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中央军委将有关各军区正军职以上干部的任免方案提交给毛主席审阅。当毛主席看到张力雄的名字时,立即批示,要求他调任江西军区担任政委一职。张力雄曾与毛主席有过一次会面,主席记得他是才溪乡的好孩子,于是决定批准他重返岗位。今天,我们将重点讲述这位1961年晋升少将,并且是当年少将晋升中唯一活到现在的将军——张力雄的故事。
张力雄1913年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县。1931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2年便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曾经历三次艰苦的雪山草地长征。1934年9月底,张力雄接到上级指示,带领800余名学员在江西兴国老营盘白云山阻击国民党军。这场战斗持续了三天两夜,面对敌军10倍于己的兵力反复轮番进攻,张力雄带领红军顽强抵抗,为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这是中央红军长征前的一场至关重要的战斗。张力雄的一生充满了征战,他多次经历生死考验。如果要说他最痛苦、最难以忘怀的一场战斗,那非高台战役莫属。
1937年,在高台城的战斗中,张力雄担任45团政委。在敌军猛烈反扑时,他指挥部队在东城墙、东关和东南角展开激烈抵抗,却在战斗中被弹片击伤左腿。受伤后,他被当地老乡藏匿在一处狭小潮湿的夹墙里,并最终成功被护送出城,找到了部队。张力雄后来得知,高台城最终失守,许多战友壮烈牺牲。抗日战争期间,张力雄担任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当时的分区司令员是著名的虎将皮定均。张力雄和皮定均的合作非常默契,他们在攻打日军控制的林县时上演了“智取林县”的精彩一幕。
1943年,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最黑暗的时刻,日军对豫北和豫西地区进行了疯狂的扫荡。为了对付日军,国民党将孙殿英、庞炳勋两个军收编为伪第五、第六方面军,发动了对抗日根据地的进攻。张力雄能够得到毛主席青睐,除了他的个人表现外,还因为他与皮定均结下的深厚革命友谊。1943年,张力雄与皮定均在开辟革命根据地时结识,并在随后的战斗中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1945年,张力雄担任河南军区第六支队政委,在伏牛山战役中再次与皮定均联手,取得了三战三捷的胜利。
在解放战争中,张力雄担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三旅政治委员,参与了淮海战役、解放大西南等多个关键战役。新中国成立后,皮定均担任福建军区副司令员,张力雄则成为第13军政委,负责守卫祖国东南沿海与西南边疆的重要任务。文革开始后,张力雄任云南省军区政委,并兼任云南省军管会副主任。在此期间,他因为坚决抵制和反对造反派冲击云南省党政军机关,严肃批评军区卫生学校的打砸事件,成为了云南省造反派的主要攻击对象。
1973年4月,张力雄才从下放的军垦农场返回北京。文革初期,皮定均担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1969年11月,他被任命为兰州军区司令员。1973年12月,八大军区司令员进行调动,皮定均调任福州军区司令员。在这期间,皮定均并未忘记与他一起浴血奋战的张力雄,积极打听张力雄的下落,并多次关切询问他的状况。张力雄将自己的遭遇一一向皮定均倾诉,皮定均既替他感到愤慨,又安慰他说:“你放心,党不会冤枉一个好同志。”并关切地问:“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张力雄摇头表示:“现在这个情况,我哪敢要工作?”
皮定均拍着桌子大声说:“怕什么!我敢要!你是老红军,我了解你,党了解你。”这句话让张力雄心中一股暖流涌动,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天晚上,皮定均就联系了当时负责干部工作的梁必业,要求将张力雄调至福州军区工作。
在总政治部酝酿干部任免方案时,皮定均再次找张力雄谈话,建议他到江西省军区任职。张力雄毫不犹豫地表示:“一切服从军区党委和你的安排。”最终,在1975年6月,毛泽东批准了中央军委上报的干部任免方案,张力雄被任命为江西省军区政委,成功复职。此后,他定居南京。
2016年,张力雄将自己10万元的积蓄捐赠给家乡障云村,用于设立奖学金;2019年,他又向上杭县通贤中学捐款1万元。在建国后,张力雄获得了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并于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一生忠诚党和国家,毫无怨言地为革命事业奉献一生,用行动诠释了作为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的职责与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