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檀自新(1896年—1938年),原籍奉天锦西。他在东北陆军讲武堂接受过军事训练,之后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第5路军司令、东北军骑兵第10师师长和东北军第6军副军长等。檀自新早期曾与马占山一起参与江桥抗战,表现出色。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将其调入中央军,任命为新编第5师的师长。然而,1938年,因檀自新多次未能按照指示进行战术调度,蒋介石以“抗命谋叛,违犯军纪”的罪名剥夺了他的军权,并将他秘密处决。
2、张德能(1899年—1944年),广东开平人,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六期,先后担任了陆军第4军59师师长和第4军军长等职。作为粤军的杰出将领,张德能在北伐时曾联合叶挺独立团与北洋军激战,取得了贺胜桥和汀泗桥两场关键战役的胜利。1944年,作为国民党第4军的中将军长,张德能在第四次长沙会战中指挥失利,最终因被认为“指挥不当,作战不力”而被军法处决。
3、龙慕韩(1898年—1938年),安徽怀宁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担任国民党第89师267旅少将旅长、第89师副师长及预备第1师中将副师长等职务。龙慕韩在抗战中参与了南口大战,后因擅自指挥脱离战场,致使河南开封失守。1938年6月17日,龙慕韩因其严重失职被湖北军事法庭审判,最终被判处死刑。
4、薛蔚英(1905年—1938年),山西离石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担任陈独秀警卫队队长、河南省保安团第1支队司令以及国民党167师师长等职。作为较为开明的将领,薛蔚英在十年内战期间曾为红四方面军提供过帮助,功勋显赫。全面抗战爆发后,他被派往马当守卫阵地。1938年8月,因马当要塞失守,尽管薛蔚英正赶往要塞,却因途中遭遇敌军,延误了时间,导致他被蒋介石误认为失职,并下令处决。
5、段朗如(1903年—1939年),湖北英山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早年参与了东征及讨伐杨希闵、刘震寰的战斗,后任国民党第79师副师长、代师长及师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归入国民党第三战区,并参加了庐山、南昌、宜昌等战斗,屡立战功。1939年,由于与顾祝同发生矛盾,段朗如被以“通共”罪名下令处决。
6、陈牧农(1900年—1944年),湖南桑植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担任黄埔学生军东征军总指挥部警卫营排长、国民党第10师28旅旅长、93军军长等职。在参与徐州、淞沪、武汉及湘西等重要战役中,表现突出。1944年,因主动放弃全州导致广西沦陷,蒋介石下令将其处决。
7、廖龄奇(1904年—1941年),湖南祁阳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参加过北伐战争,并在多次战役中有杰出表现。作为抗战时期的中坚力量,他在长沙、万家岭、淞沪和南京等战斗中屡次击溃日军。然而,1941年9月,他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失利,被以“临战脱逃,致使长沙失守”的罪名处决。此后,蒋介石承认这是冤案,并指示为其抚恤。
8、胡启儒(1901年—1942年),湖南常德人,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曾任国民党宪兵第1团政治部主任、31旅副旅长等职。1942年,因涉嫌贪污军饷、滥权杀人和行贿等行为,胡启儒被蒋介石下令处决。
9、梅春华(1904年—1943年),湖北黄梅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作为陈诚的亲信,他在抗战期间积累了不小的权力。然而,他利用职务之便大发国难财,收受军统贿赂,并参与走私私盐,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1943年,梅春华因受贿案件被揭发,蒋介石震怒,最终下令将其处决。
10、程泽润(1894年—1945年),四川隆昌人,四川陆军军官学校毕业。长期在川军赖心辉部任职,北伐后投靠蒋介石,成为国民党兵役署中将署长。程泽润在任职期间,因虐待士兵、克扣军饷等行为,受到严重指责。1944年10月,蒋介石下令撤职,并于次年7月5日秘密枪决。
11、文重孚(1902年—1938年),湖南益阳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作为宋子文的亲信,文重孚在抗战时期长期负责国民党的警务工作。他曾担任长沙市警察局局长。然而,1938年11月18日,因长沙大火事件的处理不当,文重孚被军法处判处死刑。
12、徐昆(1906年—1938年),湖南新宁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担任湖南省保安司令部警备第2团团长等职。在长沙纵火事件后,徐昆因失职被蒋介石责备,并在同年11月20日被下令处决。
本篇文章着眼于历史事实的梳理,不涉及任何政治立场。对于其中的内容,如有不同看法,欢迎提出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