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徐达醉酒后被朱元璋抬上龙床,醒来后的机智举动,救他一命
迪丽瓦拉
2025-09-08 05:03:33
0

《——【·前言·】——》

一位功高震主的大将,醉倒后竟被皇帝抬上了龙床,醒来那一刻,他只做了一件事,保住了脑袋。

你想象不到,那场“酒局”背后的杀意,藏得有多深。

布衣出身,却掌百万兵权

徐达不是贵族,他出身贫寒,连识字都是后来才学的,1332年,凤阳农村,一个泥瓦房里,他出生了。

他的命,本该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但1340年代,一场饥荒,一场叛乱,改写了他的命。

1347年,红巾军起义爆发,朱元璋也在乱世中揭竿而起,徐达跟着他,是因为饿得没路走,他没钱、没前途,唯一有的,是一身力气和一副硬骨头。

他打仗狠,讲义气,不说多余话,第一次作战,冲锋在前,几乎被箭射中眼睛,他不躲,拿刀砍断敌人马腿,活捉两人。

朱元璋看在眼里,拍了拍他的肩:“这个人,要跟我打天下。”

1355年,朱元璋攻占滁州,正式起家,徐达,成为他最早的“十三太保”之一。

之后十年,几乎所有大战徐达都在。

鄱阳湖大战,他率水军从侧翼突袭,击沉陈友谅旗舰,攻占大都,他亲率三军夜袭,火烧元军粮草,元顺帝仓皇北逃。

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徐达,被封为中山王,掌总兵权,明面上是“异姓王”,实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问题也来了。

一个没读书、出身卑微的人,功劳太大了,皇帝开始不放心。

龙颜渐冷,风暴逼近

1370年之后,气氛变了,徐达感受到朱元璋的态度,在一点点变化。

以前是“亲兄弟”,后来是“近功臣”,再后来,是“不容置疑的皇权”。

朱元璋早年在乱世中艰难求生,极度缺乏安全感,建国之后,他要的不是分享权力,而是独裁统治。

他心里很清楚:天下太平之后,最危险的,不是敌人,而是自己人。

他第一个盯上的,就是文官集团。

李善长,被砍;胡惟庸,被灭族;宋濂,被流放,每一个人都曾为大明出力,每一个人都没活过朱元璋。

而武将,是朱元璋真正戒备的对象。

因为文官只能“谋”,武将却能“动”。

徐达,就是那个“能动”的人,他带兵,他打天下,北平、山西、陕西、河南,所有重要防线都由他控制。

朱元璋睡觉都会想:如果哪天徐达造反,我挡得住吗?

于是,他开始“清洗军中”。

1375年,蓝玉被派去西北平叛,表面是封赏,实则是牵制,蓝玉是徐达的副将,久随左右,朱元璋想切断他们的联系。

紧接着,一件小事彻底让朱元璋动了杀机。

有人告密:徐达在王府设宴,宾客自称“功高盖世”,席间有人举杯称“中山王可与太祖并肩”。

这句话,是死罪。

徐达听说后,当即解散宾客,关门不再聚饮,他知道,这不是普通流言,是一把刀,悬在脖子上的刀。

但朱元璋没问罪,反而赐酒赐肉,说:“中山王,朕的老兄弟,功高无罪。”

这才是真正的危险。

明面宠信,实则杀机。

第二年,一个密不外传的安排悄悄开始,内侍入府,监视徐达起居。

一天三报:吃了什么、见了谁、说了什么话。

徐达早已洞察,但不说破,他甚至故意表现得懒散,开始“装病”,早朝常缺席,军政事务交由副将处理。

但朱元璋并不满意,“徐达太懂规矩了,懂到不像人。”他这样评价。

所以他决定,设一次局,把所有“猜忌”一次性验证清楚。

不是明着问,不是书面诏令,而是灌醉徐达,送他上龙床。

一脚下床,换回一条命

那晚的酒,带着杀意,宫廷设宴,但只请了一个人,徐达。

酒是御酿,一坛又一坛,朱元璋亲自斟酒,亲自夹菜,他盯着徐达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你我一起出生入死,这些年,孤最信你的忠。”

徐达举杯回应:“臣,生为大明人,死为大明鬼。”

这一句,几乎被记在了《明实录》里。

酒意越浓,氛围越冷。

不知何时,朱元璋放下筷子,起身离席,徐达已不省人事,被几个太监轻轻抬起,送入寝宫。

那是一间无人敢进的地方,皇帝的龙榻正中放着一张褥子,雕龙玉床,两旁是御扇与铜鼎香炉,窗外,一夜宫灯未灭。

徐达睡着时像条狗,醒来时像被判了死刑。

他第一眼认出这是龙床,不是因为雕纹,而是味道,龙床上的香料,是宫中独有的沉水香,味道独特。

他没起身,他直接跪下。

没人叫他,他自己找准方向,磕头三下,再三叩首,每一下都重重砸在玉砖上。

然后他用袖子掸去床上的痕迹,把被褥折叠整齐,靴子摆回床脚。

他的动作像一名老仆,没有愤怒,没有惊慌,只有清醒和训练有素的危机处理。

帘幕后,朱元璋在看。

他一直没睡,他在等徐达露出一丝破绽,比如坐起,比如自语,比如试图解释。

但没有。

他听到的是磕头的声音,看到的是完全服从的躯体。

“臣知错,醉后失礼,请陛下责罚。”

