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岱斩杀魏延后,为什么他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个问题引发了许多讨论。马岱作为马超的从弟和副将,确实有一定的能力。西凉的马超,在五虎上将中赫赫有名,而他的从弟虽然名气不如马超,但也不是无能之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马岱就像是现代职场中的那类“得力的打工人”,老板喜欢,但却不总是能站在聚光灯下。
事实上,马岱虽是个配角,但斩杀魏延的事件却成为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可问题就在于,为什么他的高光时刻过后,反而没有获得应有的升迁与认可?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从职场角度来分析一下他所面临的境况。
在《三国演义》中,马岱的出现频繁。建安十九年,他与马超一同成功攻占成都,后续的七擒孟获和北伐曹魏也让他的声名逐渐传开。看上去,他的表现相当亮眼,似乎前途光明。然而,翻阅正史,马岱的表现却并不显赫:马超临终时将他托付给刘备,但随后马岱讨伐魏军时被牛金击败。如果不是斩杀了魏延,恐怕历史上根本没有多少人记得这个人物。
在蜀汉集团的众多“高管”中,马岱显然算不上核心人物。马超身为西凉的领袖,理应有一席之地,但马岱只能做些业务辅助工作,跟着表哥跑跑腿,做些杂务。这样的经历,如果换做今天的职场,恐怕连简历都不会被重点关注吧。
尽管如此,马岱却深得诸葛亮的青睐。为何呢?从职场的角度来看,其实原因并不复杂。谁不喜欢那些踏实肯干的员工呢?马岱虽然名气不大,但却能够低调务实,干事麻利,且从不炫耀。虽然他的能力不算顶尖,但他肯干、踏实,也让他在职场中站稳了脚跟。就算不声名显赫,只要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依然有机会迎来职场的春天。
魏延则完全不同。他拥有过硬的实力和较强的资历,可以说他是蜀汉早期的“元老”之一。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汉中地理位置重要,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将领来守卫。于是,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魏延被任命为汉中太守,而不是传统上大家认为应该担任这个职位的张飞。
这一下让蜀汉上下都感到震惊,尤其是张飞,心中难免有些不满。刘备虽然知道大家的不解,但依旧在群臣面前公开询问魏延的意见。魏延毫不犹豫地表示,如果曹操来犯汉中,他一定会全力抵挡;如果敌军十万大军来犯,他将奋起迎战,誓死捍卫汉中的尊严。这样一番话,不仅让刘备感到十分满意,也让所有群臣开始信服魏延的能力。
从这件事来看,魏延确实具有不容忽视的胆略和能力,因此刘备对他极为信任。若论今天的职场地位,魏延显然是蜀汉集团中的“业务经理”,而且是老板的亲信。然而,这样一个职位也使得魏延逐渐膨胀,不仅脾气越来越暴躁,还变得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这为后来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相比之下,马岱的背景和资历都不如魏延。作为马超的从弟,他并没有在蜀汉的核心高层占据一席之地。实力上,他远不及西凉的五虎上将,因此也没法成为蜀汉的“职场新秀”。他只能默默无闻地做一些辅助工作,等着机会的到来。
然而,马岱斩杀魏延的事件却并非他应得的机遇。为什么呢?首先,魏延作为“业务经理”并不服气被取而代之。即便魏延脾气暴躁,但他能力出众,深得刘备和刘禅的信任,大家普遍对他有较高的评价。马岱的突然介入,虽然表面上获得了一些好评,但背后却引发了许多人的不满,尤其是在职场中,大家更注重“面子”的问题。
其次,领导层的态度也让局势变得复杂。尽管魏延性格强硬,但他依旧是一位能力出色的将领,而马岱在此时接管魏延的位置,显然并没有足够的实力来承担这一重任。于是,尽管马岱的行为得到了一些人的默许,但从整体职场的角度来看,他依然被视为一个不起眼的“打工人”,继续在背后默默付出。
因此,马岱最终的消失,不仅仅是因为魏延的强势,还因为他缺乏足够的能力与背景去挑战魏延的地位。职场如战场,马岱和魏延的故事,正好体现了职场上那些复杂的关系、权力斗争与职位变动。而马岱从一个不显眼的角色,因斩杀魏延获得了一丝光彩,却最终仍然没能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
尽管三国时期的职场竞争充满了血腥与残酷,但其中也有温情的一面。马超临终时,向刘备请求照顾马岱,这一场景感人至深,展现了职场中的真情与忠诚。刘备作为一个仁德之君,答应了这一请求,令人动容。马岱,作为一个在历史中不算显赫的人物,最终以忠诚和默默奉献赢得了自己的位置。
也许在职场上,每个人的角色不同,但无论如何,虽然职场有时冰冷无情,但内心的那份温情,却能给这场严峻的战斗增添一些温度,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