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5年,中共中央在北京的怀仁堂举办了一个庄重的授衔仪式,授予了开国元勋们新的军衔。陈庚将军荣升为大将军衔,成为这次仪式的亮点之一。当陈赓穿着大将军的军服回到家中时,他的儿子陈知建急匆匆跑过来,眼中充满期待,迫不及待地问:“爸爸,你现在是什么将军了?”
那时,陈赓因风趣幽默而广受喜爱,他也非常喜欢与孩子们玩耍。家里常有许多领导和将军的子女,大家经常聚在一起。陈赓明白儿子想知道自己军衔的事,心想:这孩子肯定是想拿这个去和院子里的小伙伴们炫耀。为了避免儿子养成争强好胜的性格,陈赓笑着对他说:“你爸爸是芝麻酱。”
年仅10岁的陈知建显然知道父亲是在开玩笑,但他并不甘心,继续追问。这时,曾是陈赓上级的彭德怀等几位老将军恰好到访,看到陈知建不断追问,便好奇地问道:“问出来了没有?你知道你爸爸是什么将军吗?”陈知建见父亲没有回应,心里有些不高兴,便嘟着嘴,开玩笑地回答:“我问出来了,我爸爸是芝麻酱。”
陈知建的回答让在场的众人都忍俊不禁,纷纷笑着说:“哈哈,你真像你爸爸,长大后也是个开心果。”这一幕不仅让大家开怀大笑,也让人感慨:“有其父必有其子”,陈知建的幽默和乐观,正是继承了父亲的性格。而陈赓本就是这样一位性格鲜明的人,他在国共两党内深受喜爱,成为了各方敬重的革命将领。
陈赓和毛主席同为湖南湘乡人,1903年出生于这个革命的沃土。家族世代从军,陈赓的祖父曾是曾国藩麾下的湘军将领,陈赓则是地道的“将门之后”,家世显赫。然而,与一般军人家庭出身的孩子不同,陈赓自小并不拘谨、严肃,反而非常随和、亲切。他从不把家中的佣人视为下人,经常与他们亲切交谈,年少时也常恶作剧逗弄家人,毫无架子,深受大家喜爱。
这种幽默和开朗的性格伴随陈赓成长,进入黄埔军校后,这一特点也得到了展现。1924年,陈赓与好友宋希濂一同考入黄埔军校,他的幽默为严肃的军校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国共两党许多校友都乐于与陈赓交朋友,因为他的风趣和机智总能让人放松。在一次话剧表演中,陈赓毫不犹豫地自告奋勇,扮演了袁世凯的五姨太,虽然角色是女性,但他迅速换上旗袍,模仿做出了几个夸张的动作,逗得全场哄堂大笑。自此,他也得到了“五姨太”的昵称。
不仅平时如此,陈赓在战争时期也能苦中作乐,带给身边的人欢声笑语。抗战初期,陈赓担任八路军三八六旅旅长。在一次副总指挥彭德怀前来视察时,陈赓了解到彭德怀的简朴作风,不敢大摆宴席,于是机智地安排了两条鱼、一些猪肉丸子和一只炖鸭,巧妙地满足了彭德怀的要求。当彭德怀看到“鱼肉做的丸子”时,心情有些波动,陈赓却笑着以“鱼吃鱼长大”来巧妙化解了尴尬,使得场面轻松而愉快。
虽然陈赓性格幽默风趣,但他在处理重大事务时十分严谨。早在13岁时,他就加入了湘军团练营,参与了护法战争,为之后的从军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16岁时,陈赓考入黄埔军校,受到蒋介石的赏识。北伐战争期间,蒋介石对陈赓非常器重,甚至亲自任命他为贴身侍卫。
陈赓的勇猛在多个战场上得到了体现。在一次敌军猛烈进攻的危急时刻,蒋介石腿部受伤,陈赓毫不犹豫地背起他逃离战场,凭借着坚韧的体力和不屈的意志,成功将蒋介石救出,成为军中的英雄。多年后,蒋介石也感念陈赓的救命之恩,曾在陈赓被捕时选择放人。
陈赓在红军时期还经历了一场堪称“刮骨疗毒”的医治。当时他因战伤左腿受创,医生建议截肢,但陈赓坚持保住腿。医生决定通过剜除坏死组织的方式治疗,过程极为痛苦,但陈赓毫不吭声,坚持着治疗。最终,他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成功完成了长征,成为了“腿将”的代表。
1943年,陈赓因腿伤被调回延安休养,在中央党校继续学习。一次毛主席主持会议时,陈赓因口渴直接拿起毛主席的水杯痛痛快快喝了一大口,引得现场哄笑。毛主席也被陈赓的直率所逗笑,随即宣布以后会议中每人都能喝到水。
在个人生活方面,陈赓的爱情故事也颇具传奇。1927年,陈赓向才女王根英表白,他的直白和执着令人感动。婚后,两人育有一子,生活幸福美满。然而,王根英在1939年遭遇日军袭击,不幸牺牲。陈赓为纪念妻子,誓言三年内不再娶,直到三年后才与付涯结婚。
陈赓大将于1961年因心脏病去世,毛主席亲自主持了葬礼。陈赓虽然离世,但他乐观、奉献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他的故事仍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