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大多批评刘禅,功成名就的刘备,到底是怎样教育阿斗的
迪丽瓦拉
2025-09-07 23:04:06
0

全文共2538字 | 阅读需6分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明代杨慎写的词《临江仙》,三国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人物数不胜数,其中刘备可谓是脱颖而出,以仁德爱民敬贤之名,至今为人怀缅,据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东坡志林》记载,当时评书人讲到刘备遭遇失败,百姓莫不扼腕叹息,可见其得人心。

可是蜀汉政权最终还是二世而亡,究其原因,后来者大多批评刘禅,讲他是扶不起的阿斗,荒淫无度,好逸恶劳,胸无大志,宠信宦官黄皓,不能任用姜维等一众贤臣,现在都说孩子的成败,父母的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么是刘备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吗?还是说他压根没好好管教过这个儿子?

根据陈寿《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建安十二年刘禅出生在荆州,等到父亲刘备真正夺取根据地益州,进位汉中王时,刘禅刚刚十三岁,当刘备驾崩刘禅继位时,他也不过十七岁,再加上刘备半生漂泊,看来他很可能没有多少时间或者功夫教育孩子,除了常规的童蒙教育,可能刘备真正管教约束儿子时候,已是身居高位,他更多会以帝王之道来教育未来的君主,通过爬梳史料,从细枝末节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父亲一面的刘玄德。

上图_ 刘备(161年-223年)

一.智慧历史寻

翻看陈寿所写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其中写到“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了解汉代历史的读者会发现,这不活脱脱一个刘邦吗?在司马迁史记和班固的汉书里,刘邦还是一个游侠豪杰,根据日本学者增渊龙夫先生的研究,刘邦的成功跟他的豪侠性格和游侠经历分不开,而先主传里的刘备正是好武勇,爱交接豪侠,甚至曾经怒鞭督邮,俨然也是一个游侠,那么这到底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刘备有意为之呢?

刘备自称出自中山靖王之后,世居涿郡,父亲曾仕州郡,祖父曾举孝廉,这样的经历在东汉,只有地方上豪强宗室等拥有一定势力的家族才能做到,刘备出身想来不会太低,只是家道中落,才会织席贩履,黄巾起义,时局动乱,对于刘备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此时他更希望也更可能通过建立军功,出人头地。

上图_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

那刘备以汉室宗亲为号召,从历史经验中找寻先祖刘邦的成功之道,并以此来效法,也就不难理解了。《三国志》裴松之注解中,引用西晋官方编修的《诸葛亮集》,其中就有先主遗诏,说是刘备临终让刘禅多读汉书的,晚清民国学者卢弼解释说汉书是本朝掌故。

其实再进一步说,就是刘备希望儿子能跟自己一样,多学习前人,多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尤其是汉高祖,一介布衣成就帝业。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在克蜀称帝后不吝赏赐,与民休息,这都是效法高祖的地方,这些应该都是刘备希望儿子从《汉书》中汲取的,这种教育理念我称为先人之道。

上图_ 刘备三顾茅庐

二.仁德记心中

刘备的仁德之名,通过小说《三国演义》流传愈广,历史上的刘备并不完全这样,例如在徐州兵败后,舍弃妻子,独自逃命,益州刘璋,与他同是汉室宗亲,但是刘备还是没有太大顾虑,一把抢夺西川,面对曾经嘲笑过自己的张裕,即使有诸葛亮等人的劝阻,但是他还是毫不留情的处死,即使这样,我们还是说刘备确有仁德之心,只是要换个角度解说,不能光做仁义仁慈,道德高尚解释。

何为仁呢,《礼记》是刘备要求刘禅重点阅读的书籍,卢弼解释说是治身的要藉,其实礼记是孔子及其后人门生对于《仪礼》的研究文集,东汉时期,经学大师郑玄在六艺论中说过,西汉时期戴德戴圣叔侄两人,分别传授大小戴礼记,郑玄为小戴礼记注疏,形成了现在流传的礼记本子,而《仪礼》主要是士礼,《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克己复礼”指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合乎礼节,这就是仁,刘备让儿子学习礼记,就是希望他得仁。

上图_ 《华阳国志》又名《华阳国记》,地方志著作,由东晋时期成汉常璩撰写

再看德,据《华阳国志》,诸葛亮转述说,刘备在徐州向名士大儒陈纪和郑玄讨教,不以小惠而是靠大德治国,什么是大德,例如刘巴是刘备昔日的仇敌,刘备大有杀心,但是最终他还是重用刘巴,处之显任,关键还是看重刘巴的贤德和名望,不计较私人恩怨,以大局为重,这才是大德,况且刘备这样做,还博得了爱惜贤才的名声,吸引更多人投效,我想即使是现代企业管理者,也谙熟此道。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的这句名言广为人知,其实就是出自前面谈到的遗诏,此外游戏三国杀中刘备的台词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也来自这里,仁德的用意,刘禅应该能强烈感知,这可是父亲的良苦用心,临终的谆谆教导啊。

仁德可以说是立身之道。

上图_ 曹操(155年-220年)

