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书廖曹兴
在礼教森严的明朝中叶,因封建礼教的束缚,许多女子不愿请男医生诊治,常常因贻误病情而发生悲剧。
然而,一位传奇女医的出现却改变了这一切。
她出身医药世家,8岁时就立志要救死扶伤。
成年后,医术精湛的她治愈了众多女性的疑难杂症,因此被誉为“女中扁鹊”。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人均寿命不到50岁的明朝,她却活到了96岁的高龄,堪称史上最长寿的女中医。
而此人便是妇科圣手谈允贤。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流芳百世的女医师,去领略她那温和细腻,济世为怀的人格魅力。
8岁学医,首个病人竟是15岁的自己
公元1461年,谈允贤出生于江苏无锡县。
谈家既是官宦世家,又是医学世家。
祖父谈复不但官至五品刑部郎中,还精通医药。
祖母茹氏饱读医书,擅长艾灸。
父亲谈纲在女儿8岁那年考中了进士,被分配到南京担任刑部主事,负责断案。
同年,谈纲为了尽孝就将老两口接到南京居住。
在一次家宴上,他让女儿背诵唐诗宋词来助兴。
这对家境优渥,饱读诗书的小允贤而言,是小事一桩。
过目不忘的她在宴席上倒背如流。
老两口眉开眼笑,非常欢喜地说:
“小孙女聪明伶俐,真是学医的好苗子啊!”
此后,小允贤就不再像寻常女子那样学习针线女红(ɡōnɡ),而是走上了学医之路。
在祖父和祖母的熏陶下,她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心头埋下了一颗济世救人的种子。
凭借过人的天赋,她在家昼夜不辍地攻读《难经》、《脉诀》等医学典籍,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各种医学知识。
几年之后,谈允贤读完了家里所有的医书,掌握了中医的入门知识。
后来,在祖母的悉心教导下,她又学会了配药和艾灸。
随着医学知识越来越广博,她愈发渴望能够外出行医。
只可惜,在当时的伦理教条下,这位千金小姐根本没有机会抛头露面,只能在深闺里纸上谈兵。
时光匆匆,一眨眼,15岁的谈允贤到了出嫁的年龄,并在父亲的安排下,嫁入了当地的一个杨姓大家族。
谁知,婚后不久她就患了气血失调症,整个人面色苍白,疲倦无力。
尽管当时杨家请来了大夫,但谈允贤也进行自我诊治。
因为熟读医书的她觉得这既是首次医疗实战,也是研习医术的好机会。
于是,她先自行诊脉,拟出药方。
然后,再仔细观察大夫如何诊断,选用什么药物,再与自己的判断相互对照,看看到底哪里不一样,问题出在哪里。
接着,谈允贤亲自配方抓药,每一味药都要反复斟酌是否合适。
服药之后,她会仔细体察和记录自身的感受,再以此来调整药方,遇到拿不准的地方就会请教祖母。
经过多次的自我诊治后,谈允贤不仅治愈了疾病,还获得了小小的自我满足,信心倍增。
不久后,谈允贤先后顺利地生下了三女一子。
当子女生病,她都坚持亲自医治,往往药到病除。
杨家对这位擅长医理的媳妇赞不绝口,谈允贤的医术也日益成熟。
医术精湛,是女病人的希望之光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几年后,经常教导谈允贤的祖母因年事已高而去世。
谈允贤终日以泪洗面,因伤心过度而一病不起,卧床长达7个多月。
正当家人以为她病已不治之际,昏迷的她梦见了祖母。
祖母托梦说:
“你命不该绝,救命药方就在我留给你的某部医书中。
病好后,你要光大家传的医术,治病救人。”
随即,谈允贤强撑病体,起床找到了药方并依法调治。
或许是冥冥中有祖母的保佑,没过几天她便神清气爽,身体恢复了健康。
经过这场重大变故,谈允贤深深地感受到中医的医术真的能起死回生,非常了不起。
从此,20多岁的她牢记祖母的训导,坚定了行医救人的决心,正式开始在当地行医。
不过那时,因礼教的禁锢,女性很少抛头露面,外出工作,绝大多数医生是男性。
更糟的是因为受“男女授受不亲”观念的影响,异性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
而这给诊病带来了不少阻碍,所以女性患者经常被男医生误诊,导致疾病加重,甚至是死亡。
比如,当时有个男大夫为12岁的富家小姐治病时,被要求白纱罩面和隔着手帕把脉。
在描述病情时,害羞的少女又语焉不详,只说肚子上长了个肿块。
