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中国的记者会上,一名日本记者提出了一个充满质疑的问题。他指出一位日本公民在2019年回国探亲后失踪,至今没有任何消息,询问中国政府对此有何解释?发言人的回应令人耐人寻味——这位所谓的“日本公民”本名叫袁克勤,实际上是中国人。说他“失踪”并不准确,因为他因触犯了法律,并为日本充当间谍而被逮捕。
那么,这位让中日两国都高度关注的人物究竟做了什么?他真的充当了日本的间谍吗?
一、袁克勤“失踪”事件的真相
2019年,袁克勤,这位已定居日本的学者,因为母亲去世,回到中国处理丧事。就在年底,北海道教育大学向外界发布消息,称袁克勤失踪了。在记者会之前,袁克勤的大儿子一直在日本四处活动,宣称父亲自从回国后便下落不明,且中国政府对此毫不关注。随后他改口说,父亲被中国政府非法拘押,根本没有尊重国际人权。
袁克勤的大儿子通过煽动言论,联合了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向公众散布不实信息,企图通过舆论施压,迫使政府释放他父亲。然而,袁克勤真的只是无辜失踪吗?为什么中国政府会如此做出令人费解的决定?
根据有限的资料,袁克勤的学术活动主要集中在东北一带。作为吉林人,80年代从吉林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他便前往日本留学,并将东亚政治史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他曾在2008年和2017年分别在辽宁大学和吉林大学做过讲座,讨论的主题涉及日本的战争历史与侵华行为。而当时,袁克勤在日本北海道教育大学担任讲师,身份是教授。
2021年,外交部再次对袁克勤的事件作出回应,明确表示我们已掌握了他从事间谍活动的确凿证据,国家安全部门已将相关证据移交至法院,等待最终判决。袁克勤身为中国国籍,却做出了让无数国人愤慨的事情——他在国内高校任教期间,利用学术平台洗刷日本侵华历史,歪曲历史、美化日军罪行,甚至恶意诋毁中国的抗日成就和政府。他的出版物充斥着这些有害内容,严重误导了部分年轻人。
更为严重的是,袁克勤多年来频繁往返中日之间,他利用学术身份搜集了大量关键信息并提供给日本,这一行为无疑加深了他与日本的间谍勾结。他作为一位年近七旬、拥有良好声誉的学者,竟然被日本金钱收买,做出了极其背叛国家利益的事情,实在让人无法忍受。
根据最新消息,袁克勤已因间谍罪被判刑,未来六年将服刑。在此期间,日本方面则公开表示袁克勤对判决结果不满,并试图上诉。这一系列掩盖事实的行为,进一步印证了袁克勤与日本的勾结。一个中国公民受中国法律审判,而日本媒体与官方激动异常,堪称荒谬。
二、日本间谍的渗透活动
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尽管二战的惨痛教训已经过去,但日本并未对自己的罪行进行深刻反思,反而继续对中国虎视眈眈,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渗透、瓦解中国,其中间谍活动便是其中之一。此类间谍行为不仅威胁国家安全,也影响两国的正常外交关系。中国对此问题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只有确凿证据才能采取行动。在近年来破获的间谍案件中,日本间谍的数量不在少数,袁克勤只不过是其中一例。
2023年4月,日本媒体报道说一位中国籍教授在回国后失联,这位教授名叫范云涛,主要研究国际法和政治学。其背景与袁克勤非常相似。据称,范云涛曾与中国国安部门人员接触过,之后便失去了音讯,家人无法与其取得联系。日本方面威胁称,如果没有进展,可能影响中日关系。
然而,事实上,破坏中日关系的,往往是日本本身。几年前的“毒教材”事件就揭示了日本在文化渗透方面的恶劣行径。这些教材的插图恶劣地丑化了中国儿童,潜移默化地传递有害信息,甚至涉及儿童性骚扰问题。有关部门立即介入,相关教材被撤换,插图进行了重绘。尽管事后处理了这些问题,但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依然存在,这再次说明了我国反渗透、反间谍工作的艰巨性。
自从2023年《反间谍法》修订以来,日本对华的间谍活动有所收敛,但其方式却变得更加隐蔽。越来越多的间谍分子被抓捕,这也让日本意识到中国在打击间谍活动上的决心。例如,2023年上半年,一位日本药企高管借药品谈判之机,在中国大肆搜集情报,最终被国安部门发现并逮捕,这一事件也让其他日本企业高管不敢轻易再来中国。
三、日本制造冤案,抹黑中国
为了打击中国,日本不仅持续输出间谍,还加强了对在日中企及其员工的监视,甚至制造冤案来破坏中日之间的经济合作。比如,某家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化工企业,因其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受欢迎程度而与中国有着频繁的业务往来。2020年,尽管没有任何实质证据,日本警方依然逮捕了该公司几名高管,并指控他们非法向中国出口设备。警方为此更是反复搜查该公司,并伪造罪证,给公司上下施加了巨大的压力。最终,几名高管因精神压力过大,身心疲惫,甚至一名高管因在监狱中得胃癌几乎死于狱中。这一事件不仅破坏了公司的正常经营,还让许多相关人员深陷困境。
日本对中国的渗透行为自建国以来便从未停止过,一百多年来始终如一。正因如此,我们更应保持高度警觉,防止间谍活动,切实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