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几位美国人带着所谓的债券,闯入美国大院,声称代表几百人正式起诉中国,要求归还自清朝以来所欠的债务,总额高达2.2亿美元。这一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和震惊。
这笔债务,正是源自清朝时期对外借款所签订的铁路债券。当时的美国公司发出的这些要求,被中国领导层视为不合理,并且迅速遭到邓小平的坚决否决。尽管如此,这件事情引发了不少爱国学者的关注,他们对中国是否真有此债务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结果发现,实际上,早在新中国建立之前,西方国家曾经就向中国讨债,而当时的欠款总额曾高达7.3亿美金。
面对这一巨大债务,毛主席是如何应对的呢?
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虽然人民充满了重建家园的喜悦和期望,但毛主席心中却有一项棘手的难题,那就是清朝时期,因朝廷腐败与领导者的软弱无能,中国屡次成为西方列强的侵略目标,导致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留下了巨额债务,总计高达7.3亿两白银。
这笔债务是如何累积的呢?让我们追溯到清朝的乾隆年间。乾隆皇帝的奢华生活和无节制的花费使得国库空虚,民间财力被过度压榨,这导致百姓怨声载道,社会动荡不断,甚至爆发了著名的太平天国起义。为了平息起义,清朝不得不借款于西方列强的银行,乾隆皇帝个人向西方银行借款就高达5300万两白银。
然而,清朝的财政困境在慈禧太后的统治下愈加严重。慈禧太后因深怕西方列强,凡是他们要求的,她几乎都同意,因此签订了包括《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这些条约不仅侵犯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更让国家陷入了巨额的债务之中。《辛丑条约》单单本金和利息就高达13亿两白银。
清朝末年的皇帝曾回忆说,自己年幼时曾亲眼见过国库中的财富,金银堆积如山,曾让他惊叹不已。然而,这些曾经的财富在慈禧太后及贪污腐败官员的手中被挥霍殆尽。最终,清朝负债累累,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近30年的债务归还历程。
在清朝灭亡后,1921年孙中山建立了中华民国。尽管中华民国面临许多内忧外患,但西方列强依旧催促其归还债务。那个时候,尽管外表看似繁荣,中华民国的内部却混乱不堪,各地军阀割据,政权动荡。为维持统治,军阀们不断向西方列强借款,甚至不惜出卖国家主权。由此,中华民国时期的外债不仅没有得到有效减少,反而继续增加。
此时,蒋介石的出现意味着一个新的政权的崛起。1928年,蒋介石成功建立起自己的统治,并接管了清朝时期的债务。所有债务总额高达72亿元,其中8亿元并没有书面证明,而是口头约定的债务。蒋介石对这些债务的处理态度不一,对于有明确债券的债务,他采取了积极归还的态度,但对于没有书面证据的债务,他则态度模糊,部分党内成员甚至认为这些债务可以不予承认。
直至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正式宣布停止归还日本的债务。这样,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债务偿还过程,清朝遗留下来的外债成为了中国民众的沉重负担。尽管抗日战争结束后,部分国家归还了中国已经支付的债务,但我国仍然未能完全摆脱这一困扰。尽管如此,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索债仍没有停止。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主席迎来了一个新的挑战——西方列强要求继续归还自清朝以来的欠款,金额高达7.3亿两白银。如果按照当时的经济水平,这笔债务几乎需要十数年才能偿还。
面对这笔巨额欠款,毛主席深思熟虑后,做出了决定:不予归还。毛主席认为,如果西方列强坚持要求偿还这些历史遗留的债务,那就应该由签订条约的当事国家来负责。西方列强曾认为中国此举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但毛主席认为,新中国已经重生,不应再为过去的错误买单。毕竟,这些债务都是在不平等条约的情况下所产生的,而这些条约本身就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
毛主席在《共同纲领》中明确指出,西方列强与中国签订的那些不平等条约和债务,已经无法成为新中国的负担。新中国的政府有责任为中国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不能因为过去的错误继续拖累国家发展。他将中国比作一栋刚刚修建好的房子,决不允许旧的腐朽家具继续占据其中的位置。
随着新中国的建设,许多西方列强逐渐归还了历史上所欠的债务,包括清朝和中华民国时期的欠款。然而,唯独美国在这一问题上始终沉默不语。直到1979年,爆发了一场关于中国是否应偿还过去债务的争议,许多美国人仍旧执意要求中国偿还清朝时期的债务,而对于自己欠中国的债务却从未提起。
今天,美国的欠款已经达到了8500亿美元,但它对于中国的债务问题却避而不谈,反而希望将清朝的历史遗债作为抵消。而这种做法,显然无法得到中国人民的认同。正如毛主席所说,一个国家只有强大到足以抵御外来压力时,才不会屈服于过去的错误和不公。中国人民不再为过去的债务承担责任,而是要建设属于自己未来的强大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