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初,洪学智接任了总后勤部部长一职。这是一个极为沉重的责任,因为在那个时期,军队的后勤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建设几乎陷入停滞。叶剑英找洪学智谈话时,特别强调,希望他能在未来三到四年的时间内,彻底改变后勤工作现状,推动改革。因此,洪学智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他决定亲自下基层,了解部队的实际情况,并听取官兵们的真实声音。这天,他决定不提前通知任何人,便与秘书一同前往了位于北京郊外的一个仓库。
他特意选择不打招呼的方式,这一举动让整个过程显得更加低调。然而,令洪学智意外的是,这次没有事先告知的探访却让他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回程时,他脸上没有一丝笑容,内心充满了沉思与自责。
第二天一早,洪学智叫来了秘书,询问那位在仓库中与他发生冲突的老战士现在在哪里,并要求他尽快了解仓库方面如何处理此事,并向他汇报。秘书接到命令后,立刻致电相关部门,要求进行调查。
然而,当秘书将仓库准备对老兵进行处分的情况告知洪学智时,洪学智愤怒地表示不能接受这样的处理方式,指示秘书亲自去仓库沟通,并亲自将那位老兵接过来,他要与这位敢于直言的老兵再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谈。秘书感到十分困惑,因为他认为仓库的处理意见是恰当的,毕竟那位老兵竟然敢当面骂总后勤部长,按理说,这样的行为应该受到一定的惩罚。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呢?老兵为何会对洪学智进行口出恶言,而洪学智为何会对仓库的处分决定感到如此愤怒呢?要弄清楚这一切,我们得从头说起。
原来,当天下午洪学智抵达仓库后,秘书只通过大门口的电话通知总后司令部办公室,让他们告知仓库领导出来迎接。特意叮嘱不要透露洪学智的身份。仓库的领导接到通知后,立刻赶到,与洪学智一起在院子里转了一圈,查看了仓库、猪圈等设施,随后洪学智提出希望能够与一些官兵座谈。
其中,老兵也在座谈的人员之中。这个老兵在革命战争时期受过重伤,退役后却因家乡安置困难,决定留在部队负责养猪。他虽然知道来人是总后勤部的领导,但并未意识到坐在面前的竟然是洪学智部长。因此,他在发言时毫不顾忌,直接对着洪学智批评道,总部的领导很少亲自下基层检查,也根本不了解基层官兵的实际困难,许多人只顾自己当官,完全失去了对官兵的关心。
老兵还提到,仓库官兵的伙食一直没有改善,军装经常发不齐,或者发了也不合身,营房和库房更是年久失修,长期得不到解决。他激动地直言不讳,质问洪学智作为领导怎么能如此不称职,把责任推给了基层官兵,只顾自己吃饱,完全忽视了官兵们的艰难处境。周围的官兵们听不下去了,纷纷低声劝阻老兵,提醒他这是总部的领导,但老兵并没有停下,而是继续说出了自己心中的不满,直到情绪平复,才不再说话。
洪学智听后并没有生气,反而笑了笑,看着老兵说:“老班长,你骂得好,骂出了清醒,也骂出了一个老兵的勇敢。你提到的这些问题,我回去后会认真思考,如果不能解决,那我这个总后勤部长就不合格了。”
这一番话无意中暴露了洪学智的身份,顿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原来与他们座谈的竟然是刚刚上任的总后勤部长,开国上将洪学智。老兵也瞬间惊呆了,脸上露出了深深的愧疚和歉意,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洪学智并不在意,依旧耐心地听着其他人的发言。只是,大家一知道他的身份后,反而变得不敢再像之前那样直言不讳,而是纷纷开始恭维他。洪学智觉得这些话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便与座谈的人一一握手告别,悄然离去。
回程的路上,洪学智心情沉重,思绪万千,反复回想着老兵的话。他意识到,后勤工作的改进迫在眉睫,自己必须采取行动,推动真正的改革。回到办公室后,洪学智觉得自己可能没有妥善处理与老兵的沟通,也没有及时表达对老兵的感谢和关心,因此,他决定让秘书去调查事情的后续发展。
果不其然,仓库决定对老兵进行处分。洪学智得知后,立即制止了这一决定,亲自与老兵进行了深入的交谈,表明仓库的处理是不当的,并表示自己坚决不会同意。洪学智告诉老兵,今后他可以大胆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不必担心任何不公正的待遇,如果有什么困难,随时可以来找他,他会为老兵们争取权益,尤其是那些像他一样敢于直言、担当责任的老兵。
老兵听到洪学智的这些话后,眼泪止不住地流了出来。他知道,随着洪学智的到来,后勤工作的改革即将开始,军队的未来将会更加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