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滦州兵变:清朝的最后三个月
迪丽瓦拉
2025-09-07 15:35:01
0

《晚清万象》

1911年11月1日,清朝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要求他立刻返回北京筹备新政府。这一决定在军事上没有任何实质性冲突,但时机却显得尤为微妙,明显不同于载沣一贯的作风。事实上,载沣迅速同意袁世凯组建内阁,不仅因为双方有早前的约定,还与一件突如其来的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在袁世凯与载沣进行协商时,滦州爆发了令清廷震惊的事情。

事件的主角是张绍曾,他是陆军第二十镇的统制,并与袁世凯无任何关系,也并非北洋集团的成员。张绍曾发动兵谏的根本动机,是他内心对政治改革的渴望。与湖北新军的哗变追求民主共和不同,张绍曾的目标是推动君主立宪。

这一切源于1911年永平秋操的军事演练。当年,清朝陷入了动荡不安的局面,广州起义和保路运动接连爆发,朝廷决定通过举行大规模的军演来震慑叛乱分子。参演的军队分为东、西两方,西军由满洲禁卫军组成,东军则是由汉人新军构成,演习的结果是西军获胜,东军失败。然而,在集结过程中,滦州的武昌起义突如其来。清朝当局立即命令各驻军撤回原地并暂停演习,但令朝廷吃惊的是,第二十镇并未执行这一命令,且张绍曾并无任何撤离的打算。

10月27日,张绍曾联合其他将领上奏请愿,要求实行立宪改革,以平息内乱。清廷自然拒绝了这一要求,并对张绍曾等人表示愤怒。紧接着,张绍曾等人提出,要求进入南苑与朝廷进一步商谈。南苑,作为皇家的狩猎之地,显然是一个敏感的地点,朝廷因此认为这是对其权威的威胁。

当时清廷正紧急将一批从欧洲购买的军火运往湖北,而负责押运的军官正是彭家珍。彭家珍,作为同盟会成员之一,他在清军中潜伏的角色与新军中的革命党类似。几个月后,宗社党的领袖良弼被暗杀,刺客正是彭家珍。在彭的帮助下,这批军火被张绍曾截获,进一步加剧了朝廷的不安。

10月29日,张绍曾等人再次上奏,提交了一份“十二条纲领”的联名请愿书,这不仅仅是一个请求,更是一个明确的最后通牒,要求立即组阁并实行立宪。此时,大清帝国的威严已荡然无存,虽然表面上是中央集权,但实际已无法有效控制地方,甚至连一些师长都敢威胁中央。张绍曾的行为,表面上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实际上则是在策划叛乱。虽然局势危急,但载沣不希望重复湖北起义的悲剧,于是派遣载洵前往劝解。然而,载洵未能成功化解这一危机,载沣听从了良弼的建议,决定派遣第六镇统制吴禄贞前往平息此事。

1911年,吴禄贞抵达滦州后,并未支持朝廷的立场,反而鼓动张绍曾直接进行反叛,主张不再追求君主立宪,革命才是彻底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更进一步,吴禄贞还明确表示,如果张绍曾发动起义,他将不惜带领自己的军队直接进攻北京。此时的吴禄贞,实际上是一个革命党卧底,正与彭家珍等人有着密切的合作。

为何良弼会推荐吴禄贞去劝说张绍曾呢?这背后与吴禄贞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吴禄贞来自湖北云梦,1896年参军,之后被送往日本士官学校学习。他与张绍曾、蓝天蔚等人有着深厚的友谊,也是同学关系。虽然与良弼关系密切,但在大局面前,吴禄贞将革命理想置于私人情谊之上,最终成为了推动立宪改革和革命的关键人物。

晚清时期的军事力量中,不得不提到一批留学日本的清朝士官。这些士官生,作为清朝重点培养的军事精英,学成归国后,在袁世凯下野后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海归”不仅成为了清朝的“掘墓人”,还成为了袁世凯的巨大隐患,蔡锷和李烈钧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在滦州兵谏之后,张绍曾被取消兵权,吴禄贞则被调任为山西巡抚。接着,吴禄贞与山西都督阎锡山秘密会面,商讨联合燕晋两省的军事行动,计划攻打北京。这一消息令载沣深感不安,甚至考虑将皇帝溥仪转移至承德避难。当年,清朝在承德建造了庄园作为休假之地,没想到它竟然成为了最高领导的逃难圣地。

兵变发生初期,吴禄贞、张绍曾和蓝天蔚并不希望袁世凯成为内阁总理,但面对形势,他们无奈地接受了这一现实。此时,袁世凯开始意识到吴禄贞的威胁,未等自己返回北京,他便紧急联系奕劻,希望阻止载沣前往承德避难,并命令姜桂题部守卫北京要地。同时,袁也指示民政部长赵秉钧加强北京市内的巡逻,防范任何突发事件。

