的影响力,甚至暗中指派汴州军人进入关中应募,以备不时之需。
三、朱温的愤怒
朱友伦的意外身亡在朱温眼中,绝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事故,而是一个更大的阴谋的开始。对于朱温来说,朱友伦不仅是自己的侄子,更是他控制朝廷、监视朝政的重要棋子。朱友伦被派驻长安,实际上是朱温紧握朝廷命脉的一环。朱友伦的突然死,让朱温怀疑背后有人图谋不轨,特别是崔胤,他认为自己早已成为崔胤等人眼中的眼中钉。于是,朱温将朱友伦的死视作了对自己权力的一次挑战,认为这一事件背后必定有崔胤的阴谋。从愤怒中失去理智的朱温,立即对所有参与马球活动的人展开清算,毫不留情地将他们全部处决。紧接着,朱温集结七万大军,挥师至河中,以此作为威胁,要求朝廷做出回应。
与此同时,朱温向唐昭宗上表控诉崔胤专权、祸国殃民,甚至称崔胤离间了君臣关系,并列举了多名崔胤的亲信党羽,包括刑部尚书兼京兆尹郑元规、六军副使陈班等人,要求严惩。唐昭宗深感恐惧,迫于压力只能勉强将崔胤等人贬职。但朱温仍旧不满意,他决心彻底铲除所有威胁,于是派遣侄子朱友谅带领大军前往长安,对长安周边展开围攻。朱友谅甚至亲自围攻开化坊,并将崔胤及其党羽一一斩杀,最终将唐昭宗的权力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唐昭宗此时已无反抗之力,完全成为朱温手中的傀儡。
参考资料:1.《旧唐书》;2.《旧五代史》;3.《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