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东,孙策面临的对手主要分为三股力量。
第一股是东汉朝廷的官方势力,例如刘繇、王朗等人。尽管他们曾一度对孙策构成威胁,但现如今要么已撤退,要么投降,几乎失去了抵抗的能力,形不成威胁。
第二股力量是江东的豪强与宗帅,如严白虎、祖郎等人。这些人物和山越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本身也是地头蛇,在当地有着一定的影响力。然而,他们并没有强烈的决心与孙策抗衡,也未能形成有效的合力。在他们背后的大佬被打败后,整个势力也随之瓦解,失去了抵抗的勇气。尽管这些豪强没有被彻底消灭,并且在后期偶有骚扰,但他们的力量依然不足以对孙策构成威胁。
而第三股势力,则是孙策所必须面对的最具威胁的力量。这股势力扎根江东已久,势力深厚,并非一时半刻能够动摇。他们没有与孙策正面冲突,而是采取了一种谨慎的态度,始终对孙策心存戒备,决不轻易与他合作。这种敌视态度为孙策的江东统治带来了不小的困难,虽然他已基本平定江东,但仍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即使是后来的孙权时期,这股势力依然以既合作又抗争的态度,贯穿了整个东吴历史。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孙策和孙权兄弟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在阐述孙策如何应对江东大族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群体的特点。
江东豪门大族,以“顾陆朱张”为代表,虽然除了顾氏是越王勾践之后,算是江东土著外,其余家族基本都来自北方,但几乎都在两汉时期完成了迁徙。因此,这些家族在江东已扎根百年以上,有些更长,完成了本土化的转变。它们不仅是家族,更包含了一些依附于他们的小家族和家族旁系。这些家族以土地为基础,经营壮大,掌握了大量的佃农和部曲,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且强大的家族体系。加之这些家族世代修习儒学,拥有独特的家学家风,深深扎根于当地,才成为了江东最具力量的势力。
然而,这股力量在孙策初掌江东时,却始终保持着冷眼旁观的态度。除了会稽虞氏的虞翻等个别例外,几乎没有其他大族愿意与孙策合作。虽然此时天下大乱,江东大族理应抱团取暖,支持一股能够稳定局势的力量以防止中原的乱局波及江东,但孙策的统治却并未得到这些大族的支持。
事实上,孙策并非不想与他们合作,他的教育水平超越了父亲孙坚,在江北时,他与士大夫阶层的关系较好。例如,周瑜、张纮等人在当时便是与孙策建立了深厚友谊的士人。但一旦来到江东,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江东大族有着他们自己的考虑:尽管孙策短时间内平定了江东三郡,然而他的统治是否能站稳脚跟,谁也无法预见。如果他像刘繇一样昙花一现,那又有什么必要支持他呢?因此,大族们选择了继续观察。
更为根本的是,孙家与江东大族并非一类人。孙家虽然是江东本地人,但出身并不显赫,早在东汉时期,门第观念已开始显现,地位低微的孙策家族难以获得江东大族的认可。王叡和陆康的轻蔑态度就足以证明问题的严重性。尽管孙策凭借个人的修养与魅力,逐渐改变了江东主流文化对其家族的看法,但他急于求成,犯了一个致命错误——攻打庐江。由于过度依赖袁术的承诺,孙策对庐江的进攻极为强势,导致陆氏家族一百多人中有一半丧命,这无疑造成了江东大族的深刻反感。
更为棘手的是,江东大族之间关系紧密,往往有联姻。例如,顾氏的顾雍娶了陆康的女儿,陆氏与吴郡张氏、吴兴沈氏也有联姻,孙策的行动触及了整个江东大族的利益,伤害了一个广泛的利益集团。加之孙策对庐江的攻击浪费了宝贵时间,导致外交形势的被动,最终给孙策的统治带来了更大的麻烦。
如果孙策在进攻庐江时,能够消极作战并与袁术建议暂时与陆康和解,集中精力对抗刘繇,他与江东大族的关系或许不会发展到如此恶劣的地步。事实上,孙策的军事行动不断激化了与江东大族的矛盾,甚至在后期,他屠杀了会稽周氏的周昕,进一步加深了敌对情绪。
而更为复杂的是,孙策与袁术之间的联系。袁术自领扬州,而孙策则在袁术的支持下,成为了“袁术侵略军”的先锋,这使得孙策的行为在当地大族眼中带有了负面色彩。即便孙策是江东人,但他的部下多数来自江北淮泗地区,这使得江东大族并不视他为“自己人”。与江北时的顺利结交士人不同,孙策在江东的尝试屡屡碰壁,令他逐渐感到困惑和失落。
尽管孙策身为一个英俊、有魅力的领袖,在江北能够轻松与士人建立联系,但在江东却并未能获得大族的认可。这一点上,他显然有些过于自信,认为自己能够凭借一腔热血和手下的英才赢得江东的支持。然
而事实上,外来政权绝不能忽视本土大族的力量,无论是在士气上还是在实际政治运作中,本土大族的支持至关重要。历史上,曹操与刘备在此问题上都做出了相似的选择:曹操迅速与河北大族崔氏合作,而刘备也积极拉拢东州派与当地大族合作。外来集团的持续增长,最终要通过与本地大族的合作来实现政治的本土化。
孙策未能意识到这一点,直到他付出了惨重代价。当时,他将目光紧盯江东大族,许多非大族出身的士人遭遇杀戮,这直接导致了“诛戮英豪”事件。虽然史书对此有所隐讳,但这场事件在当时的社会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并且在曹操征讨孙权时成为了陈琳檄文中的重点批评对象。
孙策的残酷行为不仅伤害了江东大族,还导致了士人群体的恐慌,许多原本打算效忠孙策的士人纷纷逃离,转而加入曹操阵营。这一连串的事件,使得孙策在江东的处境更加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