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的马军五虎将和八骠骑、步军十头领共计二十三位成员,都是天罡正将,也是梁山的一流或准一流高手。然而,这二十三人的职位分配并不完全公正。例如,小李广花荣未能进入五虎将的行列,而从未骑过马的穆弘却成了骠骑,这似乎是个不大合理的安排。尽管病尉迟孙立的马术不输双鞭呼延灼,却仅仅担任了个普通的小彪将。作为押司出身的宋江和不第书生吴用,二人的视野和格局较为有限,导致在人事安排上难免产生了不合理的分配。
穆弘,揭阳镇的土财主,是否骑过战马也没有明确记载。他被任命为马军骠骑兼先锋使,无疑是将他推向了一个不适合的角色。梁山的五虎将和八骠骑大多数都有斩将的战绩,而穆弘的功绩则几乎为空白,无论是在招安之前还是之后,他都没有任何值得称道的战功。
不过,穆弘曾参与过梁山脚下与玉麒麟卢俊义的车轮大战。在这场战斗中,宋江与吴用将八位步战高手分成了三个档次:李逵、鲁智深、武松与卢俊义单打独斗属于第一档;朱仝与雷横联合出战属于第二档;穆弘、刘唐、李应三人同上则为第三档。
在步军十头领的排序上,显然并非按武功的高低来排列:李逵凭借双板斧打不过燕青,如果燕青愿意放箭,李逵必定瞬间丧命;杨雄单挑石秀时,甚至没有三成的胜算;刘唐与雷横的较量,则要看多打一会,刘唐可以轻松战胜雷横。
然而,杨雄之所以排在石秀前面,只因他是石秀的“大哥”,而且两人位置不公地排在李逵与燕青之后。事实上,燕青曾因偷袭打倒了石秀,但杨雄一棒将燕青撂倒,这显然揭示了他们的武艺差异。
燕青的相扑技艺极其高超,李逵那样的三脚猫拿着板斧也不可能打得过他,但遇到练家子如杨雄和石秀,他就有些吃力了。因此,将燕青排在杨雄、石秀之前实在不太公平,而李逵排在他们之前更是难以接受。至于李逵能否击败解珍解宝,也是个未知数。
宋江和吴用力图将李逵排得靠前,但又不能过于突兀,最终他被排在鲁智深、武松、刘唐和雷横之后,这个位置尽管不算太低,但也带有一定的虚高。李逵显然不可能打得过燕青、杨雄、石秀,连解珍解宝也不一定能胜。
关于李逵的身高和武功,水浒原著没有明确交代。但根据常规推测,他身材应属于中等,身高大约在六尺以上七尺以下。而解珍解宝身材七尺以上,且拥有惊人的武艺。李逵的特长在于滥杀无辜,身形虽然强壮,但实战技巧较为粗糙,且与鲁智深、武松、秦明、呼延灼、孙立等人相比差距较大。
综合来看,李逵的武功相对较弱,按理应在步军十头领中排在末尾。不过,这样的排位似乎也不完全公平。如果李逵真如某些人所说的那样百无一用,那么宋江为何会如此重视他?如果把李逵排在末尾,那么新的排名可能是:鲁智深、武松、石秀、刘唐、雷横、杨雄、燕青、解珍、解宝、李逵——这一排序无疑也会引起广泛争议。
此外,石秀在水浒中武艺极高,与鲁智深、武松并列为梁山步军十头领的前三甲问题并不大。而鲁智深在马上不逊色于马军五虎将中的双鞭呼延灼,步战也能与林冲和杨志相抗衡,这使得他在综合排名上稳坐第一。石秀与鲁智深在马上能力上相差无几,但步战方面,石秀略逊一筹,因此,他的排名通常在鲁智深之后。
最终,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个人武艺来决定谁能争夺梁山步军十头领的第一名。而且,在比较武功时,我们最好综合考虑两者的马战和步战技能。这样看来,鲁智深的综合能力最强,稳坐第一,石秀和武松则紧随其后。
总体而言,梁山一百单八将中,宋江、李逵、王英和董平常常被认为最令人反感,如果要选出五个“卑鄙好汉”,病尉迟孙立也许会入选。对于步军十头领的排名,虽然难以有一个所有人都满意的结论,但这样的讨论依然具有相当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