北京局势紧张,传言称吴禄贞可能派人暗杀袁世凯。然而,11月7日,吴禄贞在石家庄车站遭遇刺杀,事件引发了各方猜测。袁世凯随后将家人分批转移至天津,试图保持安全。

吴禄贞死后,张锡銮接任山西巡抚,而袁世凯则命令曹锟率第三镇驱逐阎锡山,进一步清理吴禄贞的同党。阎锡山不得不撤离太原,山西也因此落入北洋政府的控制。

关于吴禄贞之死,存在两种主要说法。一种认为他是被袁世凯指使段祺瑞所杀,段通过清朝陆军第六镇的周符麟等人制造了这一刺杀事件;另一种则指向良弼,称良弼知晓吴禄贞的革命倾向,认为只有杀掉他才能平息局势,因此通过周符麟暗中策划了这起刺杀。

晚清时期的徐世昌(1855—1939)

当袁世凯被清廷任命为内阁总理时,他出人意料地推辞了这一职位,表示自己并不愿意担任这一职务。这一举动并非因为他不愿为国效力,而是由于当时清朝已宣布立宪,内阁总理应该由民意选举产生,而清廷如此直接任命,显然与袁的政治理想不符。经过资政院选举,袁世凯最终成为内阁总理,并正式接受这一职务。

11月13日,袁世凯抵达北京,三天后,袁世凯的新内阁名单正式公布。与他关系密切的奕劻、徐世昌、那桐等人早在半月前就辞去了职务。12月6日,载沣宣布彻底辞去政务职务,北洋政府的成员们再次在清朝政权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作为袁的铁杆支持者,徐世昌却未出现在新内阁名单中。

回到北京后,袁世凯首先考虑的是安全问题。尽管载沣已经下台,但禁卫军仍在载涛手中,袁世凯担心自己面临潜在的危险。因此,他建议隆裕太皇太后,指派载涛带领禁卫军前往前线平乱,以展示清朝军队的威威与威严。然而,载涛并不愿意亲自上前线,最终辞去了军谘府大臣职务。随之,军谘大臣由徐世昌接任,禁卫军则被调往北京城外,取而代之的是袁世凯的亲信军队。

经过一系列的调整,袁世凯终于在北京城内稳定了自己的位置。而在南方,冯国璋接替荫昌指挥北洋军,战局逐渐倾向北洋军的有利局面。然而,在冯国璋准备攻占武昌时,袁世凯突然改变了局势,换掉了冯国璋,派遣段祺瑞代替他,并指示段按兵不动。这一决定令冯国璋感到困惑,但他最终明白,袁世凯的真正用意是将功劳归于他自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记... 1990年6月3日,台北复兴岗的张家宅院突然热闹非凡,门前聚集了社会各界的名流和大量的媒体记者,许多...
原创 诸...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作为一位才智超群的谋士,他不仅精通天文、地理,...
原创 许... 1967年,许世友进京,登上了庄严的天安门,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和毛主席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消息...
梁思永诞辰120周年特展在李庄... 5月20日上午,“考古巨擘——梁思永先生诞辰120周年特展”在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庄古镇的李庄文...
原创 诸... 一、引言 拥有一个非常优秀的父亲,有时也可能成为一种不幸。比如曹丕,按理来说他是个有成就的人,但一与...
原创 朱... 一、导言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开国帝王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其中不乏一些极具个性化的领导者,甚至可以说:...
原创 孙... 从国民党成立之初,甚至在其成立之前,就与“帮派”这种特殊的民间团体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孙中山与洪门...
原创 庐... 1959年,庐山会议在中国召开,徐海东大将因健康原因未能参加。然而,对于会议上批判彭德怀等人的问题,...
原创 每... 一、秦朝 秦朝最厉害的皇帝,那肯定得是秦始皇嬴政。嬴政这人,政治眼光那叫一个独到,军事才能也是杠杠的...
原创 中...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出国作战,且对手是全球称霸多年的美国,这场战争自始至终就吸引了世界的广泛...
原创 张... 一、张辽武功不亚于关张 张辽的武艺如何?如果我们引用《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原话,那就是:“此人武艺...
原创 黄... 这是我一生中唯一一次冒险,然而那次冒险,不仅令我自己难以置信,而且确实充满了极大的危险。最终,我意识...
原创 谭... 当领导干部,除了常常批评别人,也要有接受别人批评的心理准备。有一次,某人直接批评谭震林说:“你还不如...
【五四特刊】卫健青年说——以青... 传承五四精神 激扬青春力量 顺义区医院 王子齐 回首百年前,“五四运动”如一道划破暗夜的闪电,照亮...
原创 中... 在开始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请您先点击“关注”,不仅便于您参与讨论和分享,也能带给您更多独特的参与感,谢...
原来夷陵之战刘备战败另有隐情! 原来夷陵之战刘备战败另有隐情! 嘿,各位三国迷们!今天咱们要好好唠唠三国历史上那场超级有名的夷陵之战...
原创 孙... 在江东,孙策面临的对手主要分为三股力量。 第一股是东汉朝廷的官方势力,例如刘繇、王朗等人。尽管他们曾...
原创 唐... 在唐朝这一历史阶段,太子虽然地位显赫,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高危职业。比如大家熟悉的太子李建成,就在玄武...
原创 历... 赵光义的历史揭秘 赵光义,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生母为昭宪太后杜氏。原名赵匡义,为避开兄长赵匡胤的名...
原创 1... 红色传奇:百岁老红军冯自根的英雄人生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位老红军都堪称传奇人物,他们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