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开拓团和集中营政策
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地区的政策,可以说是通过开拓团方式逐步蚕食土地,并以集中营式的封锁管理来消耗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空间。按照原本的计划,只要再坚持二十年左右,以色列就能够逐渐消除巴勒斯坦人的聚居区。但随着沙加地带的巴勒斯坦人奋起反抗,他们展开了一场几乎是殉道式的袭击,成功将加沙的困境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关注。如今,所有曾被忽视的丑恶真相终于暴露在世人面前。
这样一来,以色列的局面变得非常尴尬。即便他们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也将付出极其沉重的代价,不仅军事和经济上遭受重大损失,甚至在道义上也会显得极其被动。对于巴勒斯坦人来说,他们的命运并未因此得到根本改变,只是将本应来临的结局稍微推迟了一些。而随着国际社会的关注,他们也在某种程度上为自己争取了一线生机。
一、当年东北的日本开拓团
以色列这些年来的政策核心,是通过军队的保护,逐步扩建犹太人定居点,持续蚕食巴勒斯坦人的房屋和土地。其实,这种政策与日本在中国东北实行的“开拓团”制度几乎完全相同。
历史上,日本通过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完全占领了中国东北。最初,日本并没有大规模移民,而只是对商业利益进行掠夺,虽然少数日本移民开始了小规模的屯垦,但其规模和成效都十分有限。与此同时,东北抗联的抵抗力量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持续进行反抗,给日军造成了重大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认识到,想要长期占领东北,就必须进行移民,依靠屯垦手段来占领土地,才能确保有效的长期占领。因此,日本政府开始实施“开拓团计划”,计划在20年内,向中国东北移民100万户,移民人数达到500万人。这个计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五年为一个周期,第一期移民10万户,第二期20万户,第三期30万户,第四期40万户。
这些开拓团来到东北后,迅速抢占中国民众的房屋和土地,建立了一个个日本人定居点。原本属于中国的土地、山林和房屋被日本开拓团收走,统一管理。中国民众要么成为日本人的雇工,要么只能继续租用原本属于自己的土地。开拓团是半军半民的,他们平时进行军事训练,战时随时为日军提供兵员和物资支持。这种情况简直可以类比为家中的强盗,不仅抢占了土地和房屋,还强迫主人为其提供劳动,并利用劳动成果来继续压迫和统治。
二、以色列的定居点政策
如今,以色列的这一做法与日本当年在东北的政策如出一辙。多年来,通过定居点政策,以色列不断侵占巴勒斯坦人的聚居区,剥夺他们的土地和房产。以色列的定居者手持武器,这些定居点更像是军事堡垒,实施的压迫更为严酷。很多时候,现役军人无法直接采取的行动,定居者则以“民间纠纷”的名义进行。例如,他们常常填埋巴勒斯坦人的水井,或是无故向巴勒斯坦的房屋开火。
而这些犹太定居者所做的恶行远不止如此。他们认为,抢夺巴勒斯坦人的财物是道德上正确的事情。犹太首席拉比Mordechai Eliyahu曾公开表示:“既然这片土地是以色列的继承权,那么在这片土地上种植的任何东西都应该归以色列所有。”对于他们来说,抢夺、杀戮甚至剥夺他人的基本生存权,似乎都是理所当然的行为。
这些定居者的暴行有时得到了军警和司法机关的保护。例如,1983年,一名巴勒斯坦女孩在纳布卢斯被犹太定居者杀害时,犹太社区的首席拉比为他们辩护,称“杀死敌人是正当的”,即使这敌人只是一个无辜的孩子——因为孩子终将成长为威胁。
在这样的环境下,巴勒斯坦人只能被迫流亡,逃离家园。截至2023年1月,以色列在西岸已经建立了144个定居点,其中12个位于东耶路撒冷。除此之外,以色列还建立了100多个非法哨所来保护这些定居点。根据不完全统计,超过45万名以色列定居者居住在约旦河西岸,22万名犹太定居者居住在东耶路撒冷,另有25,000多人居住在戈兰高地。经过数年的蚕食,犹太人已经在实质上形成了对约旦河西岸地区的包围,日后这片土地将成为以色列的控制区。
三、对加沙地带的集中营封锁政策
对于加沙地带这片反抗最为激烈的区域,以色列不仅采取了定居点蚕食政策,还实施了类似西方国家传统的集中营式封锁、逐步种族灭绝的做法。这种政策是西方列强历史上常见的扩张手段之一。
例如,美国曾将1000万印第安人屠戮至仅剩25万,然后将剩余的印第安人赶到所谓的“保留地”,进行隔离和控制。英国在对布尔人进行压迫时,也采用了类似手段,他们将13.6万布尔人和8万黑人囚禁在集中营,最终有超过2.8万人死亡,其中2.2万人是儿童。德国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家更是耳熟能详。
学过这些历史的犹太人,将这种手段成功复制,他们将200多万巴勒斯坦人赶入加沙地带,这个仅有365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并在其周围建设了隔离墙和机枪塔,把这里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监狱。他们控制了粮食和药物,迫使老弱病残等无法自救的群体死于饥饿和疾病。医院和学校遭到轰炸,新生儿的健康和教育也因此遭到严重影响。与此同时,少数健壮的巴勒斯坦人被发放有限的工作签证,成为以色列的劳动力,违抗命令者则遭到直接处决。
四、以色列的战略目的
实际上,以色列的战略与当年纳粹德国的手段十分相似。那些从奥斯维辛集中营活下来并逃到以色列的犹太人,似乎从中汲取了某些教训,学会了纳粹式的种族灭绝手段。加之他们掌控了主流媒体,根本不怕舆论的指责,甚至对散沙般的阿拉伯世界也无所畏惧。以色列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不断地蚕食土地,将巴勒斯坦人逐步赶尽杀绝,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巴勒斯坦人的“大以色列国”。
他们的策略就是,通过定居点侵占巴勒斯坦土地,迫使巴勒斯坦人流亡或者被驱逐进集中营。每年逐渐消耗掉10几万人的生命,预计在20年内能够完成这一计划。而对于那些敢于反抗的巴勒斯坦人,最后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死于饥饿和疾病,要么选择拿起武器进行最后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