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连朱元璋都说,朱棣最像自己,为何却非要传位给朱标和朱允炆?
迪丽瓦拉
2025-09-07 17:02:50
0

明朝因为“靖难之役”而发生了动荡,围绕着继位问题,尤其是朱标、朱棣和朱允炆之间的争论成为了焦点。这些纷争的背后,很多人将矛头指向了朱元璋。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必须从朱元璋选立太子的角度入手。

一、五个嫡子的争议

朱元璋选太子的标准自然会集中在嫡子之上,也就是说,继承人必定是他与马皇后所生的儿子,这其中共有五位:长子朱标、次子朱樉、三子朱棡、四子朱棣、五子朱橚。令人吃惊的是,这五位被认为的嫡子,竟然都引发了争议。根据《南京太常寺志》的记载,朱标、朱樉和朱棡的母亲竟然是李淑妃!而“太常寺”,作为掌管皇室宗庙、陵寝祭祀及礼乐仪式的机构,长期以来对皇室的事务拥有权威。朱元璋开国之后,虽然将其称为“太常司”,但其职能并未改变。为了与之后迁都北京的朱棣区分,南京太常寺一度被特别提及。

更让人意外的是,朱棣也未能逃脱这一“魔爪”。有说法称,朱棣并非马皇后所生,而是碽妃所生,且碽妃还是朱橚的母亲,这就意味着朱棣与朱橚是亲兄弟。因此,五位嫡子顿时都被指为“庶出”。这令人不得不想象朱元璋知道真相后,是否会感到愤怒不已。然而,最终“南京太常寺”的这一错乱也排除了朱棣借此抹黑朱标的可能性。

事实是,《南京太常寺志》的记载显然有误。朱标出生于公元1355年,而李淑妃的父亲李杰直到公元1356年才投奔朱元璋,李杰本人出生在公元1331年,甚至比朱元璋还年轻三岁,这些信息进一步表明当时的记载是错误的。因此,依照正史《明太祖实录》的记载,马皇后所生的儿子依次为:长子朱标(懿文太子)、次子朱樉、三子朱棡、四子朱棣、五子朱橚,这样朱元璋选太子的候选名单就清晰了。

二、立长还是立贤?

在古代,皇帝或大人物在选定继承人时,往往会考虑“立长”与“立贤”两种模式。尤其是汉朝时期,尤其是三国时期,立长的模式备受推崇。即使像曹操这样的英雄人物,也最终选择了立长子曹丕为继承人。

但对于朱元璋来说,他显然无需纠结这两种模式。因为朱标既是嫡长子,又是最为贤能的儿子,即使后来朱元璋意识到朱棣在某些方面与自己最为相似,他也未曾动摇要更换太子的念头。这是因为“类我”有两种解读。

第一种解读是:贤者。在朱元璋眼中,自己的能力出众,如果他说某个孩子“类我”,那么他是在赞扬孩子与自己一样出色,具有卓越的能力。因此,“类我”意味着“立贤”。例如李世民曾提到吴王李恪“类我”,这让长孙无忌十分担心,因为李恪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立他为太子可能会引发许多不良后果。

第二种解读则是:不合时宜。康熙时期,尽管八皇子最像康熙,但他依然被排除在继位者之外,最终选出了雍正。这种选择显然是基于康熙认为,自己那样的性格和作风并不适合继续传承下去。所以,“类我”就不再适合接班。

从朱元璋的角度看,他所说的“朱棣类我”显然更倾向于第二种解读。事实上,朱元璋在培养朱标时,特意让宋濂做太子师,并安排朱标娶常遇春之女,这意味着文武结合的策略。而次子朱樉则娶了王保保的妹妹,以解决漠北问题。至于朱棣,他娶了徐达的女儿,并且被派往北疆担任燕王,这种安排显然不像是为太子的位置而设。

因此,在朱元璋看来,立长与立贤并不成问题,朱标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朱棣虽然“类我”,但他被安排去北疆以执行任务,而不是准备继位。

三、朱标死后为何选择朱允炆?

