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的某一天,已经被疏散到桂林已逾一年的谭震林依旧愁眉紧锁。虽然身处这座风景如画的城市,他的压力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沉重了,身边也不再有警卫的严密看守,反而过得相对自由了一些。然而,他每天依然坚持阅读报纸,新闻中的一些消息却让他始终难以平静。他意识到,自己此刻无法为国家贡献任何力量,内心充满了焦虑和无力感,这使得他情绪愈加低落。
某天,一位陌生的同志悄悄来到谭震林身边,低声告诉他,邓子恢副主席特意派人来探望,并转达邓子恢的原话:毛主席非常关心你的情况,希望你能够先表个态。来人还进一步补充,邓子恢同志目前正在负责调查谭震林的相关事件,事情很快就会真相大白,组织将会给出公正的评价。他还希望谭震林能在桂林保重身体,保持信心,等待未来能够重新投入工作。
这些话语是谭震林自来到桂林以来,听到的最温暖、最感人的话。没想到,老战友邓子恢,虽然自己也处于困境,却依然没有忘记他,依旧如此关心他的安危。更令他感动的是,毛主席竟然还在惦记着自己,关心自己的处境,这让他心头涌上一股久违的暖流。
那么,邓子恢派人前来传话,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这一切还得从不久前的国庆节说起。当时,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自接见了邓子恢。在交谈中,毛主席直接问邓子恢,听说谭震林被俘并叛变一事,究竟是否属实。毛主席要求邓子恢去调查此事,如果事实证明谭震林是无辜的,就应当立即为他平反,并将其释放。
邓子恢毫不犹豫地对毛主席表示,他深信谭震林的忠诚与信仰,绝对不会做出叛变之事。于是,他立即着手开展调查,并承诺将结果及时报告毛主席。第二天,邓子恢就通过各种渠道将这一消息传达给了远在桂林的谭震林,并开始着手进行调查。最终,事实证明,关于谭震林的那些指控完全是无中生有,都是错误的。
邓子恢将调查结果迅速上报给毛主席,毛主席听后点了点头,表示非常满意。随后的几天里,毛主席与成都军区的将领们进行了座谈,并向他们透露了谭震林事件的真相。他特别强调,针对谭震林的批判是错误的,所有关于他的指控都是凭空捏造的。毛主席的明确表态让谭震林重新看到了希望。
当邓子恢得知毛主席的批示后,立刻把消息传达给了谭震林和广西省委。广西省委书记韦国清专门亲自到桂林看望了谭震林,并交代有关工作人员,要更加关心谭震林的生活情况。同时,韦国清还提到,谭震林应当开始关注一些文件,为将来的复职做好准备。就在这样关怀的氛围中,谭震林的心情逐渐好转,他也变得越来越感激邓子恢——这位曾经在闽西与自己并肩作战的老战友,在他最困难的时刻,给予了他巨大的支持与鼓励。
尽管邓子恢自己当时的处境并不乐观,仍未收到组织对自己问题的最终定论,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但他依然毫不犹豫地将关心谭震林的事情放在了首位,并且不辞辛苦地推动事情的解决。这样深厚的友情,谭震林永远都不会忘记。
事实上,邓子恢早在1970年就因身体多种基础病问题,回到了北京治疗。随着病情加重,邓子恢的身体日益虚弱,连简单的外出都变得异常困难。当时,由于保健待遇的中断,邓子恢的病情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疗。然而,尽管自己身体堪忧,邓子恢依然不忘他人的困境,努力为谭震林争取公正的待遇。解决了谭震林的组织认定问题后,邓子恢开始为其重返工作岗位的事情奔走。
为了加速谭震林的复职,邓子恢找到中组部的同志,希望他们尽早为谭震林安排工作。随后,中组部的同志安排了谭震林的女儿前来看望他,并悄悄告诉她,希望她转告父亲,鼓励他写封信给党中央和毛主席,表达自己想要工作的愿望,哪怕是做一些自我检讨也是可以的。
谭震林的女儿将中组部的意图传达给了父亲,最终,谭震林写了一封信给党中央和毛主席。毛主席看到信件后,迅速做出批示,决定让谭震林回到北京,并在党的十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重新开始工作。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谭震林并未能见到自己的老战友邓子恢最后一面。1972年底,邓子恢因病摔倒,不幸受伤,尽管周恩来总理亲自组织救治,但最终未能挽回他的生命。邓子恢于12月10日去世。谭震林得知消息后,和其他老同志一样,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未能亲自送别这位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成为他心中永远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