结果,大夫误将肿块当成外科脓肿,开刀切除了。
谁知,之后的6年里,小姐的创口始终无法愈合,一直在流脓。
18岁时,她的腰部突然长满了大大小小的肿块,有的还在破溃出脓,整个人被折磨得气息奄奄。
此事一出,那名医生瞬间名声狼藉。
很多男医生引以为戒,就恪守“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的铁律,坚决不给女人看病。
可想而知,众多女性就医愈加困难,那位富家千金更是深感绝望。
幸好天无绝人之路,在亲友的介绍下,家人请来了谈允贤。
不同于男大夫只关注病情,谈允贤很会照顾患者的心情。
她先是温柔地抚慰了病人的情绪,再耐心地倾听其细细叙述患病始末。
然后,她通过仔细望、闻、问、切,确定了病情是“瘰(luǒ)疬(lì)”,也就是如今的淋巴结结核。
接着,谈允贤翻阅医书后,决定采取内外并治的方法。
她外用艾灸针对12个穴位,为病人疏通经络。
内服药则是《东垣试效方》中的“散肿溃坚汤”。
经过几次治疗后,病人身上的肿块渐渐消失,7年不合的开刀伤口也完全愈合了。
原本形容枯槁的她终于恢复了花容月貌,并再三拜谢谈允贤的再造之恩。
此事传开后,谈允贤的高明医术被广泛传颂,越来越多的女性慕名向她求医。
不到30岁的她名声大噪,成了远近闻名的女医师。
50岁撰写《女医杂言》,是古代首个女医著作
而且,谈允贤认真地对待每一位病人,详细地记录了诊治过程,以及病人的病情、病史和家庭情况,尤其是她们丈夫的基本情况。
因为那时候的妇女地位低下,许多女性和丈夫发生矛盾后,只能把所有委屈都憋在心里。
所以,她们不仅要忍受身体的疼痛,更要承受内心的煎熬。
更何况,“男女授受不亲”,女性往往羞于对男医生启齿心事,导致经常因贻误病情而发生悲剧。
而身为女人的谈允贤与女病人之间没有隔阂,能够用心倾听她们的烦心事。
因此,她能从患者的生活背景中抽丝剥茧,寻找病因,从而找到最合适的治疗方式,保证药到病除。
比如,当时有一位43岁的妇女,丈夫怪她不能生育,就整日宠爱小妾。
被冷落的妻子郁闷无比,日久成疾,两腿出现大片丹毒,又红又肿,还全身发热。
最近三个月里,请了不少大夫都没治好。
后来,谈允贤应邀上门诊病。
经过耐心的仔细询问,病人不仅诉说了失宠的遭遇,更吐露了病史。
原来,她腿上的丹毒在未出嫁前就有了,只要一生气就会发作,以前都是几天后就会好转,但唯有这一次情况最严重。
对此,谈允贤诊断是“湿毒”。
她先是开出了凉血祛湿的药方,病人服药几次后,丹毒就全部消退。
为了巩固疗效,她又开出了调理气血之方。
经过半个月的调理,病人一切如常。
之后的几十年里,谈允贤接诊过不计其数的女病人,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也目睹了诸多女性的不幸遭遇。
后来在50岁那年,她决定著书立说,想着为后世医者提供借鉴,便将多年积累的经验写成了《女医杂言》一书。
这本书既是现存最早的女医著作,也是古时难得一见的妇科专著。
书中的31个女性病例生动地描摹了明朝形形色色的妇女形象,并且清楚地记录了她们的患病遭遇。
尤其是夫权社会下,女性的郁闷、婆媳之间的尖锐矛盾、繁重的家务劳动,以及求子压力对女性健康的影响。
可以说,这本书不仅值得中医爱好者研读,更为后人研究明朝女性的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而谈允贤在此后的很多年里,始终在践行行医济世的使命,救助普天下的女子。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
一直到公元1556年,这位“女中扁鹊”寿终正寝,享年96岁。
纵观谈允贤的一生,年少时,聪慧的她在祖母的教导下打下了深厚的医学功底;
成年后,她以行医济人为己任,以高超的医术为众多女性妙手回春;
她留下的《女医杂言》不仅是一本祛病良方,更深刻地反映了妇女阶层的生活情况,是研究明朝社会的重要历史资料。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那个女医者十分稀缺的年代,谈允贤医者仁心,悬壶济世,既是无数女性的福星,更是德艺双馨的医学名家。
最终,她名留青史,跻身“古代四大女名医”之一,让无数后人敬仰和歌颂。
下一篇:16-18世纪白人奴隶贸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