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记者问张学良:这一辈子最佩服谁?张学良张口说出三个人的名字
迪丽瓦拉
2025-09-07 19:34:56
0

1990年6月3日,台北复兴岗的张家宅院突然热闹非凡,门前聚集了社会各界的名流和大量的媒体记者,许多人手中还捧着精美的礼品。这一天,正是张学良90岁寿诞,而张家宅院也是他的住所。张学良自1936年被蒋介石幽禁以来,已经整整54年未曾露面。面对记者们的提问,张学良内心波澜起伏,一时难以言表,最终,他苦笑着说道:“有人说我虚度一生,我确实虚度了九十年,既未为国家,也未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

张学良的自我反省使得在场的人感到无比感慨。紧接着,一位记者向他提问:“张先生,您这一生最佩服的人是谁?”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张学良略微沉默了一下,然后笑着回答道:“我最佩服的人可不止一个,是三个人。”

那么,这三位张学良口中的“最佩服”的人物究竟是谁?他们身上又有哪些值得这位少帅钦佩的地方呢?

作为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始终对父亲怀有深厚的感情。尽管社会上对张作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张学良从小对父亲充满了崇拜之情。张作霖自幼家境贫寒,曾做过烧饼小贩,也当过木匠,甚至学习过兽医,正因为如此,他结识了许多朋友。

甲午战争后,张作霖投身绿林,凭借朋友的推荐迅速崛起,成为一方霸主。后来,他参与了剿匪和消除蒙古盗匪的任务,声名大噪,获得了“东北王”的美誉。在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张作霖凭借“奉系军阀”首领的身份,打进北京,成为陆海军大元帅。

张学良对父亲的成功之路充满敬仰,尤其钦佩的是,尽管父亲的事业成就非凡,但始终保持着勤奋朴实的作风。当父亲得知地方受灾时,他总是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例如在1920年,张作霖曾拨款救济山东水灾;他还曾参与过“五卅”运动,慰问受害者家属。张学良亲眼目睹了父亲无私奉献的事迹,深受感动。

然而,随着年纪的增长,张学良逐渐从不同的角度审视父亲,他在成年后曾评价父亲:“我这一生有两个长官,一个是我父亲,一个是蒋先生。我的父亲,雄才而无大略;蒋先生,则有大略,但缺乏雄才,偏爱投机取巧。”

张学良之所以称赞父亲具备雄才,正因为张作霖虽然出身草莽,但在乱世中能够立下赫赫战功,并曾提出扩军建设海空军的战略,使奉系军阀在北洋军阀中独树一帜。而且,张作霖在与日本的交往中展现了不凡的智慧和手腕,使得张学良对父亲的能力充满敬佩。

然而,张学良也明白,父亲与日本的关系始终充满了复杂性,尽管张作霖与日本人保持着较为亲密的私交,但他始终拒绝东北易帜。这让张学良意识到,父亲在与日本周旋时所冒的风险,实非普通人能承受。

张学良与周总理的见面次数并不多,实际相处时间不超过十天,但每一次的交流都深刻影响了他。1936年4月9日,周总理与张学良首次秘密会晤。这次见面发生在肤施的一座天主教堂内,周总理因繁忙的工作而蓄起了长胡须,看起来有些沧桑,但张学良感受到了一股从未有过的气场。

他们的谈话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张学良在交谈中表达了自己多年来对欧洲政治的感悟,特别提到中国当时应当推行独裁,而非民主,他认为独裁不是为了压迫人民,而是为教养和引导人民,直到人民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时,才将政权交还给人民。

周总理耐心地聆听,并指出,在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的当下,最紧迫的任务是联合抗日,而不是内部纷争。张学良的想法虽然有些激进,但周总理巧妙地帮助他调整了思路,并表示,若不尽快解决抗日问题,国家就会陷入内耗。周总理的一番话让张学良如同醍醐灌顶,意识到当前最紧要的任务是与蒋介石达成共识,携手抗敌。

此后,张学良与周总理更加信任对方,周总理也高度赞赏张学良的爱国情怀,并认为他是一位胸怀宽广的青年。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和杨虎城联合迫使蒋介石改变政策,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此后,张学良在面对蒋介石的处理问题时,陷入了困境:既不愿对蒋介石动武,又不能轻易放他走。最终,周总理亲自赶到西安,给予了张学良极大的支持与建议。

周总理指出,若此时废除蒋介石的政权,将引发极为不利的社会后果,因此应尽量与蒋达成协议,将精力集中于对外抗战。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蒋介石最终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等六项主张,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事变解决后,张学良按约定将蒋介石送回南京,而周总理曾警告张学良,蒋介石可能不会善罢甘休,但张学良坚持自己的决定。结果,张学良在护送蒋介石回南京后,被蒋介石派来的特务逮捕,开始了长达54年的幽禁生涯。

