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赵云,大家都想起他在长坂坡的英勇,想起他用全力护阿斗的忠心。
古诗也有云“子龙一身都是胆,更有仁心并义肝。士劝渠能和益土,百惊不动是人安。”,各种演义,传奇里的赵云一直是以武功高强,忠心护主的形象示人。但在正史中,真正的赵云并没有演义里那么夸张。
赵云在刘备后期,各位和他同资历的将领们都升官,唯独赵云的官位几乎没有任何变动。甚至在刘备去世之前说赵云不可用。抛开各种野史、演义、传奇,我们从正式的角度来逐一分析刘备的想法和原因。
刘备虽然早年是卖草鞋的,但他一直以汉室正统自称。再看他重用的诸葛亮,关羽等人,他们的卓越能力有目共睹,他们的出身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好的。汉末三国时期,门第观念的影响还是比较严重的,九品中正制已露雏形。所以对于平民出生的赵云来说,他虽然能力非常优秀,甚至被人称为常胜将军,但在出身方面还是不及旁人。
刘备在去世前,最大的愿望肯定是留给刘禅非常稳定的领导班子,赵云虽然有才,但出身平民,没有强有力的家世背景。虽然他本人非常有才能,但没有家族势力的支撑终究势单力薄。委以重任难免被人诟病,并且刘备的核心利益是巩固自己的政权,刘备要尽力排除各种不稳定因素。所以他在去世前说赵云不可重用。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典故,妇孺皆知。三顾茅庐故事大家也耳熟能详。且不说读正史,仅仅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也明白,刘备集团的领导核心大致是,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虽然立下赫赫战功,但始终无法跻身领导核心。
所以刘备对赵云的信任有限。对于一个非常有实力但自己又并非完全信任的将领,刘备当然不会重用。刘备作为一个善于用人的领导者,他善于利用赵云去打仗,去为自己开疆拓土,但他不会让赵云去加入自己的领导核心,也就是不会重用。刘备明白物尽其用,他也明白养虎为患。所以不会重用赵云,不会让赵云掌握更多的权利和政治资源。所以他在去世前说赵云不可重用。这也体现了刘备站在掌权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赵云的最大目的是恢复汉室正统政权,这是他的大义。而刘备作为势力稍弱的地方军阀最终目的当然是巩固政权、开疆拓土。两人的目的虽有一致的地方,但并不相同。所以刘备当然不会重要和自己目标并不完全一致的人,他需要的是效忠刘备,而不是效忠汉室。所以刘备当然不会重用赵云。
小结:赵云因出身问题,刘备信任因素以及他与刘备两人的目标不完全一致的原因而不被刘备重用。赵云虽不被重用,但赵云的才能我们无法忽视。艺术来源于生活,各种演义,传奇中的赵云是何等的风姿,那么真正的赵云也是有“常胜将军”的美称。
宋人萧常在《萧氏续后汉书》中如是写到
“云虽虎臣,其所建明通达国体,如还田宅以系民心,留军资以须冬赐,舍吴而专事魏,有诸葛亮念所不到者。若其不纳赵范之兄嫂,以远同姓之嫌,律己之严如此。方时诸将。其最优乎。”
且不论以我们现在的价值观和标准来说,赵云是位优秀的将领,以古人的标准来判断,赵云同样是人杰。被上级重用,是优秀的下属,被后人赞誉才是位出色的人才。
王复礼在《季汉五志》也称赞赵云
“当阳之战、孙夫人之归,微子龙则后主将不免矣,故无论功烈才品逈出三国诸人之上。”
虽赵云一生并未达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度,但他为心中的大义努力,不愧天地。他打仗屡屡战胜敌军,为政也是兢兢业业。建兴七年,赵云去世,蜀汉怀帝刘禅在景耀四年追谥赵云为顺平侯。在蜀初,帝王追溢的人甚少,蜀汉怀帝刘禅这个举动,也算给了戎马一生的赵云极高的荣誉。
赵云用自己一生的付出,在三国的历史上,在人们的心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