三.谋略胸中藏

在史书中找了经验后,还要有运用智慧的手段,何况当时三方鼎立,即使得了益州,面对曹操进攻汉中,刘备还是终日惶惶不安,何况夷陵战败蜀汉政权风雨飘摇,就像诸葛亮所说是危急存亡之秋,无论何时刘备都不会忘记谋略的重要性,这是生存之道。

同样是上文引用的遗诏,刘备让刘禅闲暇时读读诸子书,六韬,商君书等,听说诸葛亮为太子写申子,管子,韩非子等书十分欣慰,诸子书无所不包,谋略更是无奇不有,司马迁的史记本来是作视为子书,内藏于西汉宫廷内部的,汉成帝时大将军王凤以其中包含纵横谋略,拒绝外借,六韬虽然有争议,但是根据《汉书·艺文志》它必然是与姜太公有关,太公辅佐周文王和周武王,治国治军均有成效,魏晋六韬虽然不知具体内容,但是相比和军国大略分不开,其他的书籍都属于法家,法家讲究权谋,君主要懂得治驭臣下,学会集权,看来是妥妥的帝王学,刘备让刘禅看这些书,无非是希望他能掌控政局,懂得治国的手段。

上图_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怀帝

陈寿在后主传的赞中,委婉的说刘禅其实是可塑之才,就像布染色,青黑自便,他懂得任用诸葛亮治国,当时还算明智,不过后来他就耽于享乐,亲小人远贤臣,完全忘记了父亲的教导。

其实刘禅也跟刘备学到了一些成果,例如裴松之就很认可恶人不随意大赦,赞扬后主还是有治国手段和理念的,只是最终刘禅还是未能真正领悟,只是表面上做个样子罢了,不得不说刘备的教育虽然内容充实,但是还是不得要领,换言之刘备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他给了孩子指导,无形中变成了儿子心里的大山,难以逾越。

参考资料:

〔1〕《三国志》 陈寿

〔2〕《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 李开元

〔3〕《中国古代的社会与国家》 (日) 增渊龙夫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大地最雄浑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万物的生长。”这句诗般的描述道出了自然界的奇迹。最近,火热的电视剧《...
甘肃“问秦”二十年 探源秦人从... 中国甘肃网5月18日讯 5月18日,作为甘肃省 5.18国际博物馆日压轴展览,甘肃秦文化考古二十年成...
原创 被... 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我军成功俘虏了许多国民党军官。然而,蒋介石在青岛召开的军事检讨会议上,却提出一...
吴大澂收复国土纪念馆:彰显英雄... 吴大澂收复国土纪念馆开馆以来,不断丰富展览内容、持续提升展馆文化氛围,成为珲春市广大干部群众以及外地...
特刊丨走近瓦窑堡:转折关头,谁... 走近瓦窑堡:转折关头,谁主沉浮 ■解放军报记者 赵倩 瓦窑堡革命旧址。常浩浩 摄 视频:《用云端...
李元吉的老婆为什么愿意嫁给李世... 曾经的权力争斗有多残酷?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哥哥和弟弟都被他一举拿下,写下了中国历史...
原创 塔... 1948年9月,中央政府为了切断东北敌军与华北之间的联系,决定采取措施,制造“关门打狗”的态势。首先...
哥哥穷得娶不起,妹妹丑得嫁不出... 文|小玉 编辑|小玉 前言 清道光年间,安徽合肥磨店乡李家陷入绝境:四儿子李文安家贫如洗,年近四十...
原创 苏... 1991年,庞大而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一夜之间解体,许多人对此感到困惑和不解。15年后的2006...
为何清皇子在争夺皇位失败后,顶... 为何清皇子在争夺皇位失败后,顶多会被关起来,而不会被残杀? 翻开中国历代皇权更迭史,玄武门之变的刀光...
原创 辛... 1901年9月7日,清朝政府在北京与11个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这一事件不仅仅是政治史上的一页,它...
原创 关... 一、演义中,关羽为何辱骂黄忠? 在《三国演义》这部作品中,关羽在攻占长沙城之前,已经对黄忠产生了不...
司马懿早就识破了空城计,为何还... 你可能认为,历史就是一锅热汤,三国那些事早被大家翻来覆去讲了无数遍。可你知道吗?诸葛亮的空城计,实际...
原创 1... 毛主席的军事指挥才能,历来是大家热议的话题,尤其是长征期间四渡赤水的壮举,更是被许多人称作“神来之笔...
原创 刘... 头条中国史 一、是跟曹操,还是跟刘备? 说到“刘备伪君子,曹操真小人”,这并不是我个人的见解,而...
原创 蒙... 很多人认为蒙哥是成吉思汗以来,蒙古帝国权力最强的大汗,甚至有观点指出,他是冷兵器时代疆域最广的帝王之...
原创 傅... 1949年1月,随着北平城外炮火的逐渐熄灭,城内却暗潮汹涌,气氛紧张。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手握二十...
原创 徐... 1977年3月,徐立清作为总部的副主任,几次上门拜访张爱萍,诚恳地邀请他出山参与工作,但都遭到张爱萍...
原创 国... 1949年12月10日,人民解放军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进大西南,原本驻守在这里的国民党军队接连败北。面...
原创 马... 一、马超能打过张飞、许褚吗? 在《三国演义》中,关于马超是否能打得过张飞,一直存在争议。笔者曾对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