朱元璋没应声,他站了很久,然后挥了挥手,让内侍将徐达送回。

这场试探,没有赢家,但徐达活下来了。

而真正恐怖的是,他活下来之后,更加小心。

他辞去一切兵职,只保留一个虚衔,自称“病重不能视军”,他每次上朝只站在最边,不议政,不接话。

他给女儿定亲,不挑权臣,不选将门,只选一个寒门书生。

他活成了一个“废人”,但那是他活下去的方式。

善终与代价

回府后的徐达,大病一场。

1381年,平云南,徐达率军南征,凯旋而归,但他没有高调请赏,而是主动推辞荣典。

1384年,他再一次上书,请求交还所有兵权。

他不信皇恩,更不信“善终”这件事,他做得最多的,不是修府第、封宗族,而是修寺庙、抄佛经。

他晚年不说军政之事,也极少见外客,有人送礼,他不收;有人送医,他也婉拒。

有人问他:“你还怕什么?”

他回答:“怕活太久,失言误事。

1385年初,徐达病重。

御医请示朱元璋,要不要开重方,朱元璋只说一句:“他体弱,莫进肥腻。”

然后,御膳送来一只烧鹅。

这件事,后来成为史上最诡异的谜团之一,因为徐达患有背疽,忌口肥腻。

吃完没几天,徐达病情恶化,最终死去,终年53岁。

官方给出死因,是积劳成疾。但坊间流传另一种说法:那只鹅,是“赐死”的象征。

不过,这只是传言,《明史》未记载此事,朱元璋亲撰碑文,言辞哀切,并在葬礼上亲自吊唁。

徐达死后,家族未遭清算,子孙得以传承。

这是一个极不寻常的结局,在那个年代,开国功臣不是死于战场,就是死于猜忌,徐达,没有被砍头,没有满门抄斩,没有含冤而死。

因为他早早地做了准备,他不留把柄,不树声望,不显锋芒。

从醉酒到龙床,从北叩三拜到兵权上缴,每一步,都是活命之策。

他看透了那个皇帝,也看清了自己,他知道,皇权之下,没有“老朋友”,只有生死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隋唐英雄传》是一部讲述隋末唐初英雄人物事迹的作品,故事中许多英雄人物,如秦琼和程咬金,大家都非常熟...
原创 为... 一听到“日本工匠精神”,就来气。 很多人都会满怀崇敬地觉得那是一种挺值得去学习的“大和文化灵魂” 不...
滨田弥兵卫事件:日本商人降服荷... 公元1628年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席卷台南大员。大批日本武装商人暴走,突袭荷兰长官彼得的官邸,将他...
原创 清... 新中国成立后,章士钊被任命为中央文史馆馆长。他一直对清朝历史颇有兴趣,因此常常会去书摊逛逛。有一天,...
原创 公... 清朝时期,皇帝为了巩固与蒙古的关系,常常通过婚姻进行外交联姻。许多皇室宗女被送往蒙古,成为蒙古贵族的...
原创 如... 庞德,原本是马腾帐下的一名部将。马腾兵败后被曹操所杀,他的部队便归马超指挥。庞德因其出众的武力,被誉...
原创 李... 太祖开疆拓土,太宗安邦定国,这种模式在历朝历代都几乎是常态。自古以来,许多开国皇帝被尊称为战神,而作...
新手福音!三国谋定天下轻松畅玩... SLG老哥们都知道,很多三国策略游戏又肝又氪,新手进去根本玩不明白,很容易就被劝退。但《三国:谋定天...
原创 他... 在清朝时期,蒙古部落和大清朝廷的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其中的科尔沁部与清廷的关系尤为深厚。科尔沁部与清...
原创 曾...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四大中兴大臣之一,他不仅帮助清朝政府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在政治和学术领域也做出了不...
专家讲文物—“仓颉篇”汉简 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扫一扫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 清代雍正御制广彩描金西洋帆船纹大碗:海贸遗珍,彩瓷华章 一、年代溯源 此碗产自清代雍正年间(公元17...
原创 清... 在古代,由于缺乏现代的高科技刑侦手段,很多案件发生后都难以侦破,许多罪犯也因此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因此...
原创 历... 在漫长的历史中,有些瞬间像闪电一样转瞬即逝,而有些则成为永恒的痛,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中。提到燕云十六州...
原创 累... 在古代,各国都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大将,他们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征战四方,不少大将也因此死于沙场。但有些英...
原创 马... 马超在西凉被誉为神威天将军,不仅武力极为出众,而且深得羌人的尊敬。尤其是在潼关之战中,凭借过人的武艺...
播客|气候变化之下,如何让历史... 博物馆的文物,乃至分布在各处的文化遗产,都承载着很多信息,客观上记录了当时的人类如何组织起来,应对各...
原创 中... 最近,中日关系愈发紧张,局势如同紧绷的弦,一触即发。就在这敏感时刻,一些日吹和日奸却像雨后春笋般冒了...
原创 许... 曹操为了收降关羽,提出了三个条件,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土山约三事。有些人误将土山理解为屯土山,但实际上屯...
原创 清... 清朝末期的中国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在这动荡的年代,盛宣怀凭借着百亿家产,一度成为当时最富有的人之一。...