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承郡王:清初八铁帽子王之一,历11代16王,最后一位活到1992年
迪丽瓦拉
2025-09-07 22:36:13
0

你知道吗?在中国历史上,曾有十二顶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和荣耀的“铁帽子王”头衔,在清朝这二百年的风风雨雨中,一直传承不倒。可你或许很少听说,“顺承郡王”的头衔,竟然起步比其他王爵晚,传的不仅长,还一路跌宕起伏,把家族兴亡、政治权术、儿女情长这些戏码都演了个遍。“顺承郡王”凭什么在皇族中站稳脚跟?这些王爷们都经历了哪些鲜为人知的“暗战”?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顺承郡王那一串让人忍不住拍大腿的精彩过往。

自古王朝有更替,权力斗争从不停歇。满清十二铁帽子王,地位都非同小可,而八大开国王爵更是风头无两。有人说,打天下时是真兄弟,坐了江山后就该防着自家人。果然,顺承郡王家还是代善家族一脉——同胞兄长往往因为政治站队遭殃,兄弟之间的感情成了政治赌博的筹码。有人抱怨:“铁帽子王都是祖宗牌位,后代只管享福不操心。”可细看顺承郡王那些代代更替的剧情,就发现这王爵其实一点都不“铁”,家族上上下下被卷进宫廷风暴,险象环生。到底铁帽子王名号背后,是金饭碗里的幸福还是权力角逐下的烦恼?别急,这里还有不少内情没说完。

咱们按时间慢慢捋。“顺承郡王”得以立足皇族顶端,不单纯靠祖宗余荫。开山鼻祖勒克德浑,能享此荣耀,实际上离不开老爹萨哈廉的功劳。萨哈廉,能文能武,既是皇太极最信任的侄儿,也是清初的帅才,甚至精通三国语。当时清太祖努尔哈赤驾崩时,大清汗位归谁?本来群龙无首,萨哈廉偏不循规蹈矩,劝自家爹代善支持皇太极。功劳不用一筐装。再到勒克德浑,少年登场、战功累累,却因为皇位斗争卷入风波,兄弟被咔嚓,自己一度成庶民。这种起伏,放在今天都堪比宫斗大剧。

到了顺治年间,勒克德浑靠着多尔衮的拉拢才算翻身,领兵打仗立军功、头一回尝到“王位传承”的甜头。普通人家祈盼世世代代荣华富贵,可在清朝的大院儿里,王子们的饭碗一半是汗水一半是泪。皇家子弟求名图利,但一个失误或者家族的牵连,可以一夜“跌落神坛”。老百姓看热闹,觉得王爷有说有笑、吃香喝辣,可他们年纪轻轻就“退休”回家,甚至短命早夭背后,是多少暗流涌动。

这铁帽子王爵并非仅靠血脉就能稳坐钓鱼台,还得靠本事和机遇。你看勒尔锦,四个月大就襁褓继位,看似天上掉下来的幸运星,谁承想这“王帽子”压得头晕脑胀。刚刚成年的勒尔锦打仗拼杀,也是蛮拼,可一念之差自请降职,直接被削爵。之后好几年,爵位在他几位年幼儿子之间轮流传递,就像“带病运行”的家族企业,运气稍差就家破人亡。更离奇的是,连御赐宝马送人都成了获罪理由,这“贵族生活”也挺惊险。于是家族分崩离析,爵位几度易主,这清廷的铁杆王族,何尝不是一场场宫门血雨的见证者?

也不是所有大风大浪都刺激得人坐立难安。有那么一段时间,顺承郡王家看上去风平浪静:勒尔锦下台、儿孙继承,康熙开始时待他们还不赖。当诺罗布——也就是勒克德浑的第三子上台后,官职越做越高,还做到杭州将军、正一品大员。按说家道兴旺,亲王俸禄、顶级待遇,怎么着也该享个太平日子。

可是树大招风,人红是非多。家族内部子嗣早夭、爵位更替频繁,还得小心翼翼揣摩皇上脸色。有人说王爷们日进斗金,真相是没日没夜盯着“削爵令”。外头一片安静,实际上每次人选变动,背后都有几拨势力在博弈。康熙给家族机会,也可能随时下令一切归零。更何况,皇家规矩森严,你跟错人、说错话,命运随时拐弯。反对者说,顺承曾一度只是一个次要分支,靠别人恩赐才有今天。皇室恩怨和家族权斗持续上演,平静之下天地未必安稳。

真正的大反转来了。雍正年间,锡保身为顺承郡王,靠奋斗一直步步高升——从宗人府坐到了议政大臣,甚至一度直接晋封亲王。好像家族终于熬出头,有了重振旗鼓的希望。要知道在清朝,亲王的分量比郡王高出好几档,说不定后头子孙还能沾点“世袭罔替”的光,跻身一流贵胄行列。

然后剧情急转直下。浑身是胆的锡保,因为徇私包庇获罪,先是褫夺亲王俸禄,再到连亲王头衔都守不住。甚至连他儿子的世子资格都保不住,王府荣光令人唏嘘。值得玩味的是,朝廷的宽厚始终和权力更迭并存:一声令下罪降到底,回头又悄悄给子孙留点余地。这场王府家族的荣辱棋局,谁能算到结局?细心的朋友不难发现:这顺承郡王虽然门第高贵,承袭的却是漏洞百出的“幸运通行证”,稍有闪失就是全家鸡飞蛋打。

看似荣华,鸡毛也满地。每一次家族兴盛,都离不开皇帝的“圣旨”保驾,但有多少次冰火两重天?前脚还享受荣宠,后脚就翻脸无情。曾经的家族元老、军功赫赫的王爷说没就没,也验证了清朝皇权时不时会拿“铁帽子王”祭旗,敲打满族贵胄。

