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25日,延安的毛主席彻夜未眠,他的心情异常焦急,眼睛紧盯着时钟,等待着来自太行前线的紧急消息。几天前,129师发来电报,报告了八路军总部遭遇敌人突袭的消息。总部通信被切断,北方局的人员分头突围,然而局势变得十分不明。此时,毛主席内心的担忧不断加深,等待的煎熬无法言表。
两天后的电报再次传来,毛主席的心情更加沉重。电报中写道,彭德怀已带领部队突围成功,但左权同志在这次突围中不幸阵亡。与此同时,罗瑞卿和杨立三两位同志虽已成功突围,却再次与敌军遭遇,命运未可知…… 毛主席手握电报,心情无法平静,他沉默着走向朱老总的住所,二人对视无言,悲痛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时光似乎变得凝固,久久未能打破这片刻的沉默。终于,毛主席提起笔,写下了一封重要的电报:
刘邓转彭:
电悉。总部被袭,左权阵亡,殊甚哀悼。瑞卿、立三已否脱险?甚念。目前总部电台已全部损坏,建议总部暂随129师行动。如何望复。
这封电报发出之际,彭德怀已带领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的突围队伍在小南山村集结。站在台上的彭老总,手中握着名单,一一核对着成员的名字。有些人答到,有些人则永远消失在了战火中。损失惨重,北方局的调研室主任张衡宇等十余名同志英勇牺牲,而北方局秘书长张友清在被俘后,最后牺牲在了太原……
当大家凝视着彭总的名单时,忽然意识到一个名字的缺失——浦安修。她是彭德怀的妻子,而彭老总对她的牵挂众所周知。可是,在这沉重的名单中,却没有她的名字,彭总始终没有提起。大家心中都默默想着:“北方局队伍已经被冲散,浦安修瘦弱身体,如今还未归来,恐怕已经……牺牲了吧。”
看到大家沉默和忧虑,彭德怀深深感受到战友们的失落和痛苦。他激动地喊道:“同志们,台坍了不要紧,搭起来再干!”紧接着,他回忆起1928年红五军上井冈山的往事:“当年我们刚到井冈山,搭起来的主席台也突然塌了,大家纷纷议论,说这不好。但朱德同志站起来,豪迈地说:‘台坍了不要紧,搭起来再干!’”
彭德怀的声音充满力量:“我们要擦干眼泪,咬紧牙关,替参谋长报仇,替牺牲的战友、同胞报仇!”在彭老总的激励下,战士们高喊口号,声音冲天而起,充满了决绝和信念。
在八路军总部遭遇重大损失后,中央及时关注到了总部的困境。7月,中央给彭老总发来了电报,提出:未来两年斗争将异常激烈,敌人的扫荡目标明确指向我们的领导机关。左权同志的牺牲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我们认为,总部向晋西北转移是非常必要的。
面对这个提议,彭德怀沉思许久,最终给中央发去了回电,建议总部应继续留在晋东南。他的理由是:
首先,太行、太岳、中条等山区条件优越,是我们在华北的主要据点,不宜轻易放弃;其次,这些地区领导力量薄弱,总部一旦离开,将难以提供有效的指导;第三,开封、新乡、冀南等地的工作还在继续,转移将造成成果的损失;第四,当前正值夏季,昼长夜短,要通过多道封锁线前往晋西北,面临巨大困难和风险。
因此,彭德怀建议总部仍然留在晋东南,坚持斗争,他坚信“谁能熬过最艰难的时刻,谁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同时,为了保证总部的安全,彭老总建议缩小总部和北方局的规模,以便灵活机动,减少暴露的风险。
在电报中,彭德怀还提出,中央应尽快派人接替左权同志的工作,以弥补空缺。《彭德怀传》记载,彭老总建议了三位人选:军委参谋长叶剑英、115师原师长以及抗大校长滕代远。
中央收到电报后,采纳了彭德怀的建议,决定总部不向晋西北转移。至于替代左权同志的工作,中央最终决定由滕代远同志担任八路军总部参谋长。8月29日,滕代远从延安辗转赶到八路军总部,再次与老战友彭德怀并肩作战,共同承担起了新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