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曹操执掌的战局中,人才如云。在武将方面,曹操手下除了于禁、徐晃、张郃、张辽和乐进这五位佼佼者外,还有夏侯渊、夏侯惇、曹真、曹仁及曹休等多位曹魏宗室的优秀军官。而在文臣谋士的阵营里,像司马懿、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陈群等人更是智者云集。尤其是毛玠这个名字,尽管在历史舞台上的曝光率不高,却依然是曹操重要的谋士之一,一位不容忽视的人物。
毛玠,生于公元前?年,去世于216年,字孝先,故乡位于陈留平丘,今河南封丘一带。年轻时的毛玠在地方担任县吏,以清白正直而闻名。公元190年,董卓废除汉少帝,立刘协为皇帝,激起了曹操、袁绍、袁术等各路豪杰的联合讨伐。因中原战火纷飞,毛玠最初打算前往荆州以求避难,但在路上得知刘表的治理松懈,于是调整方向,前往鲁阳县。
公元192年,曹操着手治理兖州时期,特别征召毛玠担任治中的事务官。在此期间,毛玠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的战略构想,因而受到曹操的高度赞赏。从这一历史节点来看,毛玠不仅较早跟随曹操,更早期就倡导了复兴汉献帝的理念。值得注意的是,他还主张大力发展农业、储备军用物资,从而为曹操的南征北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曹操出任司空和丞相之际,毛玠曾担任东曹掾,与崔琰共同负责选拔人才。他推荐的官员均为品行端正、廉洁自守的人士,因此当时的士人纷纷以毛玠的操守为榜样,激励自己追求清白。曹操对此深感欣慰,感叹道:“如此用人之道,让天下人能够自我治理,我还需做些什么呢?”
在曹操平定柳城之后,他决定分赏战利品,特地将素色屏风和素色凭几赏赐给毛玠,称赞他乃古人之风范,因此颁发古代的用具。然则,毛玠并未因这些物品而心生贪念。史书记载,毛玠身处显赫之位,却常常身穿布衣、吃素菜,倾心抚养着哥哥的儿子,所获的赏赐则用于救济贫困的族人,家中并无多余的财物,后期他逐渐升迁为右军师。
在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曹操在东汉目录下建立魏国,这标志着一种新政权的诞生。在这一背景下,毛玠被任命为魏国尚书仆射。彼时,曹操尚未决定太子的继承人,曹植与曹丕之间的争夺陷入激烈。毛玠对曹操作出明智的建议:“近期袁绍因嫡庶之分,导致家亡国破。废立太子乃大事,废长子而另立,实在不是我想听到的事。”显然,毛玠向曹操表明了对曹丕的支持。虽然后来曹丕即位,对毛玠的惠待可想而知,但遗憾的是,毛玠却在这之前已离世。
最后,在建安十八年(公元216年),因崔琰因言论与权臣曹操起了冲突,被迫赐死。毛玠对此深感不满,随即有人抓住机会在曹操面前诬告毛玠。曹操勃然大怒,将毛玠捕入监狱。大理的钟繇奉命审问毛玠。面对钟繇的质询,毛玠坦言:“我身处的重要职位,自然会得罪许多人,这些遭遇也很可能是我受到诬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