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2年,25岁的蒋纬国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西安的列车。没曾料到,在火车即将发车时,车厢内突然上来了一名国军少将。令蒋纬国意外的是,这名少将看到他腰间挂着一把崭新的勃朗宁手枪后,竟然强行将自己那把锈迹斑斑的手枪交换了过来,而蒋纬国的手枪也就被那名少将顺手揣入了口袋。
这件事最后是如何收场的呢?蒋纬国作为蒋介石的二儿子,虽有显赫的背景,但与那个四处张扬自己是蒋介石儿子的蒋经国不同,蒋纬国为人低调随和,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表现得十分谦和。
1942年2月,正在潼关的蒋纬国接到了胡宗南的命令,称有重要事务需要商议。于是,他便连夜搭乘了陇海线的夜间快车前往西安。蒋纬国有个小习惯,他不太喜欢坐下铺。在他看来,下铺是最容易藏臭虫的地方,而他最讨厌这种小昆虫了。相比之下,上铺显得要干净得多。
然而这一次,蒋纬国却意外地被分配到了下铺。不过,他性格随和,对此也并没有太多抱怨,依旧老实地待在自己的床位上。就在火车快要开动时,几个军人走上了车,其中一名国军少将走到了蒋纬国的上铺。蒋纬国当时的军衔为上尉,见到少将上车后,他立刻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这名少将显得有些嚣张,看到蒋纬国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上尉,他随意地一指,要求蒋纬国换到上铺。对于许多人来说,这可能是种屈辱,但蒋纬国反而感到如释重负,因为他本就不喜欢下铺。于是,他便毫不犹豫地爬向上铺。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蒋纬国不小心将自己腰间的白朗宁手枪露了出来,引起了少将的注意。
少将立刻问蒋纬国,这把枪是从哪里来的。蒋纬国并未详细解释,只是简单地回答:“是我父亲送给我的。”少将又询问蒋纬国的父亲是否也是军人,得到肯定回答后,他提出想要看看那把枪。蒋纬国见到枪确实是一件自己也十分喜欢的物件,于是便将子弹取下,毫不犹豫地递给了少将。毕竟,身为军人,大家都对好枪有一种天然的喜爱。
出乎蒋纬国预料的是,少将不仅玩了会儿枪,竟然提出要与他交换枪支。少将手中的勃朗宁比蒋纬国的那把差远了,不仅生锈严重,枪栓也坏了,完全无法使用。蒋纬国看着这把枪的损耗程度,心里明白,少将肯定是常年在战场上使用,难免会有些磨损。因此,他没有反驳,反而尊重对方,退回了子弹并将手枪递给了少将,心中还感到些许愧疚,表示自己只有一个弹匣。
然而,少将并没有表现出感激,反而显得有些不耐烦,他直接将自己那把老旧的手枪塞进了蒋纬国的口袋里。火车到达西安时,胡宗南的副官前来接蒋纬国,而少将则是第一个下车的。他见到副官后,上前打了个招呼,询问他来接谁。当副官告诉他是蒋纬国时,少将并未显现出太多的惊讶,因为他已经知道了蒋纬国的身份。
但即便如此,少将并没有继续停留,而是先行离开了。直到中午时分,少将才得知蒋纬国的真正身份,他顿时吓得跪倒在蒋纬国门外,不敢起身。蒋纬国听说后,走出房间打算扶少将起来。然而,少将显然已经被吓得不轻,如何也不肯起来,只是连声道歉,并将自己交换来的枪归还给了蒋纬国。蒋纬国本来并不在意这件事,还想着将枪还给少将,可少将却坚决不肯接受。最终,蒋纬国和少将将枪换回,少将也终于在蒋纬国再三保证不会将此事外传后,才起身离开。
有趣的是,蒋纬国似乎总是会遇到类似的换枪事件。早在德国时,他就遇到过一次类似的事情。当时德国驻华武官酆悌刚刚上任,他看中蒋纬国那把精美的7.62口径手枪,想用自己那把陈旧且完全无法使用的二五型手枪与蒋纬国交换。蒋纬国对酆悌这种举动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明白,自己虽然是蒋介石的儿子,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应该毫无敬意地对待他。
虽然蒋纬国没有因此追究,但酆悌的结局却并不好。在抗战期间,武汉失守后,湖南省长张治中下令焚烧长沙,以防止日军占领。可酆悌在执行任务时,竟然从长沙四个城门开始放火,导致大量百姓未能及时逃脱,惨遭大火吞噬。此后,蒋介石依照军法将酆悌处死。
蒋纬国的低调与宽容有时给他带来了麻烦。早在1932年,他还是个学生时,就曾因“一·二八”事变离开苏州,前往湖州。回程时,他遇到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场景。当时他携带的行李里有一条被子,当火车的士兵检查到他的床位时,竟要求他将手伸进被子里检查是否藏有违禁物品。蒋纬国感到十分不解,这样的要求让他有些哭笑不得。
他问那名士兵为什么不自己检查,结果士兵毫不客气地甩了他一巴掌,反而告诉蒋纬国:“这是给你面子。”虽然有些愤怒,但蒋纬国并未多加计较,而是幽默地想,或许这个士兵平时在部队里也受够了委屈,趁着这个机会想耍点威风。
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蒋纬国曾在火车上遭到一名上校的两次耳光。事情发生在蒋纬国从西安回潼关的途中,那时火车的座位制度已经发生了变化。该名上校因为没有买到票,也没找到座位,蒋纬国便主动让出自己的座位。不料,上校不仅没有表示感谢,反而给了蒋纬国两个耳光,质问他为什么不早点让座。蒋纬国解释说自己当时没有意识到,直到后来才注意到。
然而,上校并未接受蒋纬国的解释,再次甩了他一巴掌,指责他啰嗦。蒋纬国并未与上校争执,仍旧平静地去厕所坐下。当列车长检查票时,发现蒋纬国的位置上坐着这名上校,而且上校竟然没有票。列车长告诉上校不仅要补票,还要知道刚才上校打了蒋纬国的事情。听到蒋纬国的名字,上校当即吓得跪倒,连声道歉。
蒋纬国一向宽容,但他也逐渐意识到,中国军队的上下级关系总是充满了不公平。相比之下,蒋纬国在与敌军的接触中,才更能体会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军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