朱元璋的做法最让人困惑的是,朱标英年早逝后,他宁可选择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而不是让朱棣继位。朱允炆虽然年纪轻轻,但确实相对不成熟,结果引发了后来的靖难之役。为什么朱元璋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其实,这一决定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复杂。朱元璋之所以没有选朱棣,是因为他认为“燕王类我”。朱元璋始终认为,自己那种治国的方式适合特定的时期,而不适合长期延续。因此,他为朱标赋予了很高的权威,希望以他为过渡,直到朱标登基。然而,朱标的突然去世让这一计划破灭,而朱棣与朱元璋性格相似的特质让整个局势变得极为复杂。当朱元璋再度提起“燕王类我”时,许多大臣,包括刘三吾在内,都强烈反对,认为应该将皇位传给朱允炆,而不是朱棣。

《明史》记载,朱元璋听到这些话后,竟然流泪离开了朝堂。他一方面怀念已故的儿子朱标,另一方面也意识到“类我”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为了避免陷入更深的困境,朱元璋最终选择了朱允炆作为继承人,这是他的一种妥协,同时也是在当时情况下最优的选择。虽然朱允炆的表现令人失望,但这一历史转折至此已然注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诸... 一、蜀汉七大将 在蜀汉历史上,真正具有大将作用的只有七位,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则是四位重要将领。 首...
原创 蒋... 在暑期创作大赛中,蒋介石常常感到骄傲的是他所培养的黄埔军校学员大多数忠诚于他,成为他得力的助手和支持...
原创 古... 在如今的古代题材影视剧中,商品交换的场景里常常能看到白银的身影。无论是做成元宝形状的银条,还是一些零...
励双杰:家谱装订中的异见针眼数 另外如国家图书馆的鲍国强先生在《新入藏古籍札记》一文中,对针眼有特别详细的记载,如“《文选纂注》十二...
原创 诸... 在历史的长河中,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去世,无疑给蜀汉政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紧随其后,刘禅做出了一个令所...
原创 蒋... 1948年11月,在徐州“剿总”司令部内,参谋们聚精会神地盯着地图,地图上的红色箭头代表了解放军的进...
原创 红... 1942年冬,苏联科坎加采石场的寒风刺骨,雪花如针一般在空中飞舞,一个瘦弱的中年男子正在用冻得发紫的...
原创 至... 回顾近代百年历史征程,在那段峥嵘岁月中,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今天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
原创 刘... 建国之后,周总理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通过陈毅评元帅一事,便可以窥见一斑。周总理只需一个电话,就能改变...
原创 玄... 一、引言 提起唐朝的魏征,许多人都知道他是那位敢于直言劝谏的忠诚大臣。他直言不讳地劝谏李世民,即...
原创 《... “我真的非常害怕死亡。”这是刘羡阳对陈平安深切的心声。为了保护陈平安,他被迫抛售了祖传的宝甲;而因拒...
原创 蒋... 1367年,朱元璋命令徐达、常遇春领兵25万向北进军中原,首次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由南至北统一的先例。5...
原创 5...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人借助高考的机会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有一个人却在面临这个机会时,做出了一个完...
原创 日... 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东洋馆里头,王羲之写的《丧乱帖》被稳稳当当地锁在防弹玻璃里头,展柜标签上明晃晃地写...
原创 她... “知青”是知识青年这一名称的缩写,同时也象征着一个特定的群体:从20世纪五十年代起,直到1976年,...
《史记》中的人物:小人物影响大... 有人说,皇皇二十四史,能够在里面露过一两次脸的,一定是某个时代牛人中的牛人,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大...
原创 陈...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后,中央决定重建新四军军部,由陈毅担任代军长。代字,通常意味着这个职务是...
被美国强占79年的“国宝”,终... 5月18日,应该是举国欢庆、自豪威武的日子。 因为,被老美强占了79年的“国宝”——“子弹库帛书”第...
探秘非洲伊甸园:恩戈罗火山口 在坦桑尼亚北部那片广袤无垠、野性与神秘交织的大地之上,隐匿着一处大自然用雄浑笔触绘就的杰作 —— 恩...
原创 清... 道光年间,皇后过生辰,按照宫廷惯例,皇帝应赠送贵重的礼物和相应的银两,作为对她的寿礼。然而,令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