眼看大势又稳了,可家族的隐忧始终挥之不去。继承人夭折频发,爵位在兄弟之间游走,每一次选择都像走独木桥。不光清廷对外用兵忙,对内也少不了铁血整肃。等到清末,朝代气数渐衰,人丁稀少又逢变革风雨,顺承郡王家自顾不暇。

文葵,这个家族最后一位承袭王爵的成员,活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眼见清朝覆灭,皇族特权早已一去不复返。他幼年承袭爵号,长大后却再无实权,爵位成了空壳标签,顶多算是“前清贵族”的身份象征。外人看似一帆风顺,其实这一路走来,不知走了多少“弯路”:从汗马功劳、风光无限,到家族式微、身份尴尬;从亲王俸禄到被扯下光环平淡生活。王府门墩上依稀还刻着铁帽子的痕迹,实质早不复当年威风。

外面看似平和,王府内失落与隔膜弥散。新中国成立后,王府成员甚至要依靠社会工作谋生。不再是高高在上,反而体味到“镀金饭碗”也会生锈。一次次爵位传承的危机,家族内部早已泥沙俱下,昔日荣耀只剩回忆。

是不是听着挺热闹,其实顺承郡王家这“铁帽子”说起来铁,实际遇上大风邪雨也容易伤筋动骨。清朝皇帝们嘴上说要奖赏开国功臣,朝廷一高兴,这“铁帽子”就传几代,下次不顺心,削爵赶你出门,家族命运就跟跌股票似的,一会儿上天一会儿落地。大家羡慕这群王爷吃香喝辣、身份高贵,殊不知里头机关算尽、坎坷不断,比普通人还操心。都以为有个好爷爷、好爹爹就能当一世贵人,但实际上一误操作,铁锅都能敲没了,更别说铁帽子了。

那些官方史书大吹皇家恩典,真把“世袭罔替”写成了铁板一块。可仔细瞅瞅,多少荣宠来得快,去得更快?皇家亲戚争权斗狠,一场权力大戏轮番上演,说好听的是激励家族忠诚,说难听点,不过是皇权制衡下的“肥水不流外人田”。怪不得有人说,铁帽子只是“背锅匠”的别称,有功无过时都夸你,风向变了第一个拿你开刀。

到底是清朝皇帝厚道,把王爵一代代传下去让家族光耀;还是说这些“铁帽子王”其实不过是皇权下的暧昧工具,风头过后就是一撮灰?你觉得,是不是王爷们真有那么多特权福气,还是这世袭王位吃的其实是风险大于红利?有人说“祖宗留下来谁都拿不走”,也有人说“功名利禄都是一阵风”,你觉得哪个更靠谱?评论区等你说点真话!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隋唐英雄传》是一部讲述隋末唐初英雄人物事迹的作品,故事中许多英雄人物,如秦琼和程咬金,大家都非常熟...
原创 为... 一听到“日本工匠精神”,就来气。 很多人都会满怀崇敬地觉得那是一种挺值得去学习的“大和文化灵魂” 不...
滨田弥兵卫事件:日本商人降服荷... 公元1628年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席卷台南大员。大批日本武装商人暴走,突袭荷兰长官彼得的官邸,将他...
原创 清... 新中国成立后,章士钊被任命为中央文史馆馆长。他一直对清朝历史颇有兴趣,因此常常会去书摊逛逛。有一天,...
原创 公... 清朝时期,皇帝为了巩固与蒙古的关系,常常通过婚姻进行外交联姻。许多皇室宗女被送往蒙古,成为蒙古贵族的...
原创 如... 庞德,原本是马腾帐下的一名部将。马腾兵败后被曹操所杀,他的部队便归马超指挥。庞德因其出众的武力,被誉...
原创 李... 太祖开疆拓土,太宗安邦定国,这种模式在历朝历代都几乎是常态。自古以来,许多开国皇帝被尊称为战神,而作...
新手福音!三国谋定天下轻松畅玩... SLG老哥们都知道,很多三国策略游戏又肝又氪,新手进去根本玩不明白,很容易就被劝退。但《三国:谋定天...
原创 他... 在清朝时期,蒙古部落和大清朝廷的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其中的科尔沁部与清廷的关系尤为深厚。科尔沁部与清...
原创 曾...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四大中兴大臣之一,他不仅帮助清朝政府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在政治和学术领域也做出了不...
专家讲文物—“仓颉篇”汉简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扫一扫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大碗:海贸遗珍,彩瓷华章 一、年代溯源 此碗产自清代雍正年间(公元17...
原创 清... 在古代,由于缺乏现代的高科技刑侦手段,很多案件发生后都难以侦破,许多罪犯也因此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因此...
原创 历... 在漫长的历史中,有些瞬间像闪电一样转瞬即逝,而有些则成为永恒的痛,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提到燕云十六州...
原创 累... 在古代,各国都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大将,他们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征战四方,不少大将也因此死于沙场。但有些英...
原创 马... 马超在西凉被誉为神威天将军,不仅武力极为出众,而且深得羌人的尊敬。尤其是在潼关之战中,凭借过人的武艺...
播客|气候变化之下,如何让历史... 博物馆的文物,乃至分布在各处的文化遗产,都承载着很多信息,客观上记录了当时的人类如何组织起来,应对各...
原创 中... 最近,中日关系愈发紧张,局势如同紧绷的弦,一触即发。就在这敏感时刻,一些日吹和日奸却像雨后春笋般冒了...
原创 许... 曹操为了收降关羽,提出了三个条件,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土山约三事。有些人误将土山理解为屯土山,但实际上屯...
原创 清... 清朝末期的中国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在这动荡的年代,盛宣怀凭借着百亿家产,一度成为当时最富有的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