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起1644年,“清军进北京”这事儿都以为明朝立马就结束了,清朝很快就能统一全国。但真实的历史并非这般简单,清朝从入关伊始,到真正达成统一,花费了长达上百年的时间,其间打了许许多多的仗,也运用了不少在政治层面的手段。
1644年,清军占领了北京,并且将首都迁了过来。此时明朝确实无法再进行统治了。清朝皇帝一心想着尽快将明朝原来的地盘都管理起来,不过一看到地图,便犯起了愁。即便算上东北老家以及已经控制的漠南蒙古,西北和西南仍有大片地区未被管控到。
其实明朝能真正管得住的地方,也就是中原和东南沿海。西边和北边很多地方,只是名义上归明朝,有的压根就不听明朝的。有研究说,明朝后期实际控制的地盘只有400万平方公里左右,可清朝最厉害的时候,地盘有1300多万平方公里,差得太多了。
而且从东北的大兴安岭,到河西走廊西边,再到川西高原,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独立政权。这么一看,明朝更像是被包围的一个大国,离真正统一的大王朝还差得远。
清朝皇帝清楚,倘若仅夺取明朝先前的地盘,全然算不上统一。故而自清军入关伊始,他们便思虑着将所有地域皆纳入管辖,此目标从未有过变更。
康熙皇帝第一个做出大动作。1691年,他下令不再修长城,这在当时可是轰动的决定。以前大家都觉得长城是用来挡外敌、分国界的,康熙这么做,就是要打破老观念。他一心想把长城北边的漠北蒙古收进来,还亲自带兵,六次去打噶尔丹,跑了两万多里路。
康熙去世之后,雍正皇帝继而继续从事政务。他将青海、西藏等地,妥善地管理着,使清朝的统治范围,得以拓展至先前朝代,难以管控到的区域。有研究表明,在雍正治理西南边疆之时,让中国的领土,大约增加了150万平方千米,清朝的根基,亦更为稳固。
到了乾隆时期,西域重新得以统一,中国方可真正达成大一统。瞧那乾隆年间所绘之《皇舆全览图》,便可知晓西北那绵延上万里的土地,首次被清朝切实地管理起来,此乃清朝拓展疆域的重大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