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10日,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发布了《淞沪战役作战命令》,正式宣告了解放上海战役的全面启动。
随着战役的推进,5月21日下午6点左右,上海市区忽然实行了严格的戒严,尤其是南京路和西藏路一带。荷枪实弹的军警严阵以待,像防备敌人一样布置了密集的岗哨。每隔三步设岗,每隔五步设哨,所有的交通要道被严密封锁。车流中断,行人无法前行,上海的街头弥漫着一种令人不安的氛围,市民们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慌与压抑。
不久,一辆囚车从贵州路老闸捕房疾驰而出,快速穿越街道,直奔一家大门口停下。几名武警下车,押解着两名“犯人”下车。这两人穿着国民党军官的黄呢军服,虽然衣服整齐,却没有肩章和领章,显得格外突兀。他们看起来四五十岁,身材健壮,但两臂却被结实地绑住,无法动弹。每个人的背后都插着一块纸牌,纸上歪歪斜斜地写着“银牛”两个字。
(此时上海的金融状况混乱,通货膨胀严重,国民党的金圆券币值几乎一文不值,导致市场上有许多倒卖银元的行为。这些银元贩子被市民称为“银牛”,他们为了牟取暴利,不择手段压榨老百姓。)
然而,眼看上海即将解放,国民党还有心思抓捕这些银元倒卖者吗?而且,这两个“银牛”看起来与常见的普通犯人截然不同,他们神情镇定、气度不凡,丝毫不像是将死之人。他们的气质,与常人临刑时的慌乱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行刑之前,其中一人请求向群众发表演讲,但却遭到刽子手的拒绝。尽管如此,他并没有因此屈服,而是高声喊道:“毛泽东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话音刚落,刽子手扣动了扳机。在一阵刺耳的枪声后,这两名“银牛”倒在了鲜血之中,尸体暴露在上海街头。
当时,国民党的统治已摇摇欲坠,上海即将被解放,为什么国民党还会在这种时刻抓捕银元贩子?为什么其中一人在临终时大声喊出“毛主席万岁”呢?他们究竟是什么人?这个故事,还得从那个高呼“毛主席万岁”的人说起……
这位名叫张权,1899年出生于河北武强县张家庄。18岁时,他考入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被派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攻读炮科专业。学成归国后,张权参加了北伐战争,凭借着卓越的战功晋升为师长,随后还担任了国民党陆军步兵学校少将教务长,培养了大量的炮兵军官。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权组建了国民党的机械化装甲部队,被誉为中国战车防御炮部队的创始人。在著名的滇缅反攻战役中,他的部队创造了在一天内摧毁日军四十多辆坦克的辉煌战绩。1944年,在日军豫湘桂战役中,张权亲自带领部队与日军激战,在贵州独山一带取得了显著胜利,张权因此被誉为抗日名将。
抗日战争期间,张权的战车防御炮教导中队曾驻扎在四川璧山,他的部队与重庆的党和政府高层有着密切的联系。周恩来、董必武等领导人曾邀请他多次赴重庆办事处做客。
在周恩来和董必武的劝说下,张权一度表示有意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他们认为他在国民党军中依然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张权选择留在了国民党军队。周恩来甚至通过张治中,将地下党员王亚文安排为张权的秘书。张权对此感慨良多,他常常表示:“我从北伐时便跟祖涵公(林伯渠)学到了很多,现在周恩来、董必武的指点让我茅塞顿开。以后,我愿意效忠于周恩来和董必武,向他们学习。”
1948年,王亚文来到了张权家中做客,闲聊之时提到特工李明灏的情况。张权听后,深受启发,迫不及待地询问是否能如李明灏一样,前往解放区。王亚文则表示,希望张权能够在上海继续发挥作用,为解放战争做出贡献。
几个月后,蒋介石的败局愈发明显,上海的解放也进入了倒计时。蒋介石急匆匆赶到上海,试图在最后一刻挽回局面。此时,上海地下党组织迅速联系张权,组织计划实施起义,捉拿蒋介石。
地下党策反负责人沙文汉在王亚文的引领下,来到张权家中,详细介绍了解放上海的计划,并邀请张权亲自领导起义。张权听后异常兴奋,并表示自己一定尽全力完成任务。同时,他提出希望能够加入共产党,而王亚文也答应会向组织汇报。
张权在1949年4月初已为解放军提供了大量的情报,并在后来的战役中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他的情报帮助解放军成功打击了敌方防线,提前准备好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关键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