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有一种说法一直流传着:刘备死后,诸葛亮再也没有打过一场胜仗。虽然这话有些片面,毕竟像南中之战(七擒孟获)就可以算是一场胜利,但细想之下,也似乎有些道理。大概这句话是想表达,诸葛亮在与曹魏作战时,虽有南中一胜,但相较于南中较小的战斗,曹魏的对抗实在更为关键,不值一提的孟获,与曹魏的复杂较量截然不同。
即便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六出祁山被描写得近乎神奇,他依旧难掩在诸多败仗中的尴尬境地,几乎是从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例如,虽然《三国演义》讲到司马懿因败给诸葛亮而被迫穿上女性衣服,似乎对司马懿形象造成了极大的侮辱,但细想之下,这未尝不是诸葛亮的尴尬。因为这一举动,实际上说明了诸葛亮已经被司马懿逼得无计可施,不得不放弃原本的尊严。更为讽刺的是,司马懿在收下这件衣服后,竟然反击道,指挥士兵大声喊叫“孙权投降了”,瞬间让蜀营人心惶惶。面对这种场面,诸葛亮愤怒地说出了“司马懿,你已六十岁,怎么还这般无耻!”这句话出自《通典》,原文写道:“计吴朝必无降法,卿是六十老翁,何烦诡诳如此!”其实,诸葛亮这番话,也恰恰说明了他自己也已陷入了困境。因此说刘备一死,诸葛亮再未打过胜仗,从与曹魏的斗争来看,似乎也算是成立的。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诸葛亮不过是《三国演义》过度渲染出来的英雄形象呢?我认为与其纠结于这一点,不如从两个角度来深入探讨,尤其是第二个角度,能够更好地揭示问题。
二、曹魏角度
虽然诸葛亮在历史上屡屡败北,但从曹操的角度来看,他的失败却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我之前详细讨论过,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几乎让曹魏政权面临崩溃,曹叡不得不放弃京城前往长安防守,更离谱的是京城还流传出他被诸葛亮杀害的谣言。这让曹魏的权力斗争出现了混乱,郭太后和曹魏重臣们纷纷开始谋划让曹植继位。所幸曹叡及时回京,才避免了笑话的发生。因此,最恨诸葛亮的人,实际上从来不是司马懿,而是曹叡。曹叡甚至在自己的诏书中,像泼妇骂街一般,大骂诸葛亮。
而司马昭对诸葛亮的痛恨则稍有不同,他主要是对姜维心生怨恨——所谓“蜀汉谁都不怕,唯独我恨姜伯约”。那么,为何总是败北的诸葛亮,竟然让曹叡如此恼火?这归根结底是因为曹魏这个庞大的帝国,就像一个强壮的汉子,而诸葛亮所率领的蜀汉,更像一个刚刚起步的瘦弱少年。面对强大的曹魏,蜀汉的弱小让人难以想象,诸葛亮居然能以这种微弱的力量,一次又一次地让曹魏屈服、退缩,这实在令人不甘。曹叡怎么能够忍受如此局面呢?不得已,他收到司马懿的挑战书后,不得不强颜欢笑地表示:“我们不与诸葛亮一般见识,坚决不能出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诸葛亮的每一场败仗,难道不像《三国演义》所描述的那样,充满了几分不可思议的“妖艳”气息吗?能让败仗如此惊世骇俗,也许在古今中外,唯有诸葛亮一人能够做到。
对于曹魏来说,刘备在世时,最令他们忌惮的并非诸葛亮,而是关羽。毕竟蜀汉虽小,关羽一人便足以令曹魏震惊,“蜀小国耳,名将唯羽,羽死军衰”。关羽的死,导致了蜀汉实力大损。而诸葛亮虽屡战屡败,却曾一度让曹叡差点失去帝位,这才引发了三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笑话。
对曹魏而言,越是恨,越是怕,越是无法忍受,就证明诸葛亮的成功。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屡次失败的战役,恰恰也证明了他的成功。
三、诸葛亮点评张郃
若从宏观角度来看,这也许是问题的一个原因,但如果从微观角度入手,就能够更好地解答。这便是诸葛亮对张郃的评价。在《三国演义》中,曹魏的名将中,张郃与蜀汉的五虎将交锋的次数最多,且结果最为惨烈。
他曾与马超和赵云交战,二十回合后依然败北;与张飞对阵时几乎被“团灭”,最终孤身逃亡;在汉中之战时,他与黄忠单挑,二十回合也未分出胜负。相较于曹魏其他名将,如许褚与马超的裸衣对决,徐晃败给关羽后的复仇,张辽为孙权所封的“孙十万”美誉等,张郃的表现显得格外平庸。
但正是这位“废柴”般的张郃,却在后来的对战中让诸葛亮如此忌惮,甚至直接称他为“若留下此人,必为蜀中之害。”(出自《三国演义》)正史也记载道:“郃识变数,擅长布局,战场分析准确,连诸葛亮都对他心生畏惧。”诸葛亮在街亭的失败,便是张郃的杰作之一!
为什么被认为废物的张郃,能让诸葛亮如此忌惮?其实,这恰恰是诸葛亮对刘备时代蜀汉名将的怀念。在刘备生前,诸葛亮指挥若定,挥洒自如,调兵遣将时总能显得沉稳自信。可在北伐时,诸葛亮的压力倍增,根本没有当年那种轻松的从容感。这也正是“刘备一死,诸葛亮再无胜仗”的真正原因所在。手中没有得力的部下,看到张郃等曹魏将领时,诸葛亮自然不禁感叹:若关羽、张飞还在,岂会如此艰难。
这也与刘备夷陵之败息息相关:赵云的反对,使得他无法亲自带兵出征;马超因病无法随行,魏延则被留守汉中。一个再强大的统帅,没有得力的部下来执行战略,最终也只能力不从心。许多艰难的战斗,只有像张飞、关羽、马超等英雄人物才能打赢。真正的名将,不是轻松制造出来的,而是通过无数次生死搏杀之后的锤炼。
诸葛亮北伐时,甚至比刘备夷陵之战时更加无人可用,而曹魏那边,曹真、张郃、司马懿、邓艾等名将一个接一个,始终为曹魏提供强大的后盾。尽管如此,诸葛亮依然不愿放弃,他深知蜀汉面临着极为艰难的挑战,若不趁乱出击,便永远难以反超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