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1958年,蒋介石和胡适在台北的一次合影。照片中,胡适一副放松的姿态,翘着二郎腿,面带微笑,神情悠闲洒脱,看上去毫不拘谨。而蒋介石则端坐在旁,显得异常严肃,表情紧绷,甚至略带拘谨,似乎在胡适面前变得像个小学生,显得有些紧张和不自在。
这其中不仅涉及到蒋介石对学术的看法,还与他和胡适之间复杂的关系密切相关。那么,这张照片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呢?胡适和蒋介石之间又有什么样的交往呢?
如果要追溯他们的关系,我们得从1927年说起。尽管此前两人早有耳闻,但彼此并无直接联系。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暴力镇压共产党人及国民党左派,引发了广泛的左翼文人愤怒。然而,胡适、蔡元培、吴稚晖等人却选择站在蒋介石一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行为辩护。
至于蔡元培和吴稚晖为何支持蒋介石,我们日后可以再讨论。但胡适,一直以来高举自由主义旗帜,为什么也要支持蒋介石,为这个反革命政变摇旗呐喊呢?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蒋介石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将这场政变包装成“阻止苏联干涉”的“爱国行为”,宣称他是在保护国家免受苏联控制。这一说法深深打动了不少人。其次,蒋介石还标榜自己要继承孙中山的事业,并通过一些改革措施做出表面文章,这也使得胡适觉得蒋介石实际上有着远见卓识,是一个有潜力的领导者。胡适甚至称蒋介石是“倾向于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论者”,对他充满同情。
再者,胡适与新文化运动的左翼阵营已渐行渐远,他对改革的态度逐渐保守。在20世纪20年代初,胡适便开始认为左翼运动过于激进,主张社会改革应当循序渐进,并且对共产党保持敌视。因此,胡适以新文化运动领袖的身份,为蒋介石提供了重要的舆论支持,这对蒋介石来说,具有极大的帮助。
胡适支持蒋介石的原因并非个人的利益,而是源于他对蒋介石的误判和对自由主义的坚持。胡适的影响力不可小觑,他不仅培养了大量支持自己理念的学生,也在文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文人也因胡适的支持而纷纷为蒋介石发声,进一步巩固了蒋介石的统治。
因此,蒋介石开始加紧与胡适的联系,尝试通过高官厚禄来吸引胡适加入南京国民政府。然而,胡适支持蒋介石并非为了权力与财富,而是因为他当时被蒋介石的宣传迷惑,认为蒋介石代表了自己的理想。
然而,到1928年,胡适逐渐发现南京政府的实质是一个军事政府,而蒋介石不过是一个军阀,逐步与蒋介石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胡适依然是自由主义者,他认为蒋介石没有践行其宣扬的理念,甚至背离了新文化运动的理想。于是,胡适毅然与蒋介石决裂,并开始批判南京国民政府。
1929年,胡适发表了《人权与约法》,公开批评南京政府的统治,并指责其侵犯人权。蒋介石对胡适的背叛怒不可遏,立刻指使党媒对其进行攻击,最终迫使胡适辞去中国公学校长职务。尽管如此,胡适依然在文化界具有极高的声望,最终找到了北京大学的机会,继续他的文化事业。
然而,到了1931年,胡适与蒋介石的关系再次产生变化。在日本侵占东三省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遭到广泛批评,胡适却认为应将责任归咎于张学良,支持蒋介石的立场。两人对如何处理日本问题的看法再次契合,关系得以恢复。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胡适在蒋介石的支持下,再次转变态度,公开表态支持抗日。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胡适被任命为驻美大使,帮助争取美国对中国的援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胡适和蒋介石之间的关系再次恶化。胡适最终选择赴美讲学,而在解放战争爆发后,他坚定支持蒋介石,再次走向两人的“蜜月期”。
到了1949年,蒋介石在内战中失败,胡适也随之离开中国,前往美国讲学。1958年4月,胡适回到台湾,就任中研院院长,并于4月10日举行了就职典礼。在这个背景下,蒋介石也出席了典礼,并发表了讲话,而这张合影正是在典礼后拍摄的。
中研院的背景也值得一提。蒋介石创建了这一最高学术机构,并将其从南京迁至台湾。胡适一度设想自己在台北建立一座住所,借助中研院丰富的研究资源完成他一度未能完成的两部著作。蒋介石深知胡适的愿望,便通过邀请他担任院长的方式帮助他实现梦想,甚至提出用胡适所著《苏俄在中国》一书的版税来资助胡适的住所建设。
胡适被这一提议感动,迅速同意了蒋介石的邀请。而蒋介石为胡适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并亲自款待他。这一切似乎是为了拉拢胡适,以巩固蒋介石在文化界的影响力。
然而,就职典礼当天,胡适在演讲中再度批评蒋介石的政策,直言不讳地指出蒋介石存在错误,甚至反对蒋介石让中研院为国民党宣传的企图。这令蒋介石感到极为尴尬,并在日记中愤怒地记录下这次经历。蒋介石认为胡适的言辞过于狂妄,甚至将这次经历视为自己一生中的最大屈辱之一。
尽管蒋介石的愤怒难以掩饰,但照片中的他依然保持了平静的面容,显得格外拘谨。或许这就是他强大的自控力,尽管内心充满不满,但他依然表现得若无其事。
胡适则轻松自得,似乎并未意识到自己言辞的冲击。尽管他在事后对演讲内容做了修改,但他的直言不讳已深深刺痛了蒋介石的自尊心。
此后的几年,胡适和蒋介石的关系始终动荡不安。1960年,两人因“雷震事件”爆发了新一轮冲突,胡适的健康也因此受到影响。1962年,胡适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享年74岁。蒋介石尽管对胡适有所不满,但在胡适的葬礼上,他依然送上了盛大的送别。胡适的一生,褒贬不一,最终如何评价,他的事迹将永远留给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