周总理得知张学良被捕后几度落泪,并在此期间通过各种方式与张学良保持联系,关心他的生活状态。张学良感动于周总理的深情厚谊,并在幽禁中亲自给周总理写了密信,表达自己的心意,并叮嘱旧部要支持抗日事业,听从周总理的指引。

张学良曾深感敬佩周总理的智慧与能力,特别是在处理复杂局势时,周总理展现出的果敢和周全的判断令张学良由衷钦佩。

尽管张学良与毛主席并未亲自见过面,但他通过无数次听闻毛主席的事迹,对毛主席的卓越领导能力和非凡气质产生了极高的敬意。特别是将蒋介石与毛主席做对比时,张学良更是感到毛主席的卓越远胜蒋介石一筹。

他曾直言:“蒋先生若有机会,必会自立为皇,思想固守过时,根本不具备当代政治家的眼光。”张学良尤其批评蒋介石用人唯亲,不识英才,导致政务混乱。

在对比中,张学良深刻认识到毛主席的战略眼光,尤其是毛主席在劣势情况下,凭借卓越的组织能力,带领队伍打破重重困境,令张学良为之一震。他深知自己的军事能力远不及毛主席,尤其在万里长征这样的宏大行动中,他认为自己根本无法做到那样的壮举。

除了军事才能,张学良也深知毛主席的个人魅力和领导艺术,对毛主席的统御能力敬佩不已。虽然两人未曾见面,但张学良通过毛主席的种种事迹和百姓的口碑,依然感受到了毛主席非凡的力量。这种远见卓识的领导人,怎能不令他深感敬佩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2... 2007年3月26日,在辽宁省沈阳市的张家大帅府前,一名陌生男子出现在了门口。他自称名叫张闾实,声称...
原创 5... 1953年,毛主席收到了一份关于废除中医的报告,看到报告后他愤怒异常,立即指示相关部门,决不能执行废...
后世大多批评刘禅,功成名就的刘... 全文共2538字 | 阅读需6分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明代杨慎写的词《临江仙》,...
原创 司... 作为三国时期最为强大的政治势力之一,曹魏始终不乏精英人才,尤其是曹操作为集团的首脑,能够准确了解每一...
魏存成:新中国成立以来高句丽考... 作为历史上的一个称谓,高句丽既是一个民族的名称,又是一个政权的名称,其间还曾被作为中原政权所设置的地...
原创 没... 关于中国在14年抗日战争中的胜利,外界常常有一种说法,即“没有苏联和美国的参战,仅凭中国自己,无法击...
原创 6... 1948年,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在河南叶县的临时指挥部里举行了一场重要的会议,议题是关于部队高级参...
原创 朝... 在阅读本文之前,真诚地邀请您点击“关注”,这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与分享,还能让您感受到更独特的参与感,...
原创 他... 1954年,南京军事学院正式设立战役系,专门招生对象为军以上职务的将领。在这52位学员中,最低职务为...
原创 抓... 在2020年中国的记者会上,一名日本记者提出了一个充满质疑的问题。他指出一位日本公民在2019年回国...
原创 原... 1979年,徐向前元帅收到了来自原北京军区司令员郑维山的来信,信中提到他生活上的困难,并请求得到解决...
原创 他... 初露锋芒的战场岁月 杨文瑔在黄埔军校的学习和表现堪称优秀,尤其在理论课和实战演练中,他总是表现得十分...
原创 萧... 红六军团出身的萧克将军在评价夏曦时曾表示:“革命者犯错误,的确会对革命事业产生负面影响,但评价一个人...
原创 张... 在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中,许多是在抗战时期积极参与革命的,他们在后来的战斗中迅速成长起来,最终成为了军队...
原创 蜀... 一、蜀汉的灭亡之谜 蜀汉究竟是如何灭亡的?通过《三国演义》,我们无法直接得出结论。尽管在诸葛亮的时...
顺承郡王:清初八铁帽子王之一,... 你知道吗?在中国历史上,曾有十二顶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和荣耀的“铁帽子王”头衔,在清朝这二百年的风风雨...
原创 清... 1979年,几位美国人带着所谓的债券,闯入美国大院,声称代表几百人正式起诉中国,要求归还自清朝以来所...
原创 蒋... 在1942年,25岁的蒋纬国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西安的列车。没曾料到,在火车即将发车时,车厢内突然上来...
美国的未来将是另一个阿阿根廷 昨天和合作伙伴交流关于产品出海的事,自然就要做些国际形势的分析,我相信不会特别长的时间,美国还是会解...
清朝一位穷苦船员,因闹肚子下船... 这篇文章里的内容都是根据可靠的资料写的,文章最后也注明了资料的出处和截图,大家